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体育旅游的发展历程、特征、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育体育旅游社会化、法制化,建设专业化、制度化的体育旅游队伍,形成体育旅游发展的持久化、常态化等建议,继而更好的探索体育旅游在未来的发展模式,以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事业向更新更强发展。
  关键词: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9)04-0070-04
  体育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 Don Anthony在1966年為英国体育休闲中心委员会写了一篇题为“体育和旅游”的文章。该文章对度假旅游中体育活动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简单回顾,尽管如此,其也成为最早描述体育和旅游相互联系的文献,是体育旅游研究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此后的40年时间里,体育旅游研究一直为争取成为正统的学术研究领域而努力。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旅游领域存在着模糊的内涵和零碎的界定。在学术会议和专业的期刊杂志中,很多论文都是独立的、相互割裂的研究成果,因此,很难对体育旅游知识或者理论发展有所贡献。1998年,Gibson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将很多类似的现象指了出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者也有所成就,比如,De Knop(1990)、Standeven和Tomlinson(1994)、Glyptis(2008)、Weed(2015a)以及 Jackson和Weed(2017)。另外,很多学者也从不同的层面对体育和旅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1]。
  从字面上来看,“体育旅游”就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在历届体育旅游的概念之前,要对体育旅游首先是一种旅游活动,必须具备旅游的基本构成要素这一观点有所了解,具体来说,这里所说的“旅游”是指其活动所具有的空间位置的移动性、目的地滞留时间的暂时性、活动内容的非盈利性;而“体育”是指旅游者的活动既可以是观看体育赛事或参观体育场地设施等,也可以是在空间位置移动过程中或到达目的地后亲自从事一定的体育运动[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的时间,原有的旅游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应运而生。而且,在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体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专项旅游,其在注重健康与娱乐、休闲与放松双重价值取向的同时,对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享受也越来越重视。体育旅游以其独具魅力的价值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成为新时代中国体育的新时尚。
  1 体育旅游的特点
  1.1 运动属性较强
  与传统旅游相比,体育旅游更注重旅游与运动项目的结合,在旅游的休闲属性之外更强调体育旅游的运动属性,对参与者的体能、技能等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冲浪、高山探险、攀岩和户外挑战赛等这些项目。同时,由于体育旅游的特殊性,在专业性之余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求旅游者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知识储备。
  1.2 体验性强
  当前,世界经济形态已经由体验经济逐渐取代了服务经济。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不断提升。体育旅游是需要旅游者参与在各种活动中的。因此,体验式体育旅游与当前旅游市场发展需求是相适应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以一定的旅游资源和体育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活动中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使旅游者在参与中获得更多快感、享受和独特的体验,亲身感受体育旅游的魅力。
  1.3 风险性高
  体育旅游中,部分项目具有向大自然和人类极限挑战的性质,因此,这也赋予了其一定的风险性,比如,徒步穿越旅游、骑马旅游、登山旅游、滑雪旅游、野营旅游、自行车旅游、自驾车旅游、探险旅游以及潜水、漂流、攀岩、速降等户外活动中,突发的危险和事故是经常发生的。相较于我国户外运动的参与人数来说,西方人参与户外运动的绝对数要大许多,伤亡事件发生的频率也会比较高[3]。一般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综合因素几个方面。尽管自然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但也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和综合因素导致的损失。
  1.4 地域性显著
  由于部分体育旅游项目与一定的体育项目挂钩,如2016年携程与尼斯的“足球旅游”项目,体育旅游的地域属性与定点特征明显。体育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地域性特点不仅在观战体育旅游上有所体现,在北方冬季的冰雪运动、沿海地区的海上运动、山区的登山运动和沙漠地区的沙漠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上也是非常显著的。体育旅游爱好者们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跨越空间限制前往异地参与体育旅游活动。
  2 体育旅游的价值
  2.1 经济价值
  作为外汇收入主力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体育旅游收入是国内旅游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旅游消费能够使货币流通量增大,而旅游收入则对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失业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体育旅游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体育旅游追求的是新、奇、特和刺激的项目,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比一般的消费品要高,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但优化产业结构,而且能够很大程度的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
  2.2 社会价值
  许多自然资源都可作为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经开发的这些自然资源为体育旅游的登山、自驾车越野、漂流等项目提供了优良场所。保护自然资源,实际上也是对体育旅游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体育旅游包含的内容较多,因此,相关设施也比较多。体育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沿途的休闲、娱乐、康复设施,这也就导致了体育运动器材和运动服装商店不断增加,同时对道路、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文化价值
  作为人民之间普遍性社会交往的一种活动,体育旅游能够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由于不同政见而产生的误解得以消除,人类由于种族不同而产生的距离得以缩短[4]。从而出现理解和友谊、合作和支持,这对促进世界和平有着特殊的意义。体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暂时离开日常熟悉的生活环境,去享受一种更高层次的、为之向往的生活乐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和身心素质,对爱国情感的培养、民族文化的保护有着积极影响。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同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对体育科学的研究和体育技术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体育旅游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不全
  我国体育旅游起步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不全,自2009年起,国家出台了多个专门针对体育旅游发展的法规,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旅游的意见》(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2)》《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等,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旅游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体育旅游相关的法制建设不全,体育旅游归口管理部门尚存在多头管理问题、相关企业从事体育旅游的优惠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训、体育旅游市场监管等都缺乏相关政策的引导与扶持。
  3.2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
  我国体育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还有很多没有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目前已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较为单一,生命周期短,而且体育旅游资源本来就有限,再加上利用不充分,所以开发利用程度较弱。同时,很多体育旅游经营者向市场推出高档次、高规格、高价位的“三高”体育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不准确,存在明显贵族化倾向,没有认识到工薪阶层与学生在我国体育旅游市场中的重要性,没有形成面向这些群体而服务的经营理念。此外,我国体育旅行社少,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少,体育旅游产品少等供给类因素也对我国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产生了影响。
  3.3 体育旅游硬件设施不完善
  接待体育旅游者,体育旅游设施是最基本的物质设备条件。体育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设備、旅游宾馆、旅游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以及满足旅游者不同需要和爱好的各种设施。具体来说,滑雪板、缆车、滑雪服装和急救设备是滑雪旅游的必备旅游设施;划水板、划艇、救生艇、摩托艇、急救车等是水上运动的必备旅游设施,这些设施都是接待游客的必备条件[5]。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服务是否周到,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是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硬件条件,但目前来看,我国在这方面远远不及其他先进国家。
  3.4 体育旅游保障体系不健全
  这里谈到的保障体系主要是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问题。体育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不同,受自然风险与人为风险的双重影响。目前,我国体育旅游风险防控综合治理工作尚有缺陷,技术力量支撑不足,风险预警与应急措施不够,信息报告制度不健全等,尤其是漂流、蹦极、探险等刺激类体育旅游项目与其它形式旅游相比,易发生事故、出现人身伤害,再加上管理法规、措施还未完善,缺乏相应的保障体系,客观上影响消费者的参与程度。
  4 我国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 加强规范管理,开展积极的产业导向
  开发体育旅游市场,推动体育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开展体育旅游的管理系统,创造有序的体育旅游大环境。对世贸组织关于服务行业中与旅游相关的规则进行深入研究,尽快对各类旅游规划的准则进行制定与完善,促进体育旅游同国际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依靠法律手段来严格监管体育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对生产者和服务者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调整。先将有开展体育旅游经验的一批旅行社作为重点对象重视起来,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给予政策支持,在开发与规划、宣传与管理等方面发挥优势,对各类体联、体协和俱乐部积极培育与扶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开展体育旅游。
  4.2 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加强部门合作
  体育旅游的发展与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息息相关,只有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才能使体育旅游的效益得到提高[7]。此外,体育旅游是一种特种旅游,需要具备场地、设备、器材、安全设施等各种条件,特别要注重安全问题。所以,要将管理部门的条块分割打破,促进交融与渗透,共同推动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另外,旅游部门也应积极配合,成立专门的体育旅行社,向体育旅游消费者提供专业服务,促进体育业和旅游业的双赢。
  4.3 加大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
  体育旅游能否成为独立的产业,一定程度上由宣传促销工作的开展程度所决定。因此,旅游部门必须加强宣传,通过舆论导向使人们对这种新兴的旅游产品有更深入的认识,使人们的体育旅游消费行为从潜意识的状态转变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因此,要促进体育旅游宣传促销手段的不断完善,运用多种宣传促销形式(歌曲、广告、影视、互联网
  等)促进宣传促销的影响力的提升、覆盖面的扩大和科技含量的提高,使体育旅游的宣传更有实效。
  4.4 培养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
  体育旅游专业性强,部分体育旅游产品极具危险性,要求提供科技含量高的服务设施,同时要求管理和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目前我国缺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全国开设体育旅游专业的院校较少,且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等方面与体育旅游发展要求不符,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8]。因此,必须加快对符合市场需求和时代特点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4.5 建立完备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
  体育旅游产业体系是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步骤,要加强体育旅游与社会经济的有效融合,从基础层、核心层、配套层三个方面完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基础层包括体育旅游发展的硬件基础条件建设,核心层则是体育旅游涉及的“吃、住、行、游、娱、购”等核心环节,配套层既包括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等建设,又包含体育旅游人才培训、金融、保险、宣传、营销、通讯等服务部门的联合。   5 结 语
  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关乎全民健身战略有效落实的有力举措,是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号召、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式,相信在政府、企业、相关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尊重体育旅游的休闲属性与运动属性,有效规划、专业发展,体育旅游一定能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程红伟. 《Journal of Sport & Tourism》(2004-2014)十年体育旅游文献分析[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6.
  [2] 刘庆余.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比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4):39-43.
  [3] Stephen J. Tourist safety in New Zealand and Scotland[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5,32(1):150-166.
  [4] 盧长宝,郭晓芳,王传声.价值共创视角下的体育旅游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6):25-33.
  [5] Wesley S. Robert B. Developing new tourism products: Sport fishing in the south-east United States[J]. Tourism Management,2013, 14(4):279-288.
  [6] 杨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机制[J].体育学刊,2016,23(4):55-62.
  [7] 刘晓明.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5):187-192.
  [8] 王颖,江晓敏.全域旅游规划下体育旅游的发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1):52-56.
  [9] 王祺,董捷,安佳.“互联网+”时代体育旅游发展机制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4):53-57.
  [10] 杨腕舒,李荣日,杜梅,等.体育旅游服务平台用户体验对价值共创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5):18-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1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