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清的“草根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童美瑛

  普通老百姓拿出自己的钱设立奖项,用以表彰为良好社会风气作出贡献的人,人们把这种奖戏称为“草根奖”。如今,这种民间设立奖项行为,在浙江省德清县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热心公益事业的普通百姓表达自己价值取向和公益诉求的手段。
  德清县地处杭嘉湖平原,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从1997年开始,在这个山清水秀的江南小县,有一群普通的热心人为了树立当地的文明新风,专门设立了各种民间奖项。这些奖尽管不是政府搞的,也不是哪个有钱人组织做的,但这些奖却覆盖了孝敬父母、环境保护、交通安全、见义勇为、外来人员风尚、残疾人励志等11个方面。一个只有40多万人口的县,何以有这么多平民百姓自己掏钱来设立这些奖项?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一系列的疑问引发了人们对它的关注。
  
  设奖的人是一批平民百姓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设立某某奖项,不是政府就是腰缠万贯的富翁们的专利。一个退休老人、一个农民、一个民警、一个个体经营户、一个下岗职工甚至是一个残疾人,他们的经济本来就不宽裕,哪来的钱去奖励别人?2006年11月29日,当记者采访了德清县民间设奖的第一人马福建时,这个疑问得到了解答。
  49岁的马福建,是德清县第一个拿自己的钱出来设奖的人。马福建家住武康城边的太平村,平时靠卖鱼为生。但他心地善良,看看电视的苦情戏都会流眼泪。而更多的时候,他的同情心在他的言行中表露。
  多年前,在他做水产生意时,有一位老人经常在他的鱼摊前转悠,却不买任何东西。马福建看老人可怜,就时常塞一两条鱼给她。后来彼此熟悉,得知老人的儿子不在身边,儿媳对他不好,还卡着本该拿出来的赡养费。马福建是个孝子,他发现当今社会特别是农村“养老不足,爱幼有余”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甚至是虐待老人,使一些老人不能安度晚年。马福建认为,一个不孝敬老人的人,定然是一个不道德的人,一个不孝敬老人的社会,肯定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为了能引导社会风气,也为了使孝心能在村里扩大,马福建于1997年在他所在的村――太平村设立“孝敬父母奖”。
  9年后,马福建很坦白地告诉记者:“我是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当时我拿出一万元存在银行,用利息发奖金,其实是一些小钱,却可以让一些人受到教育,让一些困难家庭得到一些实惠。我心里想法很简单,只要能让太平村风气变好,我就很开心了。”
  几年下来,马福建的“孝敬父母奖”不仅在村里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效仿。近年来,民间出资创立的各种奖项,如雨后春笋般在这个县涌现。
  2001年,年届70的老人朱天荣,看到一些市民环保意识很差,乱扔垃圾还乱扔废旧电池。于是他用自己一辈子当钟表匠积攒下来的一万元钱,设立了“天荣环保奖”,奖励在环保方面做出一定成绩的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5年中,朱天荣把近百名环保志愿者和数千名学生汇集在一起,回收25万节废旧电池。朱天荣说,他设立这个奖的主要目的是想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因为环保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紧接着,2002年,德清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上柏中队民警童溪水自费出资5000元,在他管辖的地区城西村设立了“溪水交通安全奖”。奖励本村本年度内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无交通违章行为,积极维护和宣传交通安全的驾驶员和村民。同年,曾在部队立过三等功的退伍军人刘志国,出资一万元设立了“志国拥军奖”,专门奖励德清籍在部队立功战士的家属,激励战士在部队多立战功。
  2003年,东阳籍建筑业个体户斯正良来到德清创业,经常接济漂泊异乡的务工者。他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带动许多人一起来做好事。”他创立“外来人员风尚奖”,就是要在民工群体中集聚助人为乐的同行者。设立了“正良外来工风尚奖”后,斯正良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他开始热衷于和报社、电视台打交道。他说:“一个人领了奖,最多鼓励他自己,可一宣传出去就不得了。可以让大家都知道。一个做好事的人,社会一定会认可他的。”
  记者了解到,从2003年至2006年,在德清还先后有王连根设立的“民间科技进步奖”,下岗工人钱立玲设立的“残疾学子励志奖”和水产经营户残疾人徐燮荣设立的“见义勇为奖”等等。
  据德清县文明办主任车瑞荣介绍,这些立奖人,他们都有热心公益、行善助人的记录,有不错的口碑。他们总想为他人做点好事,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使他们感到很困惑,于是他们试图以人格的力量向社会发出呼唤,呼唤多一些人携手共进。由此,他们想到了容易引发公众关注的评奖活动,期望通过道德评估和道德褒奖,营造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的效应。近年来这些民间设奖行为,对弘扬社会正气,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民间奖,在老百姓心目中究竟有多少分量
  
  “这碑那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虽然是对当官者说的,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其实对于外界的口碑也是相当看重的。
  在太平村,记者见到第一个获得“孝敬父母奖”的杨来根。杨来根捧着那本大红缎面的奖励证书对记者说:“我能评上这个奖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我照顾瘫痪了20多年的养父而获得的。奖金虽然不多,只有200元,但我还是觉得很光荣。因为我的行动得到大家的认可。”据杨来根讲,“孝敬父母奖”在他们太平村已评选了4次,有8对夫妻获奖。他说,太平村是个小地方,谁家待老人怎么样,街坊四邻心里都清楚。第一次评出“孝敬父母奖”以后,村里很多人都受到了教育,很多人都想获这个奖,但获奖是不容易的,要有实际行动、实际成绩才能评上的。过去,他们村有一位平时经常跟婆婆吵架,还要夺婆婆饭碗的凶媳妇,在评奖中受到了教育,从此她不再跟婆婆吵架,开始孝敬老人了。经过3年的努力,这个媳妇也终于评上了“孝敬父母奖”。
  民间设奖,在老百姓心目中究竟有多少分量?去年年底设立“残疾学子励志奖”,曾多次获得“拥军模范”称号的下岗女工钱立玲认为,设了一个奖,就有一个吸引社会视线的热点,等于有了一面旗帜,可以汇拢许多人为残疾人行善。这位自费6次奔赴青藏高原和西北戈壁慰问德清籍战士,在家乡与边疆哨卡之间架起了拥军通途的热心人,在自己受到表彰的同时,设立“残疾学子励志奖”,目的就是为了帮扶更多的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上大学。
  在设立“交通安全奖”的童溪水看来,民间设奖,无非是由单人行善变成劝世行善的一种行为。
  来自安徽的王小六是第一个领到“溪水交通安全奖”的人。他说,过去,在阿水管辖的地段,由于当地人不懂交通规则,因此车祸多发,3年里被撞死5位村民。为此阿水设立了“交通安全奖”。因为我在安徽籍民工当中小有威信,阿水就请我去宣传交通安全规则,教育民工遵章守法。
  据车瑞荣介绍,自从2002年“溪水交通安全奖”设立以后,当地行人乱穿马路、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村庄后来成了“省交通安全达标村”。童溪水认为,其实,很多时候,这奖那奖,无非就是“夸奖”。个人设奖的分量,说白了,那是乡亲邻里间彼此“拍拍肩膀”夸奖一句的分量。
  他告诉记者,现在常有村民跟他说:“阿水,我现在不乱穿马路了,很遵守交通规则了,什么时候也给我发一个奖。”
  据德清县文明办工作人员徐国新介绍,在德清,这种“草根奖”虽说颁奖人和受奖人,都是平凡的百姓,而且颁奖的场面也很简陋,奖金也很少,应该没有什么权威性可言,可是在老百姓的眼里却还是比较重的。这是因为,这些奖的设奖人虽然是出自个人,可评奖的人却来自社会。获奖者主要靠百姓推荐,百姓评选,最终由百姓认可。民间奖设置至今,之所以还在不断涌现,一方面体现了这些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分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向往和谐、营造和谐的愿望。

  
  民间设奖:一股有影响的“民间新风”
  
  勿庸置疑,民间设奖已成为德清县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亮点”。那么,如何让这个“亮点”更加发扬光大,使它在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近年来德清县文明办一直在思考和积极实践的一项工作。早在三四年前,德清县文明办就注重引导,充分挖掘每一个“闪光点”,积极培育和扶持那些有利于提升公民素质的民间奖项的设立。如外来人员斯正良的事业在德清得到了发展,他很想回报社会,但苦于没有好的点子。县文明办、县建设局、县新闻传媒中心就引导他设立“外来务工者风尚奖”,来提升外来务工者素质。
  德清县的“草根奖”在设置时都有自己一套相对严谨的规则。如“正良外来人员风尚奖”规定,凡在德清的外来务工人员,有扶贫帮困、拾金不昧、救死扶伤、服务社区、尊老爱幼,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受到媒体或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表彰的,都可以获得此奖。像“孝敬父母奖”共设置了12个指标,凡太平村村民,在这12个指标中有突出表现,经村委会同意,村民认可,就可以获得这个奖。
  在评选的过程中,为了使这些奖项焕发生机,县文明办积极倡导在评选活动中采用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办法。如“正良外来人员风尚奖”,每次都把候选人的名单和相关的事迹在德清的媒体上公布,让全县老百姓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如“孝敬父母奖”,候选人必须是夫妻共同孝敬父母、老人,要有行动,有实绩,村民认可,口碑良好。并要张榜公布在村头的布告栏里,告示全村。
  “这些‘草根奖’在评选时能否保持公正,能否排除个人好恶,是决定这个奖在百姓心中到底有多少分量的重要因素。”车瑞荣说。
  记者了解到,德清县的民间奖实行9年来,已经树立了一批令人信服的“民间英雄”,形成了一股影响深远的“民间新风”。目前,为了使民间设奖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经过设奖者本人的同意,自愿出资的前提下,德清县文明办正酝酿将一些奖项的评奖范围拓展到全县。如原来只在一个区域、一个村里评比的“交通安全奖”、“孝敬老人奖”,都有可能被推广到全县范围。同时,一批新的奖项又在筹划之中,如乾元镇居民钱素春以“爱心好市民”著称,曾在河里抢救了21名溺水者,不久前她就提议设立“爱心奉献奖”,如今,这个奖正在审批中。
  据车瑞荣介绍,随着民间设奖范围的扩大,为了杜绝民间设奖中有可能出现的乱设奖,重复设奖或者有些人利用设奖来替自己的产品做广告的可能,德清县在2005年专门成立了民间设奖指导管理领导小组,旨在对民间设奖引导、扶持、培育,而不是任其“鱼目混珠”或者“昙花一现”。2006年12月,德清县委宣传部和德清县民间设奖指导管理领导小组又联合下发了《德清县民间设奖指导管理办法》,对设奖、评奖、颁奖和受奖等细则进行了规范。
  德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姚阿忠表示,今后要把民间设奖作为德清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相信随着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民间设奖一定会让老百姓用他们心里的那杆“秤”,称出自己心中敬重的人和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7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