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交互式展陈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罗亦鸣 胡珊
摘要:人类社会已经从20世纪的桌面计算时代进入到了21世纪的普适计算时代,各型具有计算能力的设备广泛存在于公众的工作环境和日常生活中。这些“无处不在的计算”默默地为人们提供服务。人们的信息交流模式、生活方式以及用户情感需求等因素都正在发生着变化。博物馆展陈设计应该关注博物馆空间中的叙事性和参与者的体验感。文章探讨了普适计算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交互式展陈设计的意义及方法各种具有计算能力的设备广泛存在于公众的工作环境和日常生活中。这些“无处不在的计算”默默地为人们提供服务。人们的信息交流模式、生活方式以及用户情感需求等因素都正在发生着变化。
关键词:普适计算;博物馆;交互式;展陈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4-0026-02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城市计算、智能医学、O2O、移动互联网、社会感知计算等IT应用方兴未艾,大规模信息化运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人类社会已经从20世纪的桌面计算时代进入到了21世纪的普适计算时代,各型具有计算能力的设备广泛存在于公众的工作环境和日常生活中。这些“无处不在的计算”默默地为人们提供服务。人们的信息交流模式、生活方式以及用户情感需求等因素都正在发生着变化。博物馆也变得越来越聪明,它不仅用于参观,更是一个巨大的体验空间和叙事空间,它也是一种用于信息交流的载体。
展陈设计要注重参与者的体验感和博物馆空间的叙事性,顺应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形态。观众的空间体验以及展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都应该考虑。怎样将信息的饱和性涌入方式转变为更符合人们心理特点的更自然的信息交互方式;怎样通过具体的信息产品设计来提高和改善展示效果;怎样通过硬件载体将这些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观众,是值得展陈设计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普适计算的核心思想是:人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的任何地方获得信息服务;信息交互简单、自然、有趣,并且与实体媒介相结合,交互过程更符合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这种背景下,交互式展陈设计的发展也有其必然性。它一方面反映了技术进步和创新的趋势,另一方面也符合现代博物馆全面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1 普适计算概述
普适计算的目标为在计算和通讯无所不在的基础上,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环境。其历年都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新环境。普适计算是信息技术中的一个真正的“大概念”,强调把计算机嵌入到环境或日常工具中去,让计算机本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从而人们的注意力回归要完成的任务本身。普适计算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它强调“以人为本”,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普适计算具有普及型和适应性两个特征。普及型特征主要是指王阔互联计算设备应以多种形式、形态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中,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服务的载体;适应性特征主要是指信息空间要以最适合用户的方式提供适应变化的建设环境的信息服务,以此方便信息服务的使用。
2 普适计算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交互式展陈设计的意义
从设计的角度看,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载体,它关注的是信息文化的要素,包括展品本身、展品的选择和展览。展览展示是博物馆向公众传播的主要手段。它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活动。它将不同形式的个别展品结合起来,借助视觉形象手段,将展览的主题和思想内容有机地表达得清晰、准确,从而将文化和环境的物质见证者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傳播给观众。
博物馆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展。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召开以来,数字技术在我国会展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交互技术更多地应用于博物馆、规划馆等展览空间,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参观者的视觉和交互体验,调动观众的能动性积极、愉快地参与到展览活动中。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将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交叉,构建与人们生活无缝连接的未来博物馆的美好愿景。一个好的博物馆展陈设计给人们带来了博物馆空间的美好体验。智能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是必然的,它是博物馆进一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普适计算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交互式展陈设计的方法
3.1运用多样性的展陈手段
在多媒体用户界面出现之前,用户界面经历了从文字到图形的转变,特别是音频媒体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计算机信息的表现形式,提高了用户信息的接收效率。超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输出形式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媒体的综合。超媒体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媒体边界和传统思维,将平面媒体、广播媒体和网络媒体融合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几乎形成一种能够影响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力量。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可穿戴设备。在终端体验方面,用户将更加互动和沉浸在游戏中。视频不仅会更加清晰流畅,还会有3D视频、AR/VR视频等新形式出现。
交互式展陈设计必然会更加重视人与系统的关系。一个好的交互形式需要一种恰当的语言和恰当的交互方式。随着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推进,人与世界的交互正在进一步创新。从网络到信息产品,从数字娱乐到虚拟漫游,交互设计在传递信息、沟通和创造丰富的个人体验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多点触控、手势交互、语音交互、即时通讯和虚拟漫游等多种交互方式将实现博物馆展陈系统的全面完善。交互式展示设计将丰富展示设计的媒介和形式,带给人们有效、准确、愉悦的用户体验。
3.2运用智能化的展陈系统
智能化,是指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工业技术集合在某一方面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被嵌入到传统的产品设计中,使产品逐渐成为互联网智能终端。伴随着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推进,人与人、人与世界的交互方式正在进一步革新。智慧博物馆的建设,首先是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这会涵盖更多的博物馆数据。除了不同类别的展品数据外,还有场馆道路长度、建筑高度、空间容积等等,这是系统的重要信息数据平台,然后系统将这些海量数据连接起来,这是实现的手段。计算资源和各种设备将趋向于公共和共享,并且可以随着用户环境中可用设备和服务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同时确保安全和隐私。计算实体之间的交互将从直接的人工操作驱动扩展到自主交互,成为互联网上的主要数据流。 融合交互将成为人和机器互相学习的关键路径,并且这个阶段人机交互的智能程度和主动程度都会得到大幅提升,机器可以感知人类的情感并且与人发起主动交互。交互式博物馆设计将更加“智能”的实现人与展品的互动,巧妙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感受博物馆信息空间和体验博物馆的信息服务。
3.3实施个性化的展陈服务
博物馆为公众服务,但公众关心的信息是不同的。如同搭乘地铁,有人想换乘,有人想离站,有人想购物。随着人们注意力的转移,博物馆展览的观众正经历着从“聚众”到“分众”的过程,信息的交流也正在走向个性化。个性化是指设计将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以用户为中心,选择有针对性的交互方式与应用相关的交互技术,确保其在各种指导场景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从而完成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优化和完善。
普适计算的推进将基于人而不是计算机。普适计算是基于人的需要,使计算机真正为人服务。它改变了传统的“人使用电脑”的方式,实现了人机关系的转换。普适计算的目标是建立以人为本的IT環境,尝试用自然和谐的手段将人和各种设备和谐到IT环境中。普适计算的人机交互模式,可以将计算和感知能力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根据情景做出决策和提供相应的服务。
3.4进行高效率的展陈学习
博物馆面对的受众群体是复杂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对于展览项目本身,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能力,努力降低观众去观看展览的“学习成本”,使观众把乐趣和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观展体验上。
在普适计算模式下,用户可以以各种灵活的方式享受计算能力和系统资源。普适计算可以降低设备使用的复杂性,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传达信息,提高效率。它将计算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信息交互,大大增加了资源的通用性。博物馆官方信息平台在展览前推送展览活动的主要内容。同时,这些内容还与展场分展项目的信息墙相连,使观众在线上线下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记忆点,可以加快了观众展前学习的进度。
4 结语
数字展示方式由传统物化认知过程的展示向人与展示信息的交互体验和感受过程转变;展陈方式由参观者被动接受传统展品、图片、文字等的静态展示向参观者积极参与展品模拟、发现和交流信息的双向互动交流模式转变。现在和未来,博物馆都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公众的欣赏方式与品味要求都在提升,数字信息化影响在扩大,交互式展陈设计无疑是为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简·基德.胡芳,译.新媒体环境中的博物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1.
[2]朱莉·德克尔.余征,译.技术与数字化创举——博物馆的创新之道[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12.
[3]Jon Kolko.方舟,译.交互设计沉思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9.
[4]安东尼·汤森.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2.
[5]Jesse James Garrett.范晓燕,译.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6]邹楚怡.数字化时代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以克利夫兰博物馆为例[J].工业设计,2019(06):139-140.
[7]罗亦鸣,胡珊.浅析虚拟博物馆交互性展示现状[J].电脑迷,2016(12):118-119.
作者简介
罗亦呜/1979年生/男/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交互展示设计(北京100091)
胡珊/1980年生/女/湖北宜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与交互设计(湖北武汉4300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84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