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剖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大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文章首先对以往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根源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剖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最后基于问题根源的剖析,从生产经营者角度、经济活动管理者角度以及食品安全监督者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食品安全;经济学;根源;信誉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5017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每个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关乎整个民族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近年来食品安全危机频发,致使普通民众逐渐丧失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而又屡禁不止?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业界都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有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呢?本文的初衷就是寻找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并找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1以往食品安全问题的致因总结分析
11惩罚力度不够
一种观点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是政府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不良分子明知故犯,铤而走险。这虽然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因素,但是称不上是问题的根源。重罚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做不到全面惩罚无漏网,仍然会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而且惩罚是一种事后行为,是食品安全风险已经产生了严重后果之后采取的行动,即使再严厉的惩罚也挽回不了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还需要挖掘根源性的致因,以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12国家监管不到位
一种观点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是国家监管不到位。这里首先要明确国家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食品的生产标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让他们有法可依。追究有法不依的行为者的责任不是食品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而应该是执法部门的职责。更何况社会上消费的食品成千上万种,生产厂商成千上万家,即使投入再多的监管人力和物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食品都监管到位。所以,监管不到位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一味强调监管的话,不仅会无限增大监管的成本,而且导致找不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正解。
13信息不对称
有些人认为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买卖双方掌握的关于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卖方隐瞒产品的质量瑕疵,在买方面前做不实宣传,而买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一方,买到的是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这看似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但这是个几乎不可能消除的矛盾,只要存在交易,就必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将信息不对称看成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那么食品安全問题将是个无解的难题,这对于我们寻找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14市场经济制度原因
有些人将食品安全问题归根于市场经济制度,认为以交易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其实并非如此。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市场经济特有的,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也存在。只是当时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于“吃饱”,而现在更关注的是“吃好”。另外,一些发达国家也是搞市场经济,食品安全事件相对来说却很少。这些都说明,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市场经济特有的现象,不能认为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就不能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以上所总结的以往食品安全问题的致因都不能称为真正的根源,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剖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从而提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2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剖析
每个生产经营食品的厂商都可以理解为一个经济行为人,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以尽量低的成本获取尽量高的收益。这对于每个厂商来说都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厂商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或有意或无意地损害到了社会公众利益。换言之,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个人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能不能化解呢?下面就来分析矛盾产生的的原因。
21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一般来说,每个生产经营者都是一个经济行为人,在经济活动中都是立足于自己的立场,谋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没有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社会公众整体的利益。如果在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有意无意地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这就产生了负外部性,社会整体利益就不能最大化,从而产生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这个矛盾虽然理论上不容易消除,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使得整体利益尽量最大化。首先,我们要把这种负外部性分两种情况讨论。有些质量安全问题是无意造成的,或是不能人为控制的,如一些危害性不明确的食品添加剂和多种食材混合的化学反应等,这种行为属于个体能力达不到,治理起来相对容易,如可以通过知识普及得到改善;还有一种是指主观上人为故意,明知故犯,制造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自私行为,或不采取措施防范,任由质量问题自由扩散,这种行为是应该重点治理的。
22生产及检验的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厂商数量众多,生产资质参差不齐,技术水平整体相对落后,中小企业占比较大,不是企业本身不想产出高质量食品,而是生产、检测等技术条件达不到。例如在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前,国内并没有三聚氰胺的检测技术,有的乳制品企业根本不知道三聚氰胺的严重危害,致使乳制品生产行业蒙受巨大损失。技术支撑是关键,如果各种食品添加的相关知识和检测技术都能跟上,这种风险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任何企业都不会冒着倒闭的风险去做违法违规的事,尤其是上了规模企业。
23经济行为的机会主义
经济行为是要考虑机会成本的,如果从事违规生产经营的机会成本小,则厂商就会选择违规生产;而如果违规生产经营的机会成本大,则厂商就会选择诚信生产。基于此,可以通过提高违规生产的机会成本来降低厂商的机会主义行为。由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厂商众多,监管机构力不从心,监管不到位,违规生产被查处的概率以及罚款较低,致使个别厂商机会主义,明知故犯。 3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31从生产经营者自身角度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主要的途径还是从生产经营者自身找办法,矛盾产生的根源是生产经营者。由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落后于物质文明建设,所以一些厂商“利”字当头,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致使社会公众利益受到损害。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提高自律的具体方法是建立社会信誉机制,以推动整个社会公民的自律。我国的网络体系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有条件建立起全国联网的信誉机制。首先应由国家食药监部门搭建起网络平台,并进行网络维护;所有具有经营许可的食品厂商都必须在平台上注册,食品监管部门对注册厂商做初始评估,其中包括信誉等级、风险等级等,并发布官方信息;然后在平台上陆续定期发布后续的质检信息,让进货商和消费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产品质量信息,毕竟消费者还是最相信由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
32从经济活动管理者角度
政府具有管理食品生产的职能和义务,为生产经营者做规范指引,最终目的是帮助厂商培养自律意识。政府领导下的各级食品监管部门的角色应该是服务者,其主要职责应包括:
(1)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生产规范、安全生产法规等。这些规章的制定需要專门的技术人员、对各食品领域有深入了解的专家来完成。还要与时俱进地更新相关标准,适应各食品领域的新情况、新发展,使厂商有行为的依据,及时更新换代。
(2)定期、定批做产品抽样检查,做好公平公正的评价以及质量认证;及时准确地发布食品质量信息,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做好风险的前期预警以及风险事件的后期处理;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抱着早预防、早发现、早改进的态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3)做好先进生产技术、检测检验技术的支持与推广。在资金上支持企业,在技术上帮助企业,提高中小食品企业的经营环境,多方面为企业创造条件,提升食品行业的整体水平,而不是有问题就罚款这样的简单管理。
(4)重点抓产业链的源头管理,如食品原材料的生产与控制。由于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一些食品加工的原料存在质量安全的隐患,生产的成品自然就是问题产品。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人力物力,加强食品风险源头的管理。
33从食品安全监督者角度
管理者和监督者应该是分开的,起到权利制衡的作用,不能既执行又监督。监督不是指责挑毛病,而应该是及时发现问题,提醒并督促管理者改进管理、生产者改进生产等,包括建议改进标准和规范、督促问题企业及时整改等。监管部门要动员社会一切力量,行使监督的权利。
(1)行业协会应由本行业的专家、企业代表、专业技术人员按合理的比例构成,立足点是有利于行业健康持久发展,而不是联合起来坑害消费者。行业协会对行业的发展现状最有发言权,可以及时发现本行业的问题,制定行规,并督促行业内生产经营者按照规定经营;对不按照行规生产的厂商要提出严正警告,对拒不整改者要结合法律手段实施惩罚,如停业整顿、或取消其生产经营的资格等。
(2)消费者处在食品产业链的末端,能够提供食品质量的一手信息,要有维权意识。各级食监部门都要广开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举报之门。食监部门一定要重视消费者投诉,尽量把危害降到最低。
(3)媒体的任务是如实报道,曝光问题产品,应批评和表扬并举,对质量过硬的食品也要大力宣传,树立榜样,弘扬正能量,提高正外部性。当然,要避免博眼球的虚假宣传、恶意曝光,扰乱视听者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
4结论
本文剖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并针对问题的根源,从生产经营者自身角度、经济活动管理者角度以及食品安全监督者角度三方面的途径,研究了建立社会信誉机制的具体方法,在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同时,逐渐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总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监督者,任务就是提醒和督促生产经营者,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该做,提高自律意识,最终目的就是规范厂商行为,推动其养成自律习惯,最终达到无须国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管理和监督,生产经营者都能够按照规范诚信经营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余建宇诺贝尔经济学家给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启示[J].经济资料译丛, 2014(4):71-75.
[2] 达古拉,韩柱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解析[J].经济纵横,2015(4):57-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9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