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中压电网运行方式探析及改进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电网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在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不能构成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电流往往比负荷电流小的多,所以这种系统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小接地电流系统又有: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等。本文结合某企业小电流接地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论证,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向位分析 相位调整 改进措施
某企业35Kv系统及10Kv系统就属于小接地电流系统。系统运行方式的编制及实际运行方式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运行。如35Kv系统因弧光过电压等原因,在短期内就发生了多次短路故障,并导致35Kv系统瓦解的重大事故。因此针对该企业35Kv系统及10Kv系统的实际情况对其运行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初步探析、改进力争为运行管理及事故处理起到启示作用。
一、10kv母线设备(以10kv V段A相 Ua5 为基准点)的向位关系实测值
二、10kv母线向量图
三、实际一次接线图
四、10KV母线向位分析
根据实际测10kvⅠ、Ⅱ、Ⅲ、Ⅳ段母线电压,电流向位角及画出的相位差关系图可以看出,10KVⅠ、Ⅱ段母线电压同向位,Ⅲ、Ⅳ段电压同向位;Ⅰ、Ⅱ段母线电压与Ⅲ、Ⅳ段母线电压之间相差60
?倖 相位角,且前者超前。
参照“实际一次接线图”可以看出,#1、2主变高、低电压组别与变压器铭牌标注的接线组别一致即均为Y/Δ-11。而#3、4、5主变高、低电压组别于变压器铭牌标注的接线组别(Y/Δ-11)不一致实际电压组别为Y/Δ-1。
危害: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与10KV母线实际接线情况可以确定:10KVⅡ、Ⅴ段母线分段开关两侧存在60
?倖 相位差。因此不能并列运行(强并列将造成短路事故)
五、改进措施
在未进行相位调整前,35kv变电站应将10KVⅡ、Ⅴ段分段开关退至检修位置,并悬挂“禁止合闸”标示牌。选适当时机将主变间相位调整至一致。调整方案如下:
1.保持#1、2主变及10kv Ⅰ、Ⅱ段的接线方式不变。
2.借增大#3、4主变10kv进线开关容量的机会,将两台主变的35kv 侧进线电缆的A、C相互换位置。在同一时间内将两台10kv进线开关上静触头至主母线的A、C相重新用铜母线联结。并将原来的A、C相互换位置。以达到与#1、2主变高、低側同相位的目的。 #3、4主变低压侧调整完毕,送电后,分别用高压核相仪及采用PT二次校相的方法效验,Ⅲ—Ⅰ段,Ⅳ—Ⅰ段之间电压。A3—A1、B3—B1、C3—C1、A4—A1、B4—B1、C4—C1之间电压向位相同,分别用高压核相仪及采用PT二次校相的方法,校验Ⅴ—Ⅱ段、Ⅴ—Ⅲ段之间A5—A3、B5—B3、C5—C3;A5—A2、B5—B2、C5—C2之间电压间相位差60°(此时Ⅴ段与Ⅱ、Ⅲ段均不得并列,喷炼配电室10KVⅠ、Ⅱ段不得并列)。在调整一次相序的同时按调整后的实际相位关系调整#3、4主变差动回路的接线方式,变压器第一次冲击试验正常后,解除差动跳闸压板。待#3、4主变带上负荷后,测量并做出差动电流回路的六角图,经验证无差流后,方可投入差动跳闸出口压板。电流测量回路及电气计量装置亦应按调整后的相位关系进行调整。上述工作完成后的第二天,将#5主变及10KVⅤ段停电,按#3、4主变模式进行改造。
3.全部改造完毕后的一次接线图如下:
(1)施工示意图
(2)改造后实际接线原理图
所有改造工作结束并带上负荷后,必须按标准校验程序进行“母线电压相位校验”,确认各母线电压同相序、无电压差后方可并列。按标准程序对差动回路进行“功率六角图测绘”并确认无差流输出后,方可投入差动跳闸压板。该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应组织施工单位及工程技术人员允分论证,并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后方可实施,以做到技术合理、方案可行、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作者简介:李晓波,1979年6月18日出生,女,汉族,籍贯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人,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职称:高校讲师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