打造特色 构建康复训练服务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苏宿迁市宿豫区现有残疾人4.3万人,区残联把康复服务作为为残疾人办实事的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救助措施,为全区残疾人提供优质系统的服务。从2001年以来,全区连续开展“光明工程”、假肢安装和助听器捐助等救助工程,2007年起,全区又启动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精神病防治、脑瘫和肢体训练等多项服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214例,假肢安装70余例,捐助助听器10余部,一批0~6岁残疾儿童进入康复机构训练,脑瘫肢体训练、精神病防治在全区多家康复医疗机构同步开展。
区残联以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健全网络发挥效能为切入点,采取借靠和扶助等形式,初步建成了以城区康复中心为主体,各乡镇社区康复示范点为网点,面向农村的全覆盖康复服务体系。
一、借船过河,与医疗机构合建康复中心
宿豫区是以农业为主的新设区,配套设施相对不齐全,至2007年底全区尚没有残疾人康复中心。区残联采取借船过河办法,抓住新建区中医院契机,与中医院密切合作,达成了共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意向,并得到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区政府召开专题常务会议研究,有关领导深入现场协调督办。今年5月,区中医院新院工程建设完工,医院从门诊楼划出近1000平方米作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场地,6月,区政府拨专项经费12万元购买康复训练器材并完成安装到位。医院从医务人员中安排一批兼职康复指导员,并结合医院康复治疗,设立康复训练项目,安排专门床位,初步形成康复治疗与训练一体化。目前康复中心管理制度健全,初步形成肢体和脑瘫康复训练能力,同时建成假肢装配中心。现康复中心一次可接纳100人训练、治疗,全区结束了没有康复中心的历史。
二、覆盖乡镇,建成社区康复示范点
全区16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4万多残疾人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区残联把打造康复服务体系侧重点放在乡镇,与乡镇协调联系,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因陋就简,利用乡镇卫计大楼和敬老院场地,通过残联配发训练设备,大力推进示范点建设。2007年,全区在顺河、来龙、曹集、蔡集、侍岭等5个乡镇建成首批社区康复示范点,今年6月,剩余12个乡镇全部建成示范点,训练器材全部购置安装到位。区残联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全区达到了各乡镇示范点有场地、有训练器材、有兼职管理员、有活动制度,并正常开放,实现了全区康复训练服务全覆盖。
三、利用资源,拓宽康复服务渠道
宿豫残联重视开发社会资源,构建不同类型的康复服务机构。2005年孤独症儿童家长自发组建成民办“雨儿康复训练中心”。区残联予以大力扶持,免费提供场地,注入资金帮扶。2007年3月,区残联无偿出让单位一座办公楼给中心使用,并在添置康复器材、桌椅板凳及床位上给予资助,经常组织中心教师外出培训,邀请北京、山东专家授课,组织慰问患儿。区残联牵头引荐社会资助支持雨儿中心。宿迁学院建工系团委为雨儿中心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师生定期到中心帮扶慰问,组织中心患儿外出旅游,累计捐款捐物数万元,宿迁市最大的批发市场义乌商贸城商户老板与中心结对帮扶,多次为中心义卖捐献。在区残联帮助下,雨儿中心不断发展壮大,建成个训室、感统训练室、娱乐室,拥有场地500平方米、教师及服务人员30多名,正常训练患儿20人,成为宿迁市首创和苏北地区孤独症儿童训练领头羊。
去年以来,区残联提供房屋场地,组织输送康复病员扶持建立了全市第一家假肢装配站,形成脑瘫、肢体训练及假肢装配一条龙服务体系。填补了全市没有假肢装配服务机构的空白。去年底,区特教学校完成新校建设,区残联抓住时机,借助学校现有规模和设施,与学校联手建成“亲亲宝贝”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中心以脑瘫、孤独症等训练为主,重点面向儿童。至此,区残联通过挂靠、帮办,扶持了3个全市首创的非公办民间康复训练机构。由于起点低,成本少,康复训练上坚持优质优价、优惠照顾残疾人的经营方针,深受残疾人欢迎。利用扶持建立民间康复训练机构,减轻了政府负担,拓宽了民办康复机构渠道,为残疾人就近参与康复机构训练提供了便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78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