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旅游提振经济实现脱贫攻坚的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深度贫困乡(镇)定点包干脱贫攻坚行动方案》(渝委办〔2017〕91号)要求,市教委扶贫集团负责定点包干巫溪县天元乡脱贫攻坚任务,旅游扶贫是该县实施的精准扶贫路径。该县推动旅游与农业、生态、乡村建设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对该县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发展  乡村旅游  脱贫攻坚
   天元乡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大宁河上游西溪河畔,面积213.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868亩。辖9个自然村,有2226户、8883人。由于以前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生活很困难,2011年,该县贫困发生率18.43%。近几年来,天元乡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旅游扶贫是天元乡实施的精准扶贫路径。该县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使当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一、发展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意义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部消除贫困的战略目标下,旅游精准扶贫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战略选择。旅游扶贫模式是指在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扶贫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普遍遵守、运用的一套系统的、程序化的运作机制。随着旅游地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的变化,旅游扶贫模式处于不断变化调整的动态过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经济分工与融合深化、文化创意经济浪潮、“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等环境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因此,研究乡村旅游扶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措施
   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是让贫困居民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广泛参与旅游经济活动,公平获取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最终实现消除民族地区贫困的目标。因此,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是有利于贫困居民参与和受益的旅游扶贫模式。在不同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实践中,由于社会经济状况、传统民风习俗、旅游发展阶段的差异,不同参与主体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有所不同。
   (一)政府部门+ 贫困居民参与
   实施政府部门+ 贫困居民参与旅游精准扶贫是指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凭借其行政权力、财政实力和资源调配能力,通过制订政策、法规和規划,投资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开展旅游经济活动等手段,帮扶贫困居民深度参与旅游经济活动并获取经济收益,以实现贫困居民脱贫的扶贫。针对贫困居民的文化水平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特点,政府部门应创新公共服务方式,采取“一对一服务”“上门服务”“互联网+ 扶贫信息平台”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民族地区贫困居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培训、技术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其次,政府部门营造良好的旅游扶贫环境。政府部门应营造有利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重视和参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旅游扶贫合力。
   (二)旅游企业+ 贫困居民参与
   旅游企业+ 贫困居民参与旅游精准扶贫是指旅游企业凭借其资本优势、经营优势、市场优势等,通过提供经营场地与设施、安排就业岗位、管理与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方式,帮扶贫困居民参与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上下游产业链,获取经济收益并实现脱贫的扶贫。由于旅游企业熟悉旅游业务与市场,能够充分利用专业人才和专业管理高效帮扶民族地区贫困居民经营旅游业务或将其转化为企业员工; 同时,旅游企业与民族地区的居民联系紧密,互动交往频繁; 旅游企业开展旅游经营活动所需的土地、生产生活资料、人力等需要当地社区提供,而民族地区居民也迫切希望通过旅游企业改变其贫穷的生活状态。因此,旅游企业具备帮扶民族地区居民脱贫致富的天然优势。
   (三)扶贫共同体+ 贫困居民参与
   扶贫共同体+ 贫困居民参与旅游精准扶贫是指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社会组织、公益团体( 志愿者) 、民族村( 寨) 等多元社会力量构建“多主体、多层次”松散型的旅游扶贫共同体,由旅游扶贫共同体帮扶贫困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并实现脱贫的扶贫。扶贫共同体+ 贫困居民参与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是旅游扶贫进入成熟阶段的结果。共同体的各成员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资源及优势,其在共同体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并发挥作用; “互惠互利”的利益博弈机制保障各成员在共同体中实现“公益”与“私利”的动态平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由于资金紧,现有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给游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降低了游客的体验价值,导致了游客回头率不高,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
   (2)景区开发简单粗放,仍然停留在档次低的层面。旅游产品以单一观光型产品为主,缺乏体验性、参与性及休闲度假类产品。对乡村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民俗文化重视不够,忽视对其内涵的挖掘,还未打造出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品牌。
   (3)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滞后。乡村旅游服务人员大多是本地村民,素质不高,又没有经过专门旅游服务培训,服务意识低,接待水平差,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1)坚持以内容为王,文化为魂,着力塑造旅游精品乡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可成为文化的载体,只有将二者紧密融合,着力塑造旅游精品,才能提升景区的吸引力。乡村文化包括民居建筑、生活习俗、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间文艺等,它是民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沉淀的结晶,要着力打造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增强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天元乡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对其精华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护、传承和弘扬。要坚持以内容为王,文化为魂,精细规划旅游线路,精心打造优质旅游产品,精致谋划开展旅游活动,不断提升凤冈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围绕景点、景区、线路、主体功能区,进一步完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和交通设施便捷度、舒适度、安全度,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收费站公共场所的等级和服务,推动城乡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到主要旅游景区,实现全乡镇、村有线宽带、有线电视、4G 信号深度覆盖。推进公路沿线可视范围的环境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实现“种一片树、成一片景、致一方富”。精心布局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一批家庭农庄、特色酒店、休闲客栈、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山地户外旅游休闲基地,夯实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3)加强旅游培训,着力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乡村旅游是一种文化性、趣味性、参与性很强的活动,文化是内涵,关键在服务,乡村旅游的精髓是让游客在享受自然乐趣的同时, 通过参与体验获得精神愉快。只有将优质服务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才能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和品位,展示出乡村独特的风俗特色、发展色彩和文化内涵,以较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消费,从而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增加收入。因此,要建立科学灵活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以实际需要为导向,开展旅游规范管理、优质服务、景点讲解、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着力构建方便、快捷、舒心的“全过程消费”的旅游服务体系,让游客宾至如归,流连忘返。
   (4)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鳳冈县要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体验性强、业态多元的全域旅游体系,满足广大游客山地户外休闲和养生度假的需求,实现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使天元乡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持续推进天元乡旅游业“井喷式”增长,从而增加群众的收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桂拉旦,唐唯.文旅融合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以广东林寨古村落为例[J].西北人口,2016,( 2).
  [2]冯伟林.重庆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受益模式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3).
  [3]卡茜燕.精准扶贫视野下的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基于大理双廊村的调查[J].旅游研究,2017.
  [4]重庆市扶贫办.重庆实施扶贫攻坚“五个一”[J].中国扶贫,2015,( 20).
  [5]龚艳,李如友.有限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6]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石柱县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带动机制[EB /OL],2015.
  
  作者简介:文欣莉(1989-),女,民族,汉,陕西西安人,学历,硕士,职称,讲师,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旅游英语、旅游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