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沈阳站“坦克纪念碑”轶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洪斌

  老沈阳人都知道,沈阳站广场正中曾有一座“坦克纪念碑”,全称叫“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几十年来,这座纪念碑和它身后的沈阳站以及隔街相望的那一组1912年的庞大建筑群,形成了沈阳城市一道标志性风光。那么,这座“坦克纪念碑”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
  当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协助中国人民抗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当年10月,由苏联国防部设计,在东北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市建纪念碑,主题造型分别是坦克、飞机、军舰,三地合称为“海陆空纪念碑”。
  这三座纪念碑,以沈阳这座“坦克纪念碑”最为著名,因为它已成为东北重镇和交通枢纽之地沈阳昔日的城标,为沈阳市民所公认。它地处四面八方云集之所,天南海北的旅客每天在那里逗留候车,知名度相当高。
  沈阳站的客流量在半个世纪里,一直处于超负荷状况。史料记载,1938年(那时的沈阳站叫“南满铁路奉天驿”)的日客流量就达3.5万人;而到了1988年,日客流量最高达19万人。在车站没有扩建,候车室没有扩大的情况下,站前广场包括”坦克纪念碑”下,早就成为第二候车场所。多少年来,沈阳站附近的市民,散步时经常到纪念碑下逗留观赏,几近成为习惯。
  纪念碑基座是三级台阶,四个方向各有石柱牵连着粗大的铁链,铁链每一个椭圆形铁环足有盘子大,铁筋有成年人的大拇指粗。由于每天都有人在铁链处摩挲,铁链光滑如镜,泛出岁月的青色。
  随着现代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的需要,这座纪念碑失去了往日鹤立鸡群的雄姿。尽管如此,其铜雕依然显示出古朴坚实而又动人的风格。石阶四方形底座上,左右各有铜壁浮雕,内容表现的是苏联红军坦克部队作战的场面。石碑端头则是一尊铜铸坦克。坦克昂奋前行,炮筒高挑的姿态和背衬的沈阳站相组合,在这个东北铁路的交通枢纽之地风光了半个世纪。
  2006年这座纪念碑被拆除,所有铜雕部件移至北陵公园附近的苏军烈士陵园,特建立一座塔柱,安放坦克和浮雕。
  这座铜雕坦克和铜壁浮雕的诞生,由于岁月尘封,已鲜为人知。幸运的是,笔者早年偶然从一个“老沈阳”口中意外得知了一段珍贵往事。
  纪念碑修建时间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人民政府为庆祝解放,决定按苏联的设计图案,在沈阳站前修建这座纪念碑,并把铸造铜坦克和铜壁浮雕的任务交给了沈阳市。
  沈阳市很快落实了。让人们料想不到的是,承担这项任务的并不是大工厂,而是一家位于现今十三纬路附近名叫“光育达铁工厂”的私营小厂。当年铸造工程的主持师父姓葛,人们都叫他“老葛头”。铸造使用的铜料,先由国家调拨来一批废旧铜,经老葛头检验不舍格,后又换来一批电解铜,但还是不合要求。
  据说事情反映到中央,通过当时的政务院批准,第三批铜料竟是成吨的古钱币。当老葛头看着成麻袋的古钱币运到工厂时,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浇铸的日子里,老葛头日夜监工,不敢有丝毫大意。那尊坦克和铜壁浮雕,并非整体浇铸,是拼接而成。因此,在铸造过程中,对焊接工艺的要求是要达到“相当精细”的程度。虽经半个世纪的风侵雨蚀,坦克铜壁浮雕依旧完好如初。
  铸造按期交工,纪念碑耸立在沈阳站前,前来观看的市民络绎不绝,有关部门对光育达铁工厂的工作十分满意。
  老葛头是河北交河人,其名不得而知。他和光育达铁工厂为沈阳市所做的历史贡献,无形中镌刻在了铜雕上。
  据说老葛头当时从古钱币运进工厂那一天起,寸步没离开过厂院,直到完工。他惟恐出现闪失,无法向人民政府交代。而从古钱币这个角度看,“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上的铜雕可以说价值连城。完成这一历史杰作的葛师傅以及他的工友们的精神品格和精湛技艺,更值得后人称赞和铭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8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