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冷门热心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 夫

  2002年4月,从楚雄州副州长的任上调任云南省档案局局长、云南省档案馆馆长,杨汝鉴着实感觉到“冷清”了不少。在此之前,他曾长期从事组织人事工作,后来担任楚雄州的副州长,在较长的时间里,都是在“热门”岗位上工作。
  面对工作性质的巨大反差,杨局长很是坦然。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档案部门是弱势部门,档案工作岗位也可以称得上是冷岗位。既然组织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我的信条就是:冷门热心干。我坚信,冷是暂时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完全有可能把冷门变热。
  冷门热心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查和摸底,在就任档案局长的第一年,杨局长提出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路,即要“依法治档、科技兴档、强化服务、发挥效益”。按照这样的思路,几年之后,全省的档案工作机制、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冷门”开始热了起来。
  “冷门”变热的一个表现是档案干部队伍有了活力。经过各级档案部门的努力,在2003年的机构改革中,不少地县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由二级局升格为一级局,增加了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充实加强了领导班子。这一年有96名档案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分别晋升为馆员、副研究馆员和研究馆员。省档案局和省人事厅对全省近17000余名专兼职档案干部进行了资格考试,通过举办培训班、档案专业大专、本科学历教育等形式,提高了档案干部队伍的素质。
  最近几年,省档案局每年都在全省档案干部中开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活动,2003年省档案局向全省档案干部提出了“八个一”的学习要求,要求每一个档案工作者每日读一份报、看一次电视、听一次新闻,一月读一本有意义的书籍,半年参加一次学术报告会、提出一条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一年学会一门新知识、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2004年先后开展了树立“八种形象”增强“八种意识”的活动以及旨在全面推进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的“八项工程”。这些活动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和睦了大家的关系,加强了档案队伍的纪律,在档案队伍中形成了讲团结、讲干事、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人气”促进了云南档案事业的迅速发展。按照“规范化、上规模、高水平、创一流”的要求,云南省各级档案部门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全省26家综合档案馆挂牌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地档案馆加大了档案接收的力度,2003年,在征集大量名人档案的同时,接收了26万卷档案资料进馆;全省有142个综合档案馆成立了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占全省综合档案馆总数的97%;档案目录中心已经起步,完成了一批历史档案目录数据录入;档案寄存中心工作有了突破,仅省档案馆就寄存档案17万卷;档案信息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各地档案馆通过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主动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档案鉴定整理中心培养了一批档案鉴定整理的行家里手,为档案部门自身创造了一定的效益;档案抢救与保护中心积极向社会提供裱糊、缩微、扫描、光盘刻录、照片拍摄、字迹修复等档案抢救与保护服务。
  “冷门”虽然已经变热,但是云南地处边疆,档案工作基础薄弱,整体水平低,档案工作的发展还受一些“瓶颈”的制约。杨局长将这些“瓶颈”归结为“十少”。
  这“十少”中的“一少”是库房面积少。全省地县档案馆库房大多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地州馆的库房面积大多只有500―1000m2,县级馆的库房面积大多为80―500m2左右,绝大多数库房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此外,由于云南多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少档案馆库房已成为危房。“二少”是人员编制少。全省档案部门地州级的人员编制普遍在10―15人,有的还不足10人。县级大多为10人以下,乡镇绝大多数只有兼职档案员,村委会则基本没有人过问档案工作。“三少”是工作经费少。云南的县域经济普遍落后,绝大多数的县是“吃饭财政”,县级档案部门的正常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只能保证基本的人头经费。“四少”是现代化设备少。目前全省还有10%左右的县级档案部门无微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大多数的县级档案馆的消防、除湿设备老化,有的甚至已不能使用,80%的县即使有微机、复印机,也大多是老化、淘汰产品。“五少”是档案数量少。省州(市)县各级档案馆都存在档案数量少的问题,省馆馆藏档案资料67多万卷册,其中民国档案占了一半多一点。馆藏档案资料最少的县仅有5000卷(册)。目前全省有1437494卷档案应接收而未接收进馆。“六少”是特色档案少。云南民族众多,有着十分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但馆藏中反映云南各地特色的档案不多。“七少”是查阅、利用少。各地档案馆平时每天查阅档案的人员只有2至3人,目前各级档案部门的查阅利用工作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还有待改进。“八少”是高层次的人才少。全省档案专职干部2250多人,大专文化的有1700多人,占62.9%;毕业于档案专业的只有366人,仅占25.8%,计算机、编研、档案保护抢救人才尤其缺乏。“九少”是交通工具少。绝大多数县级档案部门没有汽车,征集、接收档案和出差、下乡指导工作,只能以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十少”是档案工作创新少。许多地方档案部门缺乏新观点、新思路,对档案工作的创新有畏难情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这十个“瓶颈”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云南档案事业的发展。要发展,就必须有突破。杨局长提出,现在摆在他和全省档案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工作是突破这些“瓶颈”,做到“十个相适应”。
  第一就是解决库房面积少的问题,要做到档案库房面积与保管档案数量相适应。云南省档案局已经争取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省财政核拨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70多个地县档案馆库房建设。第二是解决人员编制少的问题,要做到工作任务和工作人员配置相适应。1985年国家档案局及劳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颁布<地方各级档案馆人员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规定档案部门的人员编制应该与档案保管数量形成一定比例。档案部门要多动脑筋,多下功夫,多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汇报和反映,争取档案人员编制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第三是解决工作经费少的问题,要做到工作经费与工作量相适应。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靠各级财政支持,把档案事业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安排适当的资金;另一方面,各级档案部门也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一手抓创新、一手抓创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增加收入,如进行档案寄存、档案整理、档案咨询等有偿服务,以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第四是解决现代化设备少的问题,要做到现代化的档案设备与现代化的管理相适应。第五是解决档案数量少的问题,要做到接收档案数量与档案形成数量相适应。各级档案部门要力争在3到5年内将已到接收期限的140万卷档案接收进馆。第六是解决特色档案少的问题,要做到特色档案与社会需要相适应。有特色才有特点,有特点才有地位。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大力度,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加强对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建设工程档案的接收管理;加强对名人档案、民族特色档案和散存在社会及个人手中的珍贵档案的征集工作。第七是解决查阅、利用少的问题,要做到档案的利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大力开展编研、查阅、利用工作,对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要科学选题、分门类地进行编研;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加大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的工作,尽可能地开放群众需要的文件;要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把农民最需要的文件送到基层。第八是解决高层次的人才少的问题,要做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档案事业发展相适应。第九是解决交通工具少的问题,要做到交通工具与工作相适应。第十是解决档案工作创新少的问题,要做到档案创新与时代要求相适应。
  来到档案局已经快3年了,全省档案工作的思路已经明确,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问题已经理清,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已经找到。杨局长说,现在全省档案工作者最需要的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克服无条件论,以有为换有位。只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大档案、大服务、大创新、大发展的思维,才能把档案工作做大、做活、做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8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