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及整体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茂仓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速,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暴露出的生态问题越发严峻,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甚至威胁着人类社会生存。时至今日,生态环境保护已然成为全民共识,并引导了社会建设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森林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林相改造工程实践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林相改造的相关概述,着重就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及整体思路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 S75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8.066
   进入21世纪,越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了人类的深度思考,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已然成为全球共识,并确立为新时代的主题。事实上,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为进一步的生态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持。林相改造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林木生长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满足现代社会生态建设需求。
  1 林相改造相关概述
   所谓林相即是通俗意义上的“森林外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林冠的层次和森林林木的品质及健康状况。林相改造作为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其总体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改造树种组成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抗灾防护效果差的山地森林,提高林木的生长稳定性和抗逆性。除了优化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林相改造有利于提升林木的品质,尽量减少病虫伤害,达到健康生长的目的。同时,在以往的林地种植模式下,植物高密度生长,林分的林阶模糊,缺乏高低错落的林相变化,而林相改造则提升了其美观性,使之拥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季相变化,从而塑造良好的景观价值。另外,高品质的林相改造,符合植物生长特性,确保了其健康生长,进而提高了经济林的产量。
  2杉木林林相改造原则
   杉木作为一种绿乔裸子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对净化水质有显著功效。杉木林林相改造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讲求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具体相关论述如下:
  2.1统一规划
   对杉木林林相改造工程的实施,要兼顾整个林地的整体规划布局,并充分考虑其周边的环境条件,注重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地协调起来。综合来讲,杉木林的生物类型构成丰富多样,因其强大的生命特性,遍及中国整个亚热带。如按照叶色的差别,杉木可分为黄杉、灰杉、线杉等。又如,根据树木树冠形态的不同,杉木亦分为密冠型杉木和疏冠型杉木两种。正是由于杉木林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差异性,应充分了解每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在林相改造中,科学规划种植布局,以确保其健康生长。同时,据科研数据表明,杉木林下植物种数有随密度降低而增加的趋势,合理的分密度和郁闭度,可以提高林分的透光度,有利于植物发育,尤其对于光照条件要求较高的杉木林作用明显,需重点关注。
  2.2强度适中
   为了保证最高的经济效益,杉木林林相改造不得损害即有的綠化成果,在实际操作中,要尽量避免大面积采伐,维持原有林地的生态系统,保护其涵养水源功能。由于杉木林的成长周期较长,一般20年才可以成材,并且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延长,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据以往有效经验表明,在杉木林的一个轮伐期限内,需要抚育间伐2~3次,间伐过早不利于植物生长,反之则可能导致树林衰退。因此,对杉木林的林相改造要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秉持强度适中原则,可结合实际情况轻度改造亦或不改,若对林分树种偏多的林地则可稍加改造强度,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对于杉木林种植植物种类的选择,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科学评估林地的生态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
  2.3 完善管理
   杉木林林相改造并非一蹴而就的,在强调科学规划、强度适中原则的同时,亦需完善的管理体制支持,从政策、技术以及资金等诸多方面予以保障,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产出。如上所述,杉木林林相改造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实践工程,对各方面资源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应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该方面的政策支持,以推进该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细化各个管理环节,明确各参与要素的职责,依照科学规划目标,严谨落实,及时发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调整及优化方案,并基于先进种植理念及技术支持,维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进而保证杉木林林相改造工程顺利开展。
  3 杉木林林相改造的整体思路
   在上述统一规划、强度适中、完善管理等科学原则导向下,杉木林林相改造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对整个实施过程提出了要求。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杉木林林相改造整体思路及践行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3.1优化林分结构
   从生态学角度上讲,常绿阔叶林是生态林的最佳结构模式,需要在保持现有物种资源多样性的基础上,根据原生森林群落的结构特点,引入必要的建群物种,并促进其彼此间共生依存,从而打造更加高效的生物生态。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杉木纯林的土壤肥水低,其本身保水保湿效果较差。因此,要着力保护杉木林林地生态,进一步提升生态公益林涵养水源的功效。在具体践行中,杉木作为一种常绿植物,有着相当丰富的植物种类,需科学考察现有林地结构,根据各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合理改造布局和配置,基于因地制宜、强度适中的科学原则导向,重新规划杉木林疏密,错落有致,形成季相丰富的森林植物景观。   3.2科学定抚疏伐
   疏密适中、高低错落的杉木林林相改造,不仅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还大大增加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较高的经济、生态产出价值。杉木林林相改造工程实践中,在合理的林分结构布局下,对郁闭度高的部分进行林分处理,保证林下其他植被充足的光照,通过合理的疏伐,满足整个林区内的植物健康生长需求。同时,对于长势较差的疏林亦或林分单一的林地,则可通过人工补植的方式,改善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提高其经济价值。尤其对于景观类森林,为了进一步突出杉木林的景观特色及价值,要适度补植一些色叶丰富、稀有高价的树种,进以提高森林的整体景观质量。另外,制定科学的定抚计划,及时发现健康水平欠佳的植被,定期开展病虫害防治处理。
  3.3健全管理机制
   杉木林林相改造亦可视作是一个管理优化的过程。杉木林本身在经济、生态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产出价值,尤其是面对越发严峻的生存环境挑战,更需对林相改造相关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对此,各地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系列精神号召,重视生态建设工程开展,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政策方面的支持与指导,推进杉木林林相改造工程发展。同时,着力发展先进种植技术,优化杉木林林相改造实践过程,汲取各方有效经验,确保最终工作成效。另外,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育和管理,明确林相改造的核心价值及总体目标,大力提升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及时宣导先进理念及技术,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其林相改造参与积极性及素养,以为杉木林有效林相改造工程实践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4 结语
   杉木林林相改造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整个过程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在实际践行中,应始终秉持统一规划、强度适中、完善管理等系列原则指导,梳理整体思路,并确定有效践行方案。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多有效杉木林林相改造策略,实现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產出。
  参考文献
   [1]王南忠.大蜀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152+160.
   [2]潘国良,莫颖,张华,黄文荧.长兴太湖图影龙之梦乐园林相改造思路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18,32(02):69-72.
   [3]李蓉.生态景观林林相改造树种的选择以及配置模式[J].农业与技术,2017,37(08):230-231.
   作者简介:吴茂仓,硕士,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1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