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又好又快地提高生态市建设水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贺 震

  建设生态市,是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内涵更丰富、涉及面更广泛、带动效应更强的生态环保创建活动,是当前国家各项涉及环保的创建活动中最高层次的创建,“生态市”是国家表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高荣誉。建设生态市是一项全面、复杂、系统的综合工程。从我省已创建成功的4个市和已通过省级考核上报国家待批的2个市的创建实践看,生态市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环保优先为指导,坚持以下“四个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创建的水平。将生态市建设与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生态市是以系统生态学理念为指导的一种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它通过综合协调城市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文明高度发达。
  建设生态市是我省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的极好平台和有力抓手。建设生态市,必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条指标的要求,坚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整体协调、全面推进。把环保优先的理念体现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宏观决策中,让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入综合决策,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抓、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觉服从环保要求,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保证又好又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整个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文明发展道路。同时,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制度,将环境质量指数、排污总量削减等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目标任期审计和年度与任期目标管理。将生态市建设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当前.我省正面临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建设生态市必须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线,按照调高、调轻、调优的思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加快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生态市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大循环经济建设力度,加快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与空间格局,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工业中循环、经济社会大循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都必须编制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布局建设项目,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改建、扩建、迁建项目.必须实施废冷、废热、废物的循环利用。积极开展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节能示范企业、节水示范企业、清洁生产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活动,促使企业单位产品水耗、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行业规划指导,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标准。把项目审批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对项目的环保要求。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立项、不予审批用地、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按照“依法淘汰、严格准人、提高标准、人园进区、清洁改造”的总体思路,建立落后工艺、技术及重点污染行业退出机制,降低结构性污染。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推进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我省正在开展的以治理环境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是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紧密相关的一项工作。应强化整治力度,对应关闭的化工企业坚决关死,以整治为契机,清理、确认化工集中区,推动化工企业入园进区.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集约发展。严把产业、能耗、环保、安全准入门槛,加强对化工生产企业的准人管理。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自主创新中,把化工生产企业技术改造作为重点,切实增加化工技术改造和安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化工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将生态市建设与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结合起来
  
  节能减排关系国计民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完成污染减排指标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环保目标考核最硬的指标和“一号工程”。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必须有效解决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正视矛盾,痛下决心,在特定时期宁可调低GDP增速。坚持结构减排、工程减排、技术减排、监管减排多管齐下、多策并举,管住排放总量、严控污染总量、腾出环境容量、用好资源容量。依靠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容量、依靠环保治污工程减排总量、依靠结构调整分解降低总量、依靠建设项目以老代新消化存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四高一低”(固定资产高投入、经济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二高三低”(高增长、高效益、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转变,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环节中削减污染物排放;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强深度治理,实现由“增产不增污”到“增产降污”的转变。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减排指标列入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并作为建设生态市的一项硬指标,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考核内容。对完不成减排任务的实行生态市建设考核“一票否决”。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用“硬约束”来实现“硬指标”。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企业限批、行业限批、区域限批和问责制,确保环保执行力坚强有力。
  
  将生态市建设与改善环境质量结合起来
  
  提升环境质量,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目的和落脚点之一。因此,必须坚持创建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环境质量需求作为抓好生态市建设的出发点,坚决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饮用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食用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要以建设生态市为平台和抓手,真抓实干,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污染治理,使天变蓝、水变清、地变绿,使环境质量实实在在地得到改善,创建成人民满意的、不含水分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名副其实的生态市。
  改善环境质量,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的环境问题人手。一是加强以城乡饮用水源安全和流域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二是加强以电厂脱硫、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建筑扬尘为重点的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还城市一片蓝天;三是加强以控制镇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注重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和谐友好的生态文化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全社会的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对生态市建设的认同度,为生态市建设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在全社会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努力形成绿色消费的新风尚。
  
  (作者系江苏省环保厅副处长)
  责任编辑:金 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1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