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路养护大中修工程质量管理思考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日益完善,维修项目也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养护施工管理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运用现代先进理念,突出技术和协调工作,组织合理性,管理收益,强化成本意识,突出利益观念,整合内外各方关系,整合整个项目部门,始终如一目标大中型维修工程服务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中型维修项目的维护管理水平。达到管理和效益的高效率,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道路养护工程管理作业在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作业质量和运行效率的过程中所占据的关键地位及其意义。
  【关键词】公路养护 大中修 工程质量管理
  一、公路大中修养护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科学决策,预防性养护
  应采用先进的道路检测设备,及时掌握可靠技术检测的基础数据。使用先进的道路管理系统,以及专家审查和咨询机制,以实现合理的维护时间,科学的保护决策和最佳的投资回报。坚决改造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一定不能马虎,否则会影响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造成更大的损失,还能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和正常使用,并注重检查和隐藏项目的质量控制。
  (二)资金投入,效能性养护
  由于公路资金的严重短缺,导致养路经费的入不敷出,公路超期服役问题比较严重。要强化养护资金管理,实行养护投资定额管理,提高资金投入效益。通过养护费用定额包干使用,结合养护质量目标考核,来解决目前养护费用管理中的养护成本高、个别地方平调和无偿借用养路资金,以及养护费用会计监督弱化等问题。
  (三)激励约束,机制性养护
  激励和约束,维持道路养护的机制应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避免短期行为的长期机制。有必要将小型维修,中间维修和大修相结合,明确多年维护的目标,改进合同管理,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以产生长期效益并创造良性循环保护。
  (四)质量检评,规范性养护
  2008年,交通部修订颁布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适用于一般公路和混合交通的汽车专用公路。该标准的颁布对于客观、准确地反映全国公路的养护质量,指导基层养护机构进行养护生产,促进公路养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
  (五)及时检测,科技性养护
  及时检查,维护质量监督和科学维护管理,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手段,及时准确的道路基础数据信息是道路养护的前提,自动化检测结果是公路养护分析决策,编制资本预算重要依据。自动化测试的特点是准确性,安全性和效率。特别是高等级公路负责大量的乘客和货物流动,这具有重要意义。
  (六)质量咨询,监督性养护
  引进公路养护质量咨询机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咨询机构对公路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测评估。养护管理部门依据公路养护质量检测评价报告,加强对公路养护质量的管理力度。
  二、加强養护大中修工程施工管理
  (一)建立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一个好的施工项目管理制度首先应是合法的,它的各项规定、基本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二是必须是行之有效的。一个施工项目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就等于没有管理;三是必须符合施工项目的实际。制度并不是越多越细越严越好,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
  (二)编制总进度计划与阶段性计划
  1、总进度计划。编制实施性总计划。在标书中规定了施工的总计划是在合同签订后固定天数内完成并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的。生产指挥系统要以计划为中心,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合理调配人力、物力、施工机械,确保关键线路施工畅通无阻。配合业主尽快完成征地拆迁、排除一切于扰,落实所有无阻挡施工措施。
  2、阶段性计划。阶段性实施计划比总体计划更详细更切合实际,编制内容与总计划相同。阶段性计划一般为季计划和月计划,各施工班组可按月计划落实到每天的施工中去。对于因工程质量、施工机械不配套等内部原因,或者属于业主的原因、外界的干扰而拖延了工期,打乱了施工计划的,就要在季计划或月计划中进行调整,确保关键线路的施工项目不受影响。
  (三)加强施工成本控制
  在事前控制中要做到“算了再干”,成本是控制体现在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编制阶段。在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中,除注意本阶段人力、物力消耗的节约外,还应注意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在工程正式施工过程中,应坚决按成本计划进行费用开支,保证实现已拟订的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并与施工过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控制结合起来,使成本控制成为施工过程全面控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此,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改进成本管理系统,使采购,库存,分配和使用的每个环节都在系统的约束下进行;根据施工定额,对每个子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并将手册,材料和机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子项目或细分项目完成后,应根据施工控制预算进行成本预测,并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超支进行对策;工程全部完成后,要结合施工控制预算、计量支付进行效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四)加强施工质量管理1、施工准备阶段
  材料进场控制:在备料阶段,根据设计文件对于基层。面层及其他部位材料的级配要求,严格制定备料计划,尽快确定各层次目标配合比来指导备料工作;深入材料生产厂家,本着货比三家、物美价廉的原则选择优质材料;通过实验验证材料质量,不合格材料要坚决抵制,严把质量关。
  施工方案控制: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认真研究施工方案,开碰头,集思广益,共献良策,制定几种方案,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按照方案制定各个工序的作业指导书,并在施工生产前对责任人交底,并将各项要求传达到每个施工岗位上。做到责任到人、层层监督。
  施工生产阶段
  自检体系控制:时刻注意自检体系的实施效果,使其在质量中始终发挥良好作用,并在施工生产中逐步使其改进、完善。
  工序质量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接检查,做到层层检查,一道工序完成后,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坚决返工,决不能马虎,否则将影响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要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及正常使用,并着重对隐性工程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
  三、结束语
  只要运用现代先进的理念、突出技术和协调工作、组织合理、管理得法、加强成本意识、突出效益观念、整合好内外部各方关系,把整个项目部集成为一个整体,围绕一个目标始终如一地为大中修工程服务,必定会较大程度的提高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水平,达到管理和效益的双丰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