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创新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工程测量》是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课程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中,不断在尝试寻找更优的教学方式。《工程测量》课程参加了辽宁省教育厅举办的“2019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指导思想,促进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为《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教学能力 工程测量 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背景
《工程測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密的课程。本课程解决学生在各类工程建设中必须掌握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发展,本课程的教学手段也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的更新。今年通过参加辽宁省教育厅举办的“2019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我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并把这些尝试运用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发现教学效果明显变好,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显著提高。
二、课程改革实施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标准,紧扣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工程测量》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针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重点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项目二中任务2.2全站仪平面点位测设这节为例。本任务的教学实施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准备;第二阶段,课堂实施;第三阶段,课后提升。
(一)课前准备
课前教学团队一起研究确定合适教学内容和最新的工程案例,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然后利用教学资源库、蓝墨云班课等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向学生推送全站仪平面点位测设的工程案例、PPT、微课和动画等。学生通过观看全站仪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应用的视频,了解全站仪平面点位测设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提高了上课时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本任务的PPT,熟悉了教师要讲解的内容,发现自己知识的疑难点,提高了上课时的听课效率;通过观看微课和动画,学习了全站仪平面点位测设的原理和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提高了上课时的学习效率。
教师还在蓝墨云班课上提出几个“头脑风暴”,学生参与讨论,对未参与的同学及时督促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掌握大家的学习情况,在上课过程中,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实施
在课前准备基础上,开展课堂实施。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等,明确正确掌握全站仪进行平面点位测设的操作步骤,为本任务的重点;测设的点位如何满足精度要求,为本任务的难点。最终确定本任务分为工程实例、项目导入、自主探究、分组实操、课堂总结五步(图1)。
第一步,结合测绘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教师引入一个具体的案例,点明本节课内容在该案例中发挥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其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第二步,教师讲解本节课要完成的具体项目,分析项目内容,布置任务。本节课的任务是在操场附近,测设一个形状为矩形的体育器材室,我们选择全站仪完成此项任务;第三步,学生根据具体项目,自主探究,讨论解决方案;第四步,学生根据本小组制定的方案,开始实操,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并及时修正。教师巡视指导。在此过程中注意每名学生参与度信息采集,针对学习表现开展考核与评价。第五步,根据本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各小组进行总结,教师点评。
(三)课后提升
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在学习平台上及时布置课后任务或者思考题,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本节课的课后任务是登录《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完成本节习题,学生通过在网站上答题,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思考题是自主探究平面点位测设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完成本节思考题,然后发送给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成果,将优秀的成果发送到平台,向大家展示,共同学习。
三、总结
本课程按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标准进行课程改革后,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同时注重培养沟通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改革前后数据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课改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通过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把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与《工程测量》课程内容进行了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设计方案、自主学习、到动手操作、总结归纳都是学生来主导完成的,给学生以深刻的学习体验,让学习成为了乐趣。
基金项目:2018年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教科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LSYYJKT2018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0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