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军

  摘要:在大田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科学的对土地进行处理,选择适合本区域种植的品种,通过有效的密植与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确保玉米产量与质量。本文基于工作实践,从大田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入手,积极总结了具体的种植对策,希望分析能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有效技术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高产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22.013
  现如今,玉米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实践与研究,才能有效提高玉米种植水平。本文基于实践研究,总结了大田玉米高产技术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科学整地
  针对玉米的种植作业,可具体划分为春季种植以及夏季种植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春季种植前,必须检查土壤是否完全解冻,并且要科学化的精细处理,以保证土壤的墒情。后者则需要在夏季农作物收获完成后,再进行播种工作。在整地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化的手段,确保土壤中的残存根茎被铲除完毕,整地深度要控制在25厘米左右。
  2种子处理
  首先,农户在播种前要确定合适的玉米品种,充分结合当地的土壤因素以及气候条件,选择最为适宜的玉米品种。在挑选合适的玉米种子过程中,要尽量筛选具备包衣的种子,以保证玉米种子的抗病能力与抗虫性。在具体播种前,还需要进行种子处理,可在天气晴朗的时间进行晒种处理,以提升种子的出苗率。除了晒种以外,还可以进行一定的浸种处理。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并加入少许的化学药剂,达到预防病虫害侵袭的目的。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玉米的最佳种植气温是10℃~12℃。通常平原区域播种时节为4月中上旬,而山区播种时间在4月中旬。
  3定植密度
  玉米密植程度将直接决定最终的产量和质量。各个区域的密植程度判定要求非常高,需要充分参考不同的条件,即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情况以及玉米品种的实际特点来确定。通过合理的定植密度,能够保证土壤中的所有肥力被充分吸收,并且提升单位面积上的玉米产量。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不同品种、不同类别的玉米,在种植密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披散型玉米单亩定植量在3500~4000株,半紧凑型玉米单亩定植量在4200~5000株,紧凑型玉米单亩定植量则为4800~5000株。
  4田间管理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田间管理能够促进玉米进一步提升产量。通常情况下,查苗和补苗是田间管理的两项主要任务。玉米出现3叶后可进行第一次的田间管理,要加强巡逻的相关工作,一旦发现缺苗的情况予以第一时间的补苗,新补的苗应当及时浇水处理。然后是间苗工作,在巡逻的过程中有发现明显小于其他幼苗的苗体或患病幼苗,也需要及时加以铲除,从而保证土壤的肥料被分配到位。当玉米幼苗出现4叶或者5叶的情况时,则需要积极进行苗体结构的检查,了解到当前玉米的生长情况,是否需要进行二次蹲苗,做到将玉米幼苗周围的杂草清除,并视实际情况进行额外的追肥处理,通常单亩追加尿素20kg,钾肥5kg。
  在田间管理的管理中期,需要进行二次追肥处理。当观察到玉米发育至大喇叭口时,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态,完成追肥作业。肥料的追加可采取穴施或沟施两种措施,单次追加尿素的量维持在30kg上下。除了追肥处理以外,科学的灌溉也是提升玉米产量、质量的有效措施。玉米是对水分含量要求较高的农作物,田间湿度至少保持在80%左右,降水如果不足则需要进行灌溉,如果过量则需要排水,避免发生倒伏现象。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也是保证玉米质量、玉米产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杂草铲除、肥料追加以外,还需要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切实提升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避免因病虫造成玉米减产的现象。与此同时,合理轮种也是保证玉米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玉米不适宜连续种植,大豆作为玉米的轮种植物效果相对较好,不仅能够提升其产量,还能够达到抵御病虫害威胁的目的。针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最为有效的措施即为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从根源上杜绝患病的可能性。在种植过程中要保证良好的密度,并且增加一定的磷肥、钾肥和其他有机肥料的补充。在大斑病发病的初期,可选择50%退菌特800~1000倍或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要求每亩的用药量为60.0kg左右,隔7~9d喷施1次,持续防治3次。除了病害问题以外,病虫侵袭也是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户采用最为广泛的防治手段即为化学手段,在玉米田地中喷洒一定的农药,达到杀死病虫卵的效果。防治蚜虫时,采取抽雄和剪雄操作,也可使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来进行防治。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手段不可避免地会对玉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除了化学手段以外,还可以增加一定的生物防治手段,即引入玉米害虫的田地来抵御其侵袭,从而在不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提升防治成效。
  6 结语
  通过实践研究,本文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了阐述,在有效的分析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不断深入工作实际,科学地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技术措施,以帮助种植人员提高种植能力,进一步为农业经济建设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曲占奎,张海安.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9(13):72.
  [2]李文超.浅议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10):115.
  [3]丁云秀.玉米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9(14):100-101.
  作者简介:郑军,大专学历,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9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