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模式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居民对城市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政府重视对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如此环境中基础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融资模式。这就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模式,对我国当前的融资模式进行优化,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文章针对建筑工程中PPP项目融资模式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评估。
  [关键词]建筑工程;PPP项目;融资;风险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3045
  1基于 PPP 融資模式的风险含义
  在建设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公私合营项目,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是开展其他各项研究的基础,这就表明风险研究对于公私合营项目来说意义重大。首先,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小到每个人的生活,大到行业的发展都有风险存在去一种,它是对无法预知情况的体现,风险的来源较为复杂,个人、政府、自然界等都有可能成为风险的成因。当某项工程所得到的最终结果与建设预估存在较大差异,就可以认定有风险在项目中存在。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PPP公私合营模式的运用,社会中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所应用的都是PPP公司合营模式。由于PPP项目复杂性较高,项目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因此,该项目模式的风险较高,在融资时需要考虑较多问题。在实践中要清楚的辨析PPP项目融资模式中存在的风险,并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类别以及层次,这是在研究PPP项目时最主要的研究方向。
  政府拥有特许经营权,可以将公共建设项目授权给外商或私营企业,授权涵盖了项目全过程,包括融资、计划、运营等。担任项目建设的一方可以在特许期内向用户收取费用,这是建设方的利润来源,让投资与运营的成本得到平衡,实现项目盈利,在特许经营到期后项目交回政府运营。PPP项目的存在的目的在于鼓励政企合作的开展,促进公共事业发展。
  2基于PPP项目的风险识别
  (1)风险识别方法。对项目展开风险识别对建设的开展有积极作用,这就需要探索科学有效模型实现风险识别。利用定性分析法较为刻板,准确度相对较低,风险只能通过理论初步划分,对风险进行分析时无法为项目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识别中应用定量分析对项目建设有更实质性的作用,定量分析的开展需要有历史数据的支撑,还需要纳入企业在过往项目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建设前设施不公开,这就使得风险识别过程中信息获取难度较大,风险评估准确性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应用定性分析具有更好的实践性,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并对项目实施人员进行咨询,展开有效的风险评估。
  (2)风险识别过程。由于风险识别对于项目的开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识别时常对核对表、头脑风暴以及整理归档综合运用。在具体实践中先通过数据库查阅项目相关资料,并将文献中所涉及到的风险类型进行总结,并将案例作为切入点,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在此基础上邀请PPP项目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讨论,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引发头脑风暴,进而得出较为具体的风险因素。最后将罗列的风险因素进行整理归类,得到项目的风险清单。
  (3)风险因素分类。在PPP项目中所存在的风险大多具有多样性,同时其复杂程度相对较高,这就需要在进行PPP项目风险识别时对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划分,并将项目的预期收益设置为最大值。在与专业教师进行讨论之后就能够将风险因素进行归类,并用表格形式体现。由于风险具有复杂性就需要借助有效的工具来完成风险的甄别。在实际应用中最常应用的就是T检验。它是数理统计学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实现小样本的统计与分类。在进行PPP项目的风险识别时,初步分析所得到的样本相对较小,因此借助T检验能够实现较好效果的风险差异辨识,对PPP项目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政府以及政策。对于政府而言,如果无法让投资方信服就会出现风险分担出现偏差,企业所获的的收益严重不足,影响整个项目建设效果。
  (4)对风险后果的讨论。通过上述风险分析,基本能够确定PPP项目的风险类别以及影响因素,但是还需要对风险发生所产生的影响加以重视。如果能够将相类似的结果进行整理,就能够得出有效的风险发生应急方案,控制风险对项目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利益损失。在综合分析之后就得出了PPP项目风险的定性分析结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从风险影响出发根据具体事件进行分析。就政府性风险而言,需要对政府信用进行评估,通过已完成的建设项目来具体了解其信誉度,之后还要综合评定相关政策的审批情况,充分了解地方的各项政策法规,保证发生纠纷时能够得到法律的帮助。此外,在进行项目建设前还需要对当前国内的大环境进行分析,综合评估社会对项目产生的影响。此外,企业还需要全方面的评价自身经营现状,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应当做到扬长避短,保证项目建设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最后还需要原材料的市场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把握原材料的购买时机。总而言之,只要所使用的措施科学合理,就能够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准确预估,从而降低项目建设所要面临的风险。
  3风险因素评估
  (1)德尔菲调查问卷设计。在了解项目风险之后就需要划分风险的责任承担,通过风险因素评估就能够为责任划分奠定基础,这就需要通过实际调查来确定PPP项目的风险承担。本文采用了德尔菲调查问卷,在开展问卷调查之前先要对参与者进行审核,保证所选择的参与人员都满足调查要求。在此之后就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阐释,在解释时需要注重不同角度的选取,保证相关从业人员在进行选择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让调查的真实性得到保证。最后就需要对风险进行全面罗列,在问卷的设计上要保证简洁明了、内容突出、问题完整,让参与调查的人员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完成调查问卷。
  (2)结果分析。通过前期调查参与人员的背景统计保证了该问卷的有效性,而参与调查的人员绝大多数具有超过五年的从业经历,因此,该调查能够具有较高代表性,能够对PPP项目情况以及其中的风险进行体现。
  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后可知,政府以及市场存在的风险远大于项目自身存在的风险,同时也会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在所有的风险因素中最为显著的是政府决策流程较长并且具有重复性,市场供求关系失衡,运营风险超出预估等。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三点:
  第一,我国开展PPP项目时间较短,所应用的管理模式还不完善,运营经验还需要积累;第二,我国具有较为特殊的市场经济体制,有些项目是基于国家相关政策性调整而开展的,有些地区对此心存疑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畏手畏脚;第三,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面对有些纠纷项目建设方很难对自身的利益进行维护,这就影响额PPP项目的开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建设中合理运用PPP模式能够促进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这就需要对PPP项目展开科学的融资风险评估,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风险共同分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为全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做出积极贡献。因此,要想保证PPP项目的有效性就需要将项目融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放在重要位置,采取科学的手段,保证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守清.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案例分析[J].施工企业管理,2018(2):40-42.
  [2]武志红.我国运行PPP 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5(5):19-24.
  [3]刘新平,王守清.试论 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原则和框架[J].建筑经济,2016(2):59-63.
  [4]罗春晖.基础设施私营投资项目中的风险分担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2):28-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8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