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界首刺绣创意开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界首刺绣历史源远,是皖北农村特色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亦是文化长河中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往,界首刺绣仅仅依靠老艺人的口传心授,并没有实质性的文字记载以及工艺技法资料。通过疏导民间刺绣的艺术特征,分析其生存现状以及传承方式,激发以刺绣工艺为主导的创意开发创新思路,旨在为文化重新灌输活力,使文化得以源远流长,为引起重视的同时提供创意思路方向等。
  【关键词】界首刺绣;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传播方式
   界首刺绣是唐宋时期刺绣里的特色风格之一,其表达形式繁杂多样,生动形象的图案,精美的质感,不仅兼具了湘绣的生动写实和苏绣的精巧细腻,又具有蜀绣的丰富多彩和粤绣的色彩明快。这些特点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人文价值。然而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壮大,产品本身是缺乏独特性的,加之界首刺绣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和老艺人的诸多绣品保存不善或丢失,现存的完整作品少之又少,这一传统艺术手法就这样正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老艺人说:“传统的事物只有顺应时代,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会源源不断地焕发出生命力,手工技艺亦是如此。”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就应转换保护思路,发扬创新精神才是关键。
  产品的创意开发本身就是实物与人文相结合的创造性行为活动,这不仅能成为经济效益的途径,更是创新市场产品的来源媒介。创意开发其实就是元素与元素的结合,但他不是单纯的相加获得利益的手段,而是带来使刺绣技艺更具有文化特色的同时附赠来的利益,要结合的具有说服力。其本质就已经体现了传承与创新,让人们体会到既有物质内涵又有精神内涵,既有传统精髓又有时代特征。这一方式能带动市场亦能传播传统文化,告诉大家怎样利用现有文化创造新文化。那么如何将更好的刺绣手艺与各类物体相结合,结合起来是否符合当下追求的潮流,具不具备成为技艺长久传承的媒介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与创新的地方。现在市面上已经初露雏形,用刺绣来表达现代生活画面,以针为笔,以布为纸,这些线条在布上就如流动的颜料,色彩交织在一起,欣赏针法细致,更欣赏作品的创意。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感官特性,让人们一遍又一遍的重新定义刺绣,转变风格不仅让传统的刺绣脱离枯燥,和谐自然的融入现代生活中;还有将刺绣装饰在现代服饰上,保留刺绣的本质进行创意性的改造,而不是简单地拼贴,要对传统文化规律有把握,只有掌握了组合、变化的形式,就能够有理由的抛开形式地束缚,用设计的语言去表达文化的内涵,这就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最好实例。由此可见,对于新兴产品的出现人们从来没有理由去抗拒。刺绣在现代市场大环境下的价值所在就是产品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特征,而民间刺绣与人们的关系更是紧密,它可能是伴随一个人成长的人文情怀。所以人们在众多机械制造中还是会选择多样化的手工制品,这些是倾注情感与具有原创与独到的,能够慰藉人们内心记忆的精神文化。
  当下来看打开产品的创意开发的市场仍存在一定的实施困难。首先就是应先改变界首刺绣的传播范围,这一民间刺绣唯一区别于“四大名绣”的就是,它是人们饭后闲聊或者邻里之间相互口传心授的一项织绣物品的技能,一般都是自制自用或亲友之间赠送给孩子们的穿着品,并不具备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市场销售物品;以致至今还未有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的管理,地方政府亦未出台任何相关扶持政策。文化技艺未形成规模优势,故进入市场的机会就很少,所以,界首民间刺绣作为情感寄托或人们的精神载体,这点就难以得到足够的关注,更难以对其进行商业化的运作,成为商品的机会自然而然就少了,更别说附加价值了,这就是导致产量萎缩,精品量稀有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当下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近些年,政府部门逐渐认识到其重要程度,也对其展开一系列的支持与鼓励活动,以此推动刺绣手工艺的传播与交流。还推出一些老艺人作为刺绣工艺的代表性人物,如刘兰英、白兰、张敏等人,极大程度上提高界首刺绣的地位,使其更具有传承性。但是这些老艺人毕竟年事已高,传承还得靠年轻一代,这项技艺做工时间长、工艺繁杂,极其磨炼耐心,久而久之真正愿意坚持学习的人越来越少。然而在当下界首刺绣的知名度还仅存在于学术界的研究以及美术界工艺的运用,传统工艺的蕴含的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让接触的人们切实感受到文化的传播保护的意义,这就已经很可观了。
  但想要突破民间刺绣市场,从前景来看其实很乐观,手工工艺品本身本就是家家户户的生活用品,这是它的自身优势所在,我们不但要利用优势还要对产品进行升华,要提高手工制品的艺术属性,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进行创新,开发新兴产品,提高趣味性是传承的首要任务。当然政府也应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扩大绣工以及刺绣产量,并逐步打开界首刺绣经济市场,促进该民间刺绣的发展与传承。在保留传统的针法、技艺的同时在其基礎上开发创新创意产品。也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才能成为现代人们喜闻乐见的产品。当地的文化,也是创新的题材,是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印证与象征,这些刺绣品就是其表现形式,与此同时它也是区域文化的独特存在,是民族特色文化的代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得风格,年龄不同亦不同,制出的作品也各具韵味。保护与传承文化更要保护地方文化特色,它是孕育非物质文化的发源地。我们要将当地的特色文化带入刺绣当中,它是重新灌入刺绣活力的前提,要将发展与保护作为目标,亦要以发展与保护作为出发点。
  然而文化产业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到质的变化,是需要人们介入形成的产业规模成熟化,它可以有本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应保留它本质的同时做变化。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可以先从提高产量、形成产业规模入手,把精美的刺绣文案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如:服饰、床上用品等布制品,用来打开市场促进生产;当然最重要的传统刺绣手工艺品也不能丢弃,如:虎头鞋、绣花鞋、刺绣肚兜等,提高消费者的保护民族文化意识;甚至可以将精美的绣品进行展示与收藏供人们参观与欣赏;另一方面,地方应利用自媒体加大对界首民间刺绣的宣传,扩大该传统文化的知名度,重视加大力度保护。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还不够,还得将手工艺人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政府部门还可以鼓励地方学校等开设相关课程,体现当地特色文化,打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刺绣不仅能培养学生耐心更是培养了兴趣,陶冶情操、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发展。总而言之,开发创意文化产品时,不忘产品本质,不忘用刺绣制品表达无形的精神文化,当地的特色文化是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发展产品规模化、现代化的同时要注重民族文化永远是推动这些非物质文化的动力所在。
  如今,文化产品的创意开发在国家的经济体系中占比越来越大,尤其在一些依附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更是如此。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文化,它是国家壮大的根基,不论是国家发展还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创新就是发展的源泉,想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就应该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与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从非物质文化转变为创新创意文化,使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让民族文化始终围绕我们身边,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魏玉龙.刺绣在现代服饰中的创新设计与运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
  [2]邓跃青.现代服装设计[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4(1):77-79.
  [3]李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下包装设计的创新性探究[J].工业设计,2017(7):88-89.
  [4]柳照娟.界首刺绣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上),2019(4).
  基金项目:
  2019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立项课题“界首刺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研究”之成果,项目编号:SK2019A0742。
  作者简介:
  王健萍(1999-),女,本科在读,安徽新华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49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