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升义乌小商品竞争力的若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义乌小商品的发展应如何应对挑战,迎接机遇,并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保持长久的优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鉴于此,多角度分析义乌小商品在国内外市场经济中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谋求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义乌小商品;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6-0046-02
一、引言
义乌作为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市场,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义乌的小商品在国际上享有颇高的声誉。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义新欧”中欧班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义乌小商品融入世界商品流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渠道。然而,眼下发展良好的义乌小商品,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下如何保持长远的竞争力,将成为义乌小商品今后发展中的痛点之一。
二、义乌小商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1.义乌小商品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义乌的发展历史中,“你死我活”的商业文化,薄利多销、低价竞争的模式,以及小商品自身低廉的商品性质,小商品走向了世界,但是鉴于其自身的价格优势,短时间的利润需求虽能得到满足,但是在长期发展中势头难免疲软。从微观而言,小商品的长期发展不容乐观。仅凭借中国制造,义乌小商品在世界范围内随处可见,种类应有尽有。然而,细究义乌小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形成大的品牌效应。“Made in China”遍地的当今,义乌小商品空有量,没有质的提升,始终让商品定位处于较低的位置。从定义出发,小商品是作为那些生产点多面广、品种花样繁多、消费变化迅速、价值相对较低的小百货、小五金、某些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部分文化用品等,因此小商品自身就注定了稳定性较低、利润空间较低的弊端。在义乌小商品的实地调研中,当地较为保守的商业文化,体现于行业竞争中。零和竞争的商业文化,直接导致了义乌商户之间信息交流阻塞,出于低价竞争和抢夺客户的需要,信息在不同客户之间很难形成有效沟通、及时沟通。
2.在小商品实体经营中品牌效应优势不明显。从现有运营模式来看,义乌当地的小商品销售主要以实体经营为主,且在义乌设立固定的销售点。近年来互联网电商及微商的兴起,对实体经济冲击巨大。而在义乌长期以来的实体经营中,客户一般直接到实体店进行订货,老客户则通过电子邮件、QQ等途径向销售商下单订货,但由于义乌当地小商品市场中大部分商贩的文化水平较低,对现有新兴电商的销售途径掌握有限,需要另外聘请专门人员进行线上销售的管理工作。义乌与小商品的客户来源,大多通过长期的积累而来,针对新老客户进行宣传。在调研中我们得知,小商品采购方尤其是外国采购方对商品质量尤其看重,相比于网上订单,采购方尤其是外国采购方更倾向于到店实地看货,确认商品质量,对产品进行多方考量后再下单。在此背景下,义乌小商品个体的品牌效应在国际上并没有很大的作用。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采购方在质量和品牌的抉择中,更多的是倾向于品质,注重眼见为实。
3.赊账交易也为小商品的交易埋下了隐患。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小商品商家在交易的过程中普遍是赊账交易的情况,并且随着时间的积累赊下的账目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商家的生产活动。在赊账交易中商家背负一定的债务,货款的赊欠对小商品上下家之间的资金流动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这一病态的资金流动状态下,商品的流动速度也会相应减缓,最终必将导致恶性循环。除此之外,企业的年度清算以及税务方面的负担也随之加重。
4.小商品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义乌小商品近年来利润率根据不同产品性质,范围大概控制在8%~20%之间,前些年利润率有30%~40%,现在销售的利润来源主要靠走量,近年利润率下降速度正在加快,由于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劳动力也在慢慢流失,以及2008年以来的经济环境一直处于慢慢复苏状态、电商网络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利润在被各种力量牵扯后,不断下降。然而,小商品的产品价格变化幅度基本保持稳定,价格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成本的上涨也使得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5.自主创新成为发展瓶颈。义乌小商品中产品结构相对较为单一,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高,加工制造业较多,附加值高的产品较少,结构性矛盾非常明显。在调研中我们了解,义乌的一些企业在生产中会聘请专业设计研发团队,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在义乌的众多小作坊中,生产者无力承担如此的设计需求,只能单纯地随大溜、追热度。其次,小商品生产中抄袭情况严重,新的产品推出市场后,遭到其他厂家的抄袭,严重侵犯了原创生产方的知识产权和利益。在自主性方面,义乌的生产企业往往只拥有代工权,本地的原创品牌很难植入,获得所代工品牌的品牌效应。企业欲转型升级,在成本控制方面,最有效的就是科技降低成本,更新設备替代传统劳动力,以降低成本。而这一措施对于义乌目前的状况而言并不现实,政府没有补贴,一般的工厂如将设备全部更新需要上千万。抑或工厂需要研发新产品,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全盘调控,这需要多年的积累。
6.同类型专业市场的兴起促使竞争加剧。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各地的商品市场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市场份额。据统计,至2016年中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属于专业市场的小商品市场共有33个,全年实现交易额已达464.3亿元。尤其作为义乌国际商贸城传统的主要辐射地区的中西部地区的专业市场发展得更为迅速,这些同类市场的兴起分流了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客户源,削弱了市场的集散功能,促使国内小商品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其中较为典型的有:2007年浙江东阳创办的东阳世贸城通过将近零成本的超优惠政策重点向义乌市饰品、工艺品、服装等行业的经营户招商;2008年东阳世贸城又规划了占地150亩的机械配件市场;余姚、台州等地也凭借着产业优势积极地发展机械及配件市场;金东区已投资18亿建设用地1 000亩的原材料市场。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提高义乌小商品竞争力的措施
1.推进区域品牌化,增强产品品牌效应。打造“义乌”“中国义乌”的品牌,从个体到整体,利用晕轮效应,推进品牌化建设,推行准入机制以及约束机制,利用现有“义乌指数”等相关数据,不断完善机制。此外,通过物流体系效率提升、会展经济促进等途径增进品牌宣传,为“义乌”走出去提供基础,提高“义乌”“中国义乌”在国际上的声誉。
2.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企业的科学管理。完善引领和激励体制,建立灵活的晋升机制和多元化薪酬体系,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吸纳高质量的劳动力。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应完善科学管理,形成科学高效的人事管理,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争取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小商品的质量与生产者、管理者的素质关系密切,提倡工匠精神,为小商品的转型升级提供上升空间。
3.形成完整的销售理念或企业文化。尤其在种类繁多的小商品中,如何形成企业的长远发展优势,并保持长远的客源,需要企业不断提升意识观念,学习先进的营销理论,全盘掌握销售途径;坚持诚信等有利的企业文化。诚信交易,在交易中提倡货款现结的方式,杜绝赊账,维持企业长期的资金链。“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為小商品提供强而有力的后盾。
4.建立工厂、店铺一体化,自产自销生产营销模式。义乌小商品工厂在商贸城中开设店铺,只为自家工厂服务。根据工厂规模大小设立不同数量的店铺接待客户,部分商家同时在阿里巴巴或淘宝上设立电子网店吸纳客户,线下的店铺主要是用于接待一些新客户以及老客户体验新产品的实感。客户在商铺挑中了商品,然后下订单,从工厂拿货,新老客户随着对企业信任度的加深,权衡是否下订单或下多少订单,这是一个互相建立信任的过程,订单量也会因互信而随之增加。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供应链,为小商品自产自销提供扎实的后盾。
5.提高自主创新程度并予以保护。通过自我思考、创新、实践以及调整不断循环的方式提高商品质量,通过店铺销售准确了解客户需求并对产品进行改善,通过短周期及高质量服务提升竞争力,建立高效且完整的供应链,创新品牌推广的方式,为小商品国内外流动的时效性、效应性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当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原创品牌设计进行保护,对小商品生产中的抄袭情况进行整治,对原创产品、商标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
参考文献:
[1] 马骁,郭晓君.对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对策的研究[J].特区经济,2010,(2).
[2] 雷露,杨升,乔忠.从产业集群视角透视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和成因[J].中外企业家,2010,(4).
[3] 楼玉华.市场功能提升与产业结构升级——对义乌小商品市场功能提升的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1).
[4] 龙腾紫.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研究——以义乌专业市场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11.
[5] 郭兴宝.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因素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13).
[6] 廖文彦.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功因素探讨及推广价值研究[J].价值工程,2006,(8).
[7] 方俊,金国峰.义乌小商品市场拓展机制与路径[J].商业时代,2005,(5).
[责任编辑 陈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10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