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封山育林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封山育林模式化严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对环境问题秉承“因地制宜”“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态度。然而,现实中的整治方案却往往生硬地照搬其他地方采用的封山育林成功模式,脱离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常常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变化。另外,要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相匹配,急于求成不可取。在封山育林方式上,应该针对各个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推行专家加入育林护林的建设事业中,对林地的不同形式进行专业指导。
  (2)封山育林体制化不健全。政府对林业治理采取封山育林的认知不够全面,重视不够,导致工作进程不快,效率不高,实施结果不尽如意。全面可靠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落實封山育林的工作。地方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摒弃先发展经济后恢复环境的错误思维。一定要建立健全封山育林配套机制体制,加强对负责机构的职能健全和监督体系。可以建立“封山育林专项小组”,专门负责相关工作,并且定期组织科学交流会,向专家咨询专业的育林知识,引入相关监督机构,促进封山育林取得成效。
  (3)封山育林易陷入舍本逐末境地。在植林过程中,为了促进植被的生长,往往使用大量药剂,殊不知适得其反造成植被生长不良,土壤盐碱性失衡,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降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要科学施肥、专业用药,封山育林培育的不同类型的林木资源,要充分利用养护结合的特点,提高吸收养分的效率,适应森林植被在山区的气候、水土等多种条件。同时注意保护特种植被,增强植被的稳定适应程度,有效提高森林再生能力的功能,切不可因小失大。
  二、封山育林的应用与措施
  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地段科学规划,必须要考虑到气候和地形的综合因素,制定符合区域发展的规划。在土壤肥力相对丰富的地区,实施植物自然发展的政策,自由生长。在土壤肥力相对欠缺的地域,根据人为因素影响大小,判断哪些地域适合原生林生长,哪些地方适合人工林建设,哪些地方不适合林木生长。封山育林在短时间内可以使生态平衡系统上升到最佳状态。部分地区已经成功实现了全面绿化、绿色发展,有利于植被自然更变与演替,提高大量植被类型生长的安定程度,并且提高混合树种的发展,有利于创造多物种生态循环系统。按照封山育林的强度和程度可分成全封、轮封和半封。在封山育林的核心区域实行全封,禁止人类穿越进行生产活动,为林木的正常成长提供稳定的环境。在即将封山育林的地区,划分成育林区和人类活动区,在育林区实行禁封,开放部分进行人类活动,既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的作用,也利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当育林取得一定成果时可以开放封禁。按照季节开放封山育林区,有规律地进行半封,可以做到兼顾民众的经济利益。封山育林作为普遍适应的一项护林方式,必须合理规定治理措施的同时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强化保护森林资源在封山育林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加强探索建立森林防火系统,积极创新森林防火的有效举措,尽最大可能将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以不发生事故作为最佳目标,火灾率控制在0.4%以下,落实工程进展状态,探索封山育林的创新之路。婺源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措施。一是保护培育工程。实施了造林绿化与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政策、“十年禁伐特种林”,把全县的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把油菜从普通农作物晋升到新型产品来耕作。山区沿线开设茶树种植,每年套种梨树和苹果树等果树苗木20万余株,营造“花海婺源”的氛围。生态修复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十分重视的一个环节,晋城在林区保护与山区绿化工作中取得一系列的成果,有效维护森林资源并促进林业的更新。而且制定2020年1万hm2以上的造林目标,以期森林覆盖率达到40%,促进林业经济进一步提高。
  三、封山育林取得的成效
  三北防护林作为横跨我国13个省市或自治区的防护林带,这一活动区关乎人民的生产活动,防止水土流失对下游造成的危害,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三北防护林工程目前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已经建起4000多km的绿色长城,造林面积2507万hm2中已有22%的沙漠化得到有效治理,40%以上的水土流失也得到控制。云南省的封山育林取得有效进展,依靠护林育林的方针,利用封山育林投入资金少,绿化程度明显提高,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程度,是林区生态建设的首选方案。在林业区域中,采用封山育林的措施,保证林业的天然生长,或者人工造林措施,迅速恢复植被并且取得重大成效。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设立轮班制,创立5~7个小班,平均分配标准地块,记录树林的平均年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促进林场科学健康发展。塞罕坝的奇迹造就了我国在林业恢复史上的辉煌,从沙土飞扬、寸草不生的荒漠,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终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防护林,放眼望去一片葱郁,沙洲变绿海。在方案的制定中,采用封山育林与机械造林、人工造林并举,摸索育林经验,积累高寒山区培育林木的有效做法,改善当地积荒积沙的局面,抑制水土流失,首先抑制了天津、北京等地的大量沙尘暴现象;其次,为河北一带提供了大量生态资源,减少了年大风次数,提高了平均降水量,减少河流的含沙量。辅之以科学的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探索适合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的道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累计创造税收达7000万元。抑制了生态退化,达到维护生态平衡标准,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封山育林是恢复树林植被有效的方法,是林业工程建设中具备重要的地位和生态恢复的组成部分,虽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可以通过和其他例如退耕还林等措施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绿色植被成长。总而言之,在封山育林的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增加封山育林成果的可能性。此外,通过对林场实际的应用总结封山育林的经验教训并且加以改善与创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0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