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红池坝镇田园综合体建设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田园综合体”是继“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后又一农村经济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当前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政策创新。本文分析重庆市红池坝镇发展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可行性、建设路径以及现实意义,为红池坝镇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意见参考。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红池坝镇;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月15日
   一、研究背景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成为促进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思路。从建设理念来看,田园综合体以旅游为先导,以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基础配套设施为支撑,以体验为价值,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挖掘农业多功能,实现产业升级。红池坝镇地势偏远,经济落后,脱贫任务艰巨,但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兴产业,红池坝镇要实现脱贫致富,就要充分依托本地资源振兴产业,通过自主 “造血”实现可持续,达到脱贫不返贫。因此,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对红池坝镇产业致富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二、红池坝镇总体概况
   红池坝镇位于巫溪、云阳、开州3县(区)结合部,面积23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社区)、71个社,4,991户、19,157人,耕地3.9万亩、林地27万亩,海拔高差460~2,260米,属亚热带暖湿气候。基本镇情可概括为“边远、闭塞、贫困”。一是“边远”,镇政府所在地距巫溪县城120公里、全县最远,与云阳、开州等邻近县城车程均在2小时以上;二是“闭塞”,全镇出境路仅3条,均为四级及以下公路,弯多路窄;三是“贫困”,2014年综合贫困发生率20.5%,现有建卡贫困户1,344户、5,108人,未脱贫566户、2,003人。
   三、红池坝镇建设田园综合体可行性分析
   (一)农业基础雄厚。田园综合体是集合了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以及田园社区的新型农业园区,农业是基础。红池坝镇是典型的山水田园之乡,农业耕作条件优越,主要生产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产品,同时还盛产中蜂、中药材、山茶等经济作物,农副特产绿色无污染,如党参、药花蜜、淀粉、青脆李、龙鼎茶、高山蔬菜等绿色产品远销全国。2018年该镇聚焦中药材、茶叶、山羊、中峰、蔬菜等特色产业,已启动实施1,000亩老茶园改造、2,000亩中药材基地建设、600亩订单辣椒等产业项目。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建设田园综合体奠定了基础。
   (二)旅游资源丰富。田园综合体建设本质在于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尤其是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建立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型农业。红池坝镇景区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得天独厚,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是西南最大的高山草场,森林草场总面积达253.8平方公里,包括云中花海、天子城草原、红池大峡谷、西流溪等区域。另外,1,600~2,630米之间的海拔,酷暑天平均气温低至17℃,是夏季休闲避暑绝佳胜地。
   (三)政策环境支持。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红池坝镇的脱贫工作。《巫溪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提出要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农事景观等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农业+旅游”的结合,建设观光农业和魅力乡村。红池坝镇提出“农旅融合、旅为龙头、农为基础、交通先行、党建保障”的战略方针,立足特色农业资源,规划建成一批药材、花卉、果蔬、牛羊等特色农牧场,将其融入红池坝景区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红池坝旅游的带动作用,集中力量打造具有生态、休闲、观光和体验等多重功能的农业产业园区。
   四、红池坝镇建设田园综合体路径设计
   (一)目标定位。红池坝镇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目标在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产业振兴,助力乡村脱贫。结合该镇现有的农业基础、乡风文化、旅游资源,将其定位于集乡风乡俗、农事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型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为农业创意和农事体验型模式。
   (二)宏观建设路径。红池坝镇有规模化的蜜蜂养殖基地、茶园基地以及经果蔬菜种植基地,还有国家4A级景区,另外土家文化浓郁,“巫秀”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特色。可以借鉴美国经验,采用“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体游线”的立体架构,综合服务镇为农产品的产供销提供基础服务,农业特色镇重点打造农业优势资源,主体游线则是突出景点的整合。将特色农业资源融入红池坝景区的一体化发展当中,建设“一村一品”特色村庄,以旅带农,以农促旅。
   (三)微觀建设内容。田园综合体建设要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体系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精准施策。红池坝镇建设田园综合体,具体建设内容可以涵盖农业生产区、景色观光区、乡土文化区以及综合服务区等四个区域。
   农业生产区是提供产业支撑的核心区域,主要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茶园村和中岗村是茶叶基地,金家铁岭村属于山羊、黄牛养殖中心,银洞村有丰富的中药材,鱼沙村有千亩果蔬基地,由此可以形成茶山农旅融合示范区、渔沙村千亩果蔬融合基地、红池坝镇农业产业集中示范基地、中岗龙池坝标准茶叶基地等产业基地和农事体验基地建设,建设农业特色镇,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景色观光区可以依托现有旅游景点设立,也可以依托农业资源建设观赏性农田、瓜果园、花卉园等。红池坝镇可以围绕红池坝大峡谷、天子城草原、西流溪等景点打造主体旅游线,建立团城幽峡观光游览区、仙山田园休闲度假区、山峡农谷农业休闲区等景区观光园。另外,依托中蜂、青脆李、茶园等“两区一园”的农业基地建立观赏性瓜果园,鱼沙村可以十里桃花谷为基础打造主题村庄,让游客在现实中体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浪漫。通过“农旅融合”,让农村资源“活”起来,农民生活富起来。
   乡土文化区是游人感受当地民风民俗的区域,主要以农家风情建筑、文艺院、文化街等形式呈现。红池坝镇有浓郁的土家文化,大宁河刺绣“巫秀”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将这些乡风文化以建筑、文化商业街、民宿等方式展现给游客。目前,由重庆华侨城集团牵头的茶园村-九坪村精品民宿项目已经动工,因此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来打造乡风文化项目。    综合服务区为其他部分提供保障功能,包括餐饮、住宿、娱乐等生活服务区,为农业旅游业提供的金融、教育、电商、技术等产业服务区。根据区位布局,可以设立小河综合服务中心、龙台旅游集散中心、大红池坝中心服务区,由此在全镇上下呈现“二心四区”的田园综合体布局。
   五、田园综合体对红池坝镇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振兴乡村经济。田园综合体以农林牧渔业、田园风景、民俗文化等资源为依托,以旅游为抓手,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农业结构,实现了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优化乡村环境。田园综合体在于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在保护当地生态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对乡村风貌的改造、村庄道路的改建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居民打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构建最美乡村形态,实现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合一”。红池坝镇通过建设田园综合体,可以实现乡村风貌的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优化。
   (三)塑造乡村文化。田园综合体给都市人群提供了一个感受乡土人情、体验自然风光的契机,既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需要,也重塑了乡土文化。红池坝镇建设田园综合体,可以传播当地的民风民俗,让更多的外来游客感受这里土家人的热情好客,体验农家乐、渔家乐和牧家乐,欣赏巫秀的獨特魅力,让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六、总结
   乡村田园综合体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能够充分挖掘乡村地区的农业、乡土文化、生态旅游等资源,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建立了田园综合体的试点,且效益显著,这也为红池坝镇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借鉴。红池坝镇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基础、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开放乡村景(农业观光体验项目)、兴办乡村乐(农家乐、牧家乐和渔家乐)、推出乡村味(乡风文化)、包装乡村礼(农产品商品化)、举办乡村节等形式发展乡村田园综合体,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
  主要参考文献:
  [1]齐婧.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之外的又一个国家命题[J].中国房地产,2017(26).
  [2]刘竞文.绿色发展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经验与路径[J].世界农业,2018(2).
  [3]卢贵敏.为农业综合开发插上科技之翼,积极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9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