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活埋:爱伦·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学是最高尚的职业。事实上它差不多是唯一适合一名男子汉的职业。——艾伦·坡
  你的心是敏感的弦琴,轻轻一触便发出幽鸣。这句诗出自法国歌谣诗人德·贝朗瑞,艾伦·坡把它引用在了其最负盛名的著作之一《厄舍府的倒塌》中,作为全文的导语。时空流转,站在爱伦·坡离世一百七十年后的今天来看,这句诗更像是艾伦·坡整个人生的导语。
  爱伦·坡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本名埃德加·坡,父母均是当时的剧团演员,艾伦·坡是三兄妹中的第二个孩子。艾伦·坡幼时父亲出走,三岁时母亲去世,三兄妹分别由三家人收养监护。埃德加的养父母是弗朗西丝和约翰·爱伦夫妇,约翰·爱伦生于苏格兰,当时是里士满一位富裕的烟草商。这对无儿无女的夫妇虽然没从法律上领养埃德加,但仍替他改姓为爱伦,并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
  17岁时,坡的养父将其送入弗吉尼亚大学,年轻的他常参加赌博并输掉足足2000美元,除此之外,坡开始接触酒精,从此酗酒一词成为了他人生的一部分。坡的养父拒绝为他支付赌债,坡回到里士满,发现自己外出求学前私定的婚约已被暗中废止,一气之下选择离家出走。
  出于生计问题,1827年5月,坡谎报年龄在波士顿以“埃德加·A·佩里”为名应募入美国陆军。在此阶段,波士顿的一家小出版社以“波士顿人”署名,出版了坡的第一本诗集,其中共收入10首诗。在炮兵部队服役两年获得士官最高级别的军士长军衔后,坡提前结束了五年的兵役。坡要求养父帮助他进西点军校,并希望养父能够资助他的第二本诗集出版,养父同意了坡的要求。1830年5月,坡的养父提供生活费,让坡以学院身份进入西点军校,但在校中以其讽刺诗闻名的坡,因写信讽刺他的养父,最终令养父与他断绝关系。失去经济支持再加上生性顽劣,1831年1月,坡被开除出西点军校。
  1835年,坡算正式在文坛拥有了自己的位置,他开始规律地给《南方文学信使》供稿并在当年8月担任主编,但几个星期后因酗酒被老板发现而解雇。1835年9月22日,坡回到巴尔的摩与表妹弗吉尼亚秘密结婚,26岁的坡迎娶了13岁的弗吉尼亚(结婚证为21岁),婚后坡短暂回到了《南方文学信使》复职。
  在1836至1840年期间,坡辗转于多家报纸、杂志供职,并多次向外界公开表示想要创办属于自己的杂志,希望得到外界的经济支持,但这一切不算顺利。1842年1月的某天晚上,弗吉尼亚在弹唱钢琴时出现了肺结核的前兆症状,坡在弗吉尼亚患病后开始肆无忌惮地酗酒。坡在此期间接手了财务困难的杂志《百老汇》,不幸杂志随即失败,创办报刊的美梦破碎,坡也没钱给弗吉尼亚找医生看病。1845年1月29日,坡的《乌鸦》发表于《明镜晚报》并赢得公众和评论界一致好评,各报刊争相转载,许多人师法效仿,坡也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名知名作家,即便他认为自己早已应该跻身其中。进入纽约文人圈子后,坡结识埃弗特·戴金克,他选了坡的12个短篇小说编成《故事集》于7月出版,此书大受欢迎,这鼓励出版商于11月出版了《乌鸦及其他诗》。1847年1月30日,弗吉尼亚去世,坡声称由于受到严重的打击,因而更加无可救药的酗酒使其精神受到严重损害。
  死亡之美
  对!——我神经过敏,非常,非常过敏,十二万分过敏,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可您干吗偏偏说人家疯了呢?犯了这种病,感觉倒没失灵,倒没迟钝,反而敏锐了。尤其是听觉,分外灵敏。天上人间的一切声息全都听见。阴曹地府的种种声音也在耳边。那么怎是疯了呢?听!瞧我跟您谈这一切,有多精神,有多鎮静。
  ——艾伦·坡《泄密的心》
  萧伯纳说过: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爱伦·坡和马克·吐温。坡何以得到萧伯纳如此之高的评价,这是值得细细讨论的。
  坡选择“死亡”作为其文学创作的主题是由他的“效果说”原则决定的。坡认为,无论是创作诗歌还是小说,作家必须讲究效果的统一,必须时刻想到预定的结局,要使每一个情节变得必不可少。坡强调作品对读者所能唤起的情绪和产生的效果。在“创作的哲学”中,他认为,故事的首要目的是要在情感上扣住读者的心弦,产生最激动人心的效果。很显然,在坡的个人理解范围之内,谋杀、阴暗、恐怖等等有关死亡的一切叙述,最能扣住读者的心。他借助想象奇特、恐怖怪异的故事情节,通过夸张、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段表现人性的危机,激起读者浓厚阅读兴趣的同时,震撼心灵,发人深省。
  具体到艾伦·坡对于死亡的表现,他的恐怖小说常常置景于深渊、城堡、暗室、暴风雨或月光之下,人物备受孤独、死亡意识与精神反常的折磨,读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宛如噩梦一般。坡文笔考究,运词精当,通过构思设计惊险奇绝的情节,在恐怖小说中向读者极力描绘了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怪诞事件和恐怖场景,制造意境,渲染气氛,准确达到作品预期的艺术效果。
  在《厄舍府的倒塌》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我这么胡思乱想着,竟然当真相信整座府邸和整片庄园都弥散着一种气息,连同附近一带都沾染了这种气息。这气息与天空中的大气迥然不同,而是从枯木、灰墙、死水中飘散而出,阴沉、迟滞、灰扑扑的模糊难辨,像瘟疫一样不可思议。” 所有的意象没有一丝生气,却令人着迷,明知其阴暗恶心,但又被这细致的描述吸引,仿佛看到幽暗枯槁意境背后的真情实景。该文的倒数第二段,更是把坡对死亡的浪漫描写发挥到极致:“他这声非人的锐叫似乎有种符咒的魔力,一瞬间,他指着的那扇古旧笨重的黑檀木门,竟缓缓张开了口子。这是一阵疾风刮开的——殊不知,门外当真站着厄舍府高个子的玛德琳小姐。她身上裹着寿衣,那白色的袍子上,溅满血迹;瘦弱不堪的身体上到处是苦苦挣扎的痕迹。他在门槛那里颤抖了一阵前后摇晃了一阵,然后,低低地呻吟着,重重地朝屋内的哥哥身上倒去。前后摇晃了一阵,然后,低低地呻吟着,重重地朝屋内的哥哥身上倒去。”
  读完上述文字,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情绪,纷繁的情绪中,想必都会有一丝“不适”。在艾伦·坡的世界中,“美”注定与死亡有关,这不得不与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倒错美学”相联系。在三岛的作品中,死亡往往与纯洁、永恒相联系,在哲学意味上探讨死亡给人生带来的另一种可能,进而赞美死亡;而坡的作品显然更为露骨,单纯地表现死亡成为坡的主旋律,浅显直白的阴暗描写非但没有让人嗤之以鼻的故弄玄虚之感,反倒是给人以直击心灵的颤抖。联系坡的人生经历,过早地失去双亲,养母与妻子的相继病逝,养父与自己的反目,都为坡的作品早早地定下基调。坡作品中的阴暗与恐怖,与其说是一种主观表现,倒不如理解为一种客观的他者叙述,叙述出坡人生中的苦涩感悟。
  除了一以贯之的恐怖惊悚之外,艾伦·坡在侦探推理类小说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坡虽然一生只写了四五篇推理小说,却是举世公认为推理小说的鼻祖。代表作《毛格街血案》《玛丽·罗热疑案》《窃信案》和《金甲虫》都被奉为这类小说的先河,对后世起了很大影响。坡所塑造的侦探C·奥古斯特·杜邦被当成小说世界里的第一位侦探。英国作家亚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直接受到爱伦·坡推理小说的影响,柯南·道尔本人就曾经表示:“爱伦·坡每一篇侦探小说都是整个侦探文学的根源。”
  三枝玫瑰
  1849年10月3日,爱伦·坡被人发现醉卧在巴尔的摩街头,根据找到他的人约瑟夫·W·沃克所述,当时爱伦·坡“情况危急,需要立即救助”。随后他被带到华盛顿医学院,在四天后的凌晨五点逝世。他从没能清醒地指出究竟是如何沦落到这个地步的,而且当时他所穿的衣服并非自己所有。据称,爱伦·坡的遗言是“上帝救赎我可怜的灵魂”。所有关于他死亡的医疗记录都已逸失。当时的报纸上登载的死因则是“脑充血”或“脑部炎症”,这在当时是酒精中毒的委婉说法。但其真正死因至今都没有定论,相关的猜测则有:震颤性谵妄、心脏病、癫痫、梅毒、脑膜炎、霍乱和狂犬病,一份来自1872年的资料称是有人将其拘禁以求为某个政府部门的候选人投票,才导致了他的逝世。
  有趣的是,自1949年,即爱伦·坡逝世一百周年起,每年的1月19日的午夜至清晨时分,神秘来访者都会带三枝红玫瑰和半支干邑白兰地到坡位于巴尔的摩西敏墓园的墓前拜祭,从来无人知道其中的含义,不过这个神秘人维持了这项神秘的传统超过六十年。直至2010年,坡的敬酒者没有再出现,一般被理解为坡的敬酒者在坡的200周年冥寿后不再拜祭。
  坡的敬酒者的身份一直无人知晓,至今只有一个人声称自己是坡的敬酒者,不过未被大众所接受。自1993年起,坡的敬酒者会留下神秘的字条,1993年他留下的字条上写着“火炬会传承下去”。1998年,另一张字条声明最初的坡的敬酒者已经逝世,会由其儿子接任。2001年,坡的敬酒者在超级杯的决赛前留言,呼吁纽约巨人击败巴尔的摩乌鸦。要知道,巴尔的摩正是艾伦·坡故居所在地,而巴尔的摩乌鸦队之名,正是取自于坡的著名诗篇《乌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18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