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稻草本田低温发酵与堆肥还田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侯立刚 刘亮 关法春 翟相英 张振钧

  摘要:本文从技术涵义、生产准备、发酵方法、稻草还田等方面,总结并提出稻草本田低温发酵与堆肥还田技术,为东北寒冷地区稻草肥料化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水稻秸秆;低温发酵;堆肥;还田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70204009NY);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18ZY026)资助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22.048
  东北地区平均无霜期仅为145天[1],长达半年多的低温严重影响了水稻稻草的发酵,是制约水稻秸秆肥料化利用的瓶颈问题。在低温下实现稻草的发酵堆肥处理,不仅可以降低稻草焚烧对大气的污染[2],而且有利于培肥土壤[3],保护土壤环境,是稻草资源化利用的理想方式。本文从稻草肥料化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稻草本田低温发酵堆肥还田技术,为东北寒冷地区稻草肥料化利用提供有效技术模式。
  1 稻草本田低温发酵与堆肥还田技术的涵义
  稻草本田低温发酵与堆肥还田,是利用耐低温微生物,在秋收后至春节前的低温季节,将收获后的稻草,通过添加水、尿素或粪干、米糠、红糖及微生物菌剂后,直接在稻田内进行堆肥发酵,待稻草完全腐熟后,再将其抛撒还于稻田中。
  2 生产准备
  2.1 发酵场地的选择
  稻草堆肥地点应选择在稻田周边和水源地附近,以方便稻草收集与堆肥取水。
  2.2 发酵原料要求
  整株稻草或粉碎后的稻草均可,将其集中于一处,每处集中的稻草量不少于15吨;堆肥所用水源质量应符合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氮源为尿素或各种粪干;秸秆低温发酵菌剂应符合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和NY 609-2002《有机物料腐熟剂》的规定;其用量及用法应符合NY/T 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的规定。
  2.3 稻草低温发酵菌料配制
  按照1000kg稻草(按干重计算),配置秸秆低温发酵菌料的配方为:秸秆低温发酵菌剂1~1.5kg、稻糠20kg、麦麸10kg、红糖1kg、尿素5kg或(及)粪干100kg(含水率20%~30%),混拌均匀后用于秸秆发酵处理;另单独准备石灰0.5~1kg备用。
  3 发酵方法
  3.1 发酵时间
  秋季水稻收获后至春季整地前的时间段内。
  3.2 稻草预处理
  将稻草平摊在地面,单层稻草高度不超过1m,然后向稻草上均匀喷水,使秸秆含水量达到65%~70%,在浇水的同时,将配好的秸秆发酵菌料均匀撒在稻草上。
  3.3建堆发酵
  将已经加水并拌菌处理后的稻草,分层堆垛,堆成下底宽3~4m、高3m的山型发酵堆,最后将石灰均匀抛洒于发酵堆表面。
  发酵堆长度不限,但码堆方向建議为东南——西北方向。发酵堆不要压实,要保持良好的透气性,用覆盖物盖好以防止水分蒸发,并用绳子或铁丝等予以固定。覆盖物最好采用防老化大棚塑料膜或彩条布覆盖,也可采用捆紧的干秸秆,覆盖于发酵堆表面。
  3.4 适时翻堆
  建堆完成后的15~20天,稻草堆体温度将上升至60℃ 以上的最高点,当温度开始趋于下降时,进行通气翻堆。翻堆时,要将发酵堆上下部分和内外部分充分置换,并调节稻草堆料含水率至45%~50%,再继续发酵30~40天。发酵好的稻草破碎易折,呈现黄褐色或灰褐色,并着生灰白色菌斑。
  3.5 陈化攒堆
  当发酵堆肥温度下降至40℃以下,且连续两天温度差不超过±3℃时,发酵堆内腐化稻草开始进入陈化阶段,将发酵好的稻草重新攒成一堆,放置陈化30天以上即可。
  4 稻草还田
  当稻草堆肥完成后,在整地前使用装载机将秸秆就地抛撒到稻田表面即可,控制堆肥覆盖地表的厚度不超过10cm。然后,再结合整地泡田,将稻草堆肥旋耙到土壤中,进而完成全部稻草还田处理。
  5 结语
  东北寒冷地区采用稻草本田低温发酵与堆肥还田技术,不仅就地发酵、就地还田、成本低廉,而且经过发酵后的稻草失重率可达60%以上,秸秆C/N比在25以下,达到了秸秆还田的堆肥C/N比标准。稻草本田低温发酵与堆肥还田技术,实现了稻草就地充分利用,这为解决东北寒冷地区稻草的肥料化利用、实现稻草的大规模消纳处理,探索出一条新的生产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晓宇,赵春雨,崔妍,等.1961-2013年中国东北地区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03):494-506.
  [2]Pathak H, Singh R, Bhatia A, et al. Recycling of rice straw to improve wheat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and reduce atmospheric pollution[J].Paddy & Water Environment,2006,4(02):111-117.
   [3]崔思远,朱新开,张莀茜,等.水稻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碳氮固存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07):115-121.
  作者简介:侯立刚,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水稻耕作与栽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9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