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从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应试教育遗留问题。结合自身中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实绩,对如何提高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阅读能力 提高 策略
语文这门学科,考试的内容比较宽泛,教材的内容十分有限。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材上的必背篇目也会背诵,生字、生词也掌握了,但是语文成绩还是不理想。特别是遇到考试的时候,最害怕阅读理解,给的文章上面的字都认识,但是后面的题目就是做不出来。接下来,我们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探讨,试图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了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
(1)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花草树木,自然风光,人情冷暖,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等,带着对生活的浓浓关爱进行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才能够对阅读的内容印象深刻。,语文知识就会在你的头脑中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悟,你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2)培养热爱读书的情趣。通过读书,能够增加语文底蕴,能够丰富头脑"内存",读书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能大家都会发现身边有这种现象:某些同学读起小说废寝忘食,兴趣盎然。这正是同学们“乐此”,所以才“不疲”。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
(3)开阔阅读的视野。培养阅读能力不一定非要从读名著开始,只要是内容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知识性与启发性的书籍或者文章,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兴趣爱好等列出一个书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积极有效地引导,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对阅读有了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们“乐其学”的一种自觉的行动,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养成熟读精思的阅读习惯。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著名的作家能写出不朽的文学作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焕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无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鲁迅的文章睿智、深刻的底蕴,绝不是某个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得益于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次的思索,从而迸发出无数不朽的篇章。毛泽东的"四勤"学习法中的第三勤说的就是"勤想",就是主张"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多思、善思",不"尽信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就是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学生要学会跟随老师的讲解,对重点语句及文章结构内容作点评,把教师讲解中的关键言简意赅的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记难认字的音,难解词的义,关键句的作用,还要做一些简单的评点,这对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深刻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例如学习《捕蛇者说》揭示主旨的句子:"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可在旁边批注"对苛捐杂税的强烈不满和愤怒"等语,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不仅在课内,在课堂以外读书也应保持这样的好习惯。若把"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定会获益匪浅。
(3)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 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我们更熟悉文言诗句,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这些背诵的知识,犹如储存在头脑仓库中的丰富物质,一但应用时便犹如源头活水般涓涓涌来,就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4)养成讀写相伴的习惯。 许多同学常常是把学习语文课文和学习写作当作两回事,导致课文、作文“两张皮”哪个都不得要领。殊不知许多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写作中难得的极好范文。若能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等习惯,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读书与写作的珠联璧合,、融会贯通了。著名作家三毛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她常常是如饥似渴地读书,又常常是文思不可遏制地泉涌笔端,直到深夜。一篇篇闪烁着深邃的思想和洋溢着文学才华的文章,经常是在读书与写作相伴中诞生的。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
(1)巧用信息把握整体。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你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你对于这篇文章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以先注意一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章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摩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2)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了题目所对应的相关段落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答题时间。
(3)注意摘取原文。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找出“相对应”的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照搬照抄”,还是需要根据题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抓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章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7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