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韵犹存的古镇新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 品

  记得二年多前,某报登载了一篇文章,正标题《新场:古意盎然》,例标题是《南汇“沉睡的美人”将被唤醒》文章说“上海有叶个镇,60%以上的民房为清代及民国时代所建,至今尚有明代建筑―处,清代建筑十处;还有众多的古桥、古寺;古树,可谓天生丽质,经过岁月销蚀,但风韵犹在。”这篇文章以及其后引发的一连串相关报道;与其说是唤醒了―千沉睡钓古镇“美人”、不如说是唤醒了蕴藏其中的一段历史记忆。
  新场位于黄浦江以东;现在的南汇区境内;最早成陆于唐代中期,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旧称石笋滩、石笋里,又名南下砂,至元代初期,因为原来位于下砂的盐场新近搬迁到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就改名为新场。新场因盐业生产而兴旺发达,盐场税收―度为两浙盐区各大盐场中最多,因此富甲一方新场逐渐发展成为市镇,商贩云集,歌楼酒肆林立,小镇繁荣景象超过县城,鼎盛时期有“浦东十八镇,新场第一镇”之说,更有“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的美誉。明代中期后,因海岸线东扩,盐场衰落,盐业风光不再,又不时遭到倭寇侵扰,新场逐渐变得静谧,但几百年历程营造出来的古镇风采依旧,繁华喧嚣过后的新场,成为文人雅士赋闲出游、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新场,目前保存较好的三进以上的厅堂宅第有二十来处,这是上海任何一个老镇都难以企及的。集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三教建筑于一镇,也是上海地区少见的现象。始建于元代。犬德年间的南山寺,距今已有700年历史,香火依旧旺盛。南山寺后的两棵银杏树,也有近700年的树龄了。作为传统江南水乡古镇,小桥流水景致巾的石拱桥新场也有不少。昔日的白虎庙桥,建于元代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距今654年三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专家评价新场“整个古镇是上海浦东原住民的生态博物区”。
   作为生态博物区,新场除了众多的物质类历史文化遗产外,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文化部命名为受国家保护的民族民间文化项目之一的“锣鼓书”,其原生地就在新场,该项目全国有29个,上海仅此一项。在新场镇,还传承着浦东地区千百年来的各种民间文艺样式,如挑花篮、舞龙、跳师、蚌壳精、荡湖船、打莲湘、踏高跷、钹子书、唱太保、清音班等。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专家刘魁立教授在视察后称赞新场是个聚宝盆,是个“活的古镇”。一万人口的新场小镇,还孕育了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邮电大学原校长叶培大教授和北京大学教授唐有祺。称此镇人杰地灵,实非过誉之词。
  因为文化人与文物专家的惊艳,古镇新场笼罩着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它的旧时风韵重新展露在了世人眼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7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