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情感表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传播大学文化,宣传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已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在高校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情感需求下,文化创意产品在高校的市场中不断扩大。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现状,总结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流程,提出尊重用户情感在高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将情感互动融于文创产品设计,深化校园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同时促进高校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播。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创产品;情感表达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6-0072-02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特色文化无法避免地被外来文化所侵蚀,在此环境下维护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将其产品化,通过增强其在市场中的流通性来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下,“文创产业”更是迎来了新的机遇,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该产业俨然成为在知识经济为本的社会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可谓是处处是文创、处处有商机[1]。
  高校校园作为接触文化与新思想发展的前沿地段,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文化是体现高校独特性的核心标志,高校群体对文化有著强烈的情感和诉求。将独特的文化与情感注入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透过物质的形式重现大学的历史、价值观、精神[2],一方面有利于向社会成员宣传高校文化,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又能够增强高校内部的凝聚力,提高校内师生的归属感,促进高校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播。
  1 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高校文创产品,是以高校自然资源积淀为核心,结合高校独有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梳理和基因提取,打造文化创意序列,设计开发高人气的形象产品[3]。
  国内的校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国内的部分知名高校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营水平还有待提高。
  目前看来,国内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产品相似性高,缺乏原创意识,无法体现高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其次,产品实用性低,导致重复购买率低,产品销售前景不长;再次,部分产品的质量存在缺陷,缺乏专业的生产厂家,导致文创产品的制作工艺不够精细,市场竞争力不高,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校园的整体形象;最后,大多缺乏专业性的产业运营、产品开发设计、营销团队,未形成成熟的运营模式,难以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延伸、循环以及品牌的推广。因此,绝大多数国内高校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还需提升创新性,需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实用性,需要重视产品的原创性,需要建立成熟的运营团队,树立品牌意识。
  2 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流程
  2.1 挖掘高校校园文化元素
  丰富独特的高校文化孕育了高校文化创意产品,通过深入了解高校校园文化,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实现抽象文化的实体化转变,使文化转变为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差异性强的文化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大学文化的差异性内化于大学特定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而又以制度、物质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探索、整理校园文化,我们可以提取与消费者情感需求相契合的文化元素,从而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2.1.1 高校校园著名景观
  高校校园中寄存着无数人的青葱岁月,因此高校校园向来都是追忆似水年华的绝佳场所。首先,高校校园中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建筑、植物是向外界人士宣传校园形象的最亲近、最直接的元素;其次,图书馆、运动场、教学楼这些见证了学子们往昔学习、生活的人文景观,则是本校学子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这些见证物能够满足本校学子们纪念自己大学生活的情感需求,与学子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1.2 高校校园精神及历史
  高校校园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校训,校训是校园漫长历史文化积淀下的产物,且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在此引导下形成的精神文化也是干差万别。将校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运用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去,让设计出来的产品无论是从外形还是用途抑或是理念都具有鲜明的高校文化特色,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以外,学校的历史也是丰富的文化创意资源,不同历史时期的校园,不同时期的杰出人才也是宣传学校最好的名片。
  2.2 面向需求开发产品
  客户群体的需求,是产品设计方向的重要导向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客户群体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某一单一的层面,文化产品的功能属性的定义也越来越多元化。
  2.2.1 面向物质需求开发产品
  客户群体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最基本的期待形式是纪念品,即主要满足摆设以及观赏的物质性需要。基于这一需要类型,可以选择水晶工艺品、笔记本等纸制品作为主要的设计形式。将校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提取出来,用平面设计的形式将其绘制出来,制作成有学校特色的工艺品。客户群体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第二层级的物质性期待是赋予产品实用性的特征,通过将生活中的使用功能与高校校园文化元素相结合,增强产品的实用性。针对这一类的需要,可以选择钥匙扣、交通卡等作为主要形式进行设计,通过对校园建筑、景观、植物等文化元素的提取,将其融入到钥匙扣、交通卡等实际物品中去,让客户能够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产品,回忆起自己美好的青春岁月。
  2.2.2 面向情感需求开发产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情感需求。高校校园作为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核心地带,对当今知识型社会中的人们有着相当的吸引力,许多人都会对高校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愫[5]。这种形势下要求设计者在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深入理解不同客户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情感需求,尊重其情感并将其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去。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深度挖掘,将校园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通过文化产品展现出来,将消费者关于大学校园的零散的、片段式的记忆缝补起来,使其记忆逐渐丰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2.3 打造高校校园文化产品品牌效应
  对于部分自身已经具备品牌效应的高校来说,其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营销可以依附于校园品牌,借此來获得消费者更高的认可度;而对于相当一部分品牌优势不明显的高校而言,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校园文化品牌推广的重要媒介与载体,是学校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产品本身独特新颖的设计理念,优良的产品质量以及适合的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不仅能够实现校园文化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还有助于校园文化的传播与推广,通过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来促进购买者对该校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 高校校园文创产品的情感表达方式
  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情感来自于产品的设计者通过对用户的详细调查了解之后,将情感融入产品创作与设计中,然后再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将情感传达给用户,这种情感通常来自用户,因此用户更容易接受[4]。
  3.1 高校校园文创产品情感的直接性表达
  直接性表达,通常是指对具有较明显特征和较强感情色彩的文化和情感元素进行直接提取,并通过少量的调整、修饰直接运用到产品上。直接性表达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元素的初始状态,往往能够引起更加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一类产品通常以纪念图册、纪念光盘的形式存在,将影音或图文信息直接存储于光盘和图册内。这样的情感表达方式的主要受众群体是本校学子,通过对即将或已经告别青春的学子对大学不舍之情的把握,设计出能够带他们重回往日时光的文化创意产品。
  3.2 高校校园文创产品情感的符号表达
  相较于直接性表达,符号表达更为含蓄。符号的存在基础是相同的文化环境,只有在同一个文化环境中,符号才能够被赋予意义,才能够表达思想,传递情感。对于高校文创产品而言,它的主要销售对象是高校群体,处于同一个文化环境的高校群体之间必定存在共通的思想和情感,且可以通过具体的物品引起情绪共鸣,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符号性表达,正是基于这一情感诉求。
  3.3 高校校园文创产品情感的参与式表达
  参与式表达,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扮演产品所传达的感情的接受者,还可以产品为媒介,扮演情感的创造者,参与到文化和情感中来,进行文化和情感的互动。文化和情感的参与式表达,要求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选择让消费者有机会参与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制作中去,例如,毕业纪念明信片的设计中可以加入让毕业生留下对自己的期许和给母校的寄语,并交由学校保存,这种形式就是对明信片这一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再创作,给原本的设计赋予了更加特殊的意义和内涵。
  4 结语
  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断提升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阶段。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过程中,深度挖掘、准确把握高校精神和文化理念;面向消费者需求,系统化、科学化地进行产品设计;采取成熟先进的营销策略,打造产品的品牌效应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除此以外,对消费者内在情感的进行深入研究,尊重并体会消费者对高校的情感,最终将其融入产品设计中,有助于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创造更丰富的价值内涵,最终实现高校文化的延续与传播。
  参考文献
  [1]夏学理.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2版)台北:五南出版社,2011.
  [2]李瑞梅,孙迎新.校园纪念品设计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 (32):22-23.
  [3]周珺.南京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研究[D].东南大学,2016:9-10.
  [4]高静静.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
  [5]张瀚今,彭琼伦,张艺馨,等,校园文创品牌的开发设计与营销——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J]新世纪国书馆,2016 (11):10 -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10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