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企业财务进一步规范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要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满足独特化的人才培养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此,在分析现阶段财务管理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方式,以推动高校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7-0095-02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开办时间较短,积累的成熟经验有限。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了社会进步,也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许多方面,如人才培养方向、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等很不适应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不符合知识型经济时代所提倡的全面素质教育和改革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财务管理专业概括
  (一)财务管理专业简介
  为适应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财务管理专业于1998年被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介绍》,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专业中的二级学科,包括工商管理、会计学等主干学科,包含财务管理管理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体系以及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能力指标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15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青少年必须具备三类主要技能:基础技能、职业技术技能和可转移技能,不难看出社会对的学生的关注从知识技能掌握向全面发展转变。
  1.基础技能。基础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人员进入财务行业的门槛,包括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具备表达、计算机、英语等基本能力。
  2.职业技术技能。职业技术技能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专业能力也是核心能力,基本要求是学生从毕业到上岗转变速度较快,不给企业增加再次培养费用,具备较强的财务处理和解决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各项财务业务的能力。
  3.可转移技能。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以及具备知识更新的创新能力和及时发现问题并运用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取得创新性发展,复杂多变的经济市场中不断加入新的市场参与者,加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些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纷纷崛起,各行各业存在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社会及经济市场条件下,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正确认识就业前景尤为重要。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管理的中心就在于企业财务关系,可见,财务管理相当于整个企业运作的枢纽。另外,企业的规模、管理基础及规范程度、业务性质及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了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存在差异。中型企业的企业规范管理要求较高,主要招聘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要求毕业生必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而小型企业在用人方面并没有明显的特征,财务管理人员只要具备基础能力即可,他们的工作偏重会计核算,但也会涉及财务预算和资金管理工作,不过复杂的工作难以顾及。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就业发展情况
  目前,全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院校有500所,且生源量逐年增加,据2019年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达到9万—10万人。而现阶段主导市场的主要是我国中小微企业,大多是定员定岗,愿意与高校达成培养协议的企业数量更是有限。另外,大多数企业以会计机构为主要部门,并未设立单独的财务机构。
  (三)财务管理专业具体从事职业
  根据麦克斯报告,近三年来财务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有二分之一以上从事的是与财会相关的工作。财务管理专业的职业走向相对简单,就业一般分布在中小企业财务岗位,或银行、保险等金融公司,以及在国有企业或自主创业中从事财务总监、财务策划、财务分析等工作。
  三、财务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近年来,众多高校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和师资力量等自身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但由于新经济时代条件下用人要求增加,且部分高校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此专业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普遍问题:各高校课程的设置在学科之间界限模糊,学生对本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课堂上一般只讲解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这使学生们很难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模糊不清,所教授的课程内容高度相似,专业之间的区别难以区分,可见统一体系、近乎相似的课程设置在学科之间的界限模糊,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定位不清晰,对自己的外来规划不明确。
  2.财务管理专业属应用型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实训教学和实战操作环节格外重要。然而,大多数高校往往只能安排学生进行ERP沙盘等模拟操作,与实际的工作环境相差甚远。至于校外企业实训,由于学校与企业并未取得紧密的联系,同时有关财务内容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因此尽管学生有机会去企业实训,也只能做一些基本的翻阅会计凭证、账簿或打印资料等工作,难以真正了解财务管理专业的具体工作。
  (二)解决方法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当注重外界信息,要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更新同步,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设计逻辑,根据外部企业的岗位需求、行业标准等数据调研结果,构建各个岗位的能力模型,再针对各个能力要素进行有效教学和效果反馈,从而相应地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2.注重实践教学。一方面,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所需的财务类软件要确定跟上社会发展,符合企业标准,且参与校内实践教学的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或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人员、注册会计师等担任;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学校要秉承双赢的原则,全面提高实习省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学校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多参加科研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挑战杯”、实践性较高的模拟对抗赛“新道杯”沙盘模拟大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
  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发展展望
  我国高等院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开设较为普遍,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普遍面临一个困境: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不相符。一是高校教育与当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二是高校教育脱离实际,理论知识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企业不满足高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因此,高校更应以复合型高质量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析当前局势,与相关企业协同合作,适时进行教育变革,力求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推进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改革
  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高校要面向社会需求、面向职业化的财务管理不停地推动教育改革,逐渐完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多种方式,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规划,使得教学内容更有创新性,更加全面化。
  (二)顺时代潮流发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复合型高质量人才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用人要求更高,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等。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注重创新型、高技能、高素质等人才培养方向,注重培养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全力打造“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鼓励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工具扩宽知识获得渠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完善教学评价模式,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前沿技术的发展,在学校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管理制度要应运而生。针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方面,基于传统评价模式,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融洽度、学生的获得感等应成为更重要的指标。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除了传统的试卷考试成绩外,专业学习能力、团队中的領导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评价也应成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满足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高校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从而能够提供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要求,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这将是我国院校教育机制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强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晚霞.财务管理就业前景分析[J].商,2012,(8).
  [2]  刘天.高校财管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
  [3]  王斌.关于优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1,(1).
  [责任编辑 兴 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4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