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高校脱贫攻坚典型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西电以往扶贫工作经验,从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智能扶贫等方面,探索创新方法,总结良好模式。高校工会应突出扶贫工作精准化,结合蒲城县实际情况和学校优势特点精准扶贫,思考如何进一步出特色,出亮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西电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脱贫;典型模式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贫困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更加突出。国外高校对贫困地区的帮扶主要集中教育扶贫上。面对贫困,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坚持不懈地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抗争,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扶贫工作规划。当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就做好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其中《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积极参加定点扶贫工作,承担相应的定点扶贫任务。
  二、高校脱贫攻坚典型模式研究
  高校工会在扶贫工作中能够发挥特殊优势,在履行服务社会职能和提升扶贫水平上,能够实现精准帮扶,在扶贫工作中具备独特的角色和定位。本课题基于高校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多维度对高校工会扶贫工作的机制展开研究与分析,加强调研论证和经验总结,旨在提升凝练出易推广、可复制的“西电-蒲城”扶贫帮扶模式。在“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工会扶贫工作应当逐步向精准化管理过渡。
  (一)扶贫先扶智,优先教育扶贫
  高校應发挥教育职能,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优势,结合对口县蒲城县的实际需求,坚持精准扶贫技能培训与片区脱贫攻坚相结合、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开发优质生源基地,帮助人才引进。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培育方面的优势,高校可以联动各部门,开辟多样化渠道,为对口区域推荐有助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教育扶贫工作在高校中开展,是因为高校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即远程教育网和关系网,这些都是开展教育扶贫的一种高效手段。大学与政府之间建认良好的网络关系,也决定了高校能在教育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营造和谐氛围,加强文化扶贫
  充分发挥高校工会文化建设的优势,丰富帮扶村文化生活。在蒲城县推广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如健身操、组织球类比赛、观看电影及文艺演出;为蒲城县捐赠文体器材、影视素材、各类图书。从而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提升村民的身体素质和文化品位,营造和谐的农村生活氛围。此外,高校工会可以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帮助贫困居民拓展养殖产业,推广农村特色产品,协助有兴趣的农户创办“农家乐”,建立乡村特色产业链,切实增加农村经济收人。
  (三)聚焦特殊群体,开展健康扶贫
  疾病是致贫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贫困户家中都有病患,农民缺乏卫生健康意识也是一个普遍现象,高校工会可借力社会相关资源,既可以为帮扶村联系义诊和体检,也可以开设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方面课程,增强贫困地区人们健康卫生认识。聚焦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可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各家各户的病患情况,精确化定位重点服务人群,结合群体需求开设相关卫生健康课程;同时,特别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和重度疾患者的医疗需求和家庭状况。
  (四)发挥当地特色,创新产业扶贫
  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在农村调动和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帮助蒲城县做好科技发展项目规划,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重点在农产品开发、特色科技产业等方面打开渠道,逐步实现“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的构想。目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考察在蒲城县闫家村引进了特色中药材金银花种植项目,协助当地贫困人口获得了稳定客观的收入,致力于提高贫困地区优质农副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区域品牌。
  (五)突出科技优势,实现智能扶贫
  发动高校工会群众关系,组织选派科技扶贫团、科技指导员到蒲城县闫家村村开展扶贫工作,帮助对口村引进、打造、推广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同时可以利用VR技术丰富科技指导的途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结合当地实际,经考察引进了特色中药材金银花种植项目,建成了金银花茶厂,帮助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收入问题。在后期产品销售过程中,可通过淘宝店、微店、微博、手机APP等形式销售金银花等具有当地乡镇特色的农业产品,逐渐产生品牌效应。实现“大数据+智能”的有机融合,完善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将贫困户收入、住房、医疗、教育等信息输入手机APP终端,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多个标准来判断贫困状态并制定脱贫方案。
  三、总结
  通过分析和总结西电以往扶贫工作经验,从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智能扶贫等方面,探索创新方法,总结良好模式。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突出扶贫工作精准化,结合蒲城县实际情况和学校优势特点精准扶贫,思考如何进一步出特色,出亮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西电力量。
  参考文献:
  [1]焦新.教育部开展直属高校定点扶贫集中调研活动--发挥高校优势,探索多样化扶贫路径,2016.04;
  [2]陈新芝.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参与农村扶贫的路径分析[J],昭通学院学报,2018.02;
  [3]庞晓涛.高校参与国家重点扶贫县帮扶工作的思考—以浙江大学定点帮扶云南省景东县为例[J],科教文汇,2015.04;
  [4]胡伟.“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育扶贫之精准性路径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2
  [5]熊文渊.高校教育扶贫:问题与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23期;
  [6]张群.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十三五”精准扶贫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7.08;
  [7]程华东.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以华中农业大学精准扶贫建始县为例,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7.03;
  [8]刘君.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扶贫模式探析—以湘潭大学定点帮扶龙山县补洲村为例,科教论坛,2017.04;
  [9]熊文渊.可行能力视角下高校教育扶贫的转向[J],重庆高教研究,2017.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7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