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休闲体育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者简介:温晓媛(1977.06-),女,山西山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四川成都610041)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成思危在“2002―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研讨会”上说到:“21世纪,中国进入了休闲时代”。大众有了 “闲”和“钱”,如何促进身体健康,心智成长,进而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孕育而生的休闲体育能够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最佳的心理体验,是摆脱物质、文化束缚后内心一种“畅”的体验。休闲时代的到来,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呼唤。
  一、休闲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
  休闲体育在我国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本科招生目录中,“休闲体育专业”(040207S)作为目录外专业列出,标志着“休闲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出现。2007年广州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进行了休闲体育专业办学的试点,2008年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运动与休闲系首家申报成功了“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但也只是专科层次的办学。从2007年开始,陆续有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体育院校开始招生,紧随其后,山东体育学院和西安体育学院也申报并设立了休闲体育专业。特别是在2011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中就有7所高等院校具备了休闲体育专业的招生资格。在2012年度经教育部备案和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又有17所具备了招收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资格。截止2013年11月,经教育部备案和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共有34所具备了招收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资格。具体审批时间和院校如下所示:2006年备案的学校有武汉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2007年的有首都体育学、上海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2009年的有山东体育学院和西安体育学院,2009年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常州大学和淮南师范学院,2011年的北京体育大学、河北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和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有河北传媒学院、太原工业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淮海工学院、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安庆师范学院、黄山学院、池州学院、湖北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琼州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贵州大学和贵阳医学院。
  从课程设置看,不同院校选择了不同的侧重点,武汉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所院校侧重学习休闲体育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服务技能及休闲运动项目技术指导能力,通过模块式教学对学生传授休闲理论和项目技能,增强学生适应性。上海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四所院校培养目标具有针对性,通过选择具体运动项目为对接传授对象,以项目特征管理和运动专项课程群为方向强化休闲体育产业管理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培养。广州体育学院偏重于康乐项目指导;山东体育学院选择了了民间体育、时尚体育、奥运项目与游戏等特色项目;武汉体育侧重于户外项目;沈阳体育学院结合地域特点开设了大众滑雪等冰雪项目。
  二、目前我国休闲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普遍化倾向
  通过对我国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发现:各校办学过程中学校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培养方向近乎雷同,都是从指导大众健身指导角度出发,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选择面较为窄小,社会市场需求量较小,导致就业艰难。
  2.休闲体育教育的师资问题
  由于休闲体育学是新兴学科,缺乏现成的休闲学等核心课程的师资,目前专业教师大都是以相关体育学科知识背景出身的教师经过一定的进修学习后就承担起一线教学任务,由于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很难深入把握休闲体育的实际运作情况,尤其是一些新兴项目,师资技术水平更显缺陷,不能深层次地进行教学。
  3.休闲体育教育培养模式较为单一
  由于教育体制和国情的原因,在西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大多由综合大学培养,综合院校专业范围广,教学资源丰富,在培养途径上可以横向联合其他专业,充分做到教学资源共享。西方的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视应用知识。各学校根据社会需要以及自身条件,提供了各具特色的专业知识和课程。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增设了大量的社会人文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课程门类多,涉及面广泛,为休闲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领域,如休闲、娱乐、营销、策划、旅游等,同时促进休闲体育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目前休闲体育人才基本上由独立的体育学院培养,还没有上升到把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理念的高度。
  三、结语
  由于休闲体育的特点是社会性,知识边界宽,培养模式应为培养复合应用型能力,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放在综合院校,或者联合办学,这样才能保证科学化运动在休闲体育专业更好的延伸,才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成都体育学院院管课题:12YJ04
  参考文献:
  [1]郑彩壮.美国部分大学运动休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8)
  [2]陈新.发展初期的中国运动休闲市场[J].体育学刊,2003(5)
  [3]刘邦凡.论作为学科的休闲学[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4]宋瑞.国内外休闲研究扫描――兼谈建立我国休闲学科体系的设想[J].旅游学刊, 2004(3)
  [5]Recreation, Park & Tourism Management, Reaccreditation Review[Z]. The National 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 Council on Accreditation, 2006.
  [6]Winefield. A. H., Tiggemann, M.. Growing up with unem-ployment : A longitudunal
  [7]study of its psychological impact[M]. London: Routledge,2003.
  [8]陈永军.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0)
  [9]张连凯.21世纪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培养模式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10]夏贵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8489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