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造业如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叶国良 黄虞 余永华

  摘要:当前制造业存在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产业链条疏见完整、竞争格局日益激烈、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外部市场环境,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困难、研发水平低、产业集群效应较低等内部症结,制造业应进一步采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吸引优秀人才、建立先进制造业联盟、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强化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等措施,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融合;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创新
  一、引言
  当前,全球经济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国际产业分工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制造业迎来空前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近年来江西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而江西省经济总量2018年排名却在中等,不发达和不均衡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江西省委、省政府对制造业、工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分重视,2018年5~8月密集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西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快发展江西省先进制造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是破解经济发展落后,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抓手及主要途径,是推动江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目前大部分研究都聚焦在国家层面思考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接壤,在省级层面上研究较少;对江西传统产业研究较多,但对江西制造业的研究不多,通过访谈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江西省制造业存在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竞争格局日益激烈、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外部市场环境,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困难、研发水平低、产业集群效应较低等内部症结,江西制造业应进一步采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吸引优秀人才、建立先进制造业联盟、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强化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等措施,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江西省制造业总体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之初,江西制造业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曾制造了全国第一辆摩托车,生产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赣新彩电、华意冰箱、凤凰照相机、拖拉机厂、柴油机厂、棉纺厂等一应俱全,由于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许多曾经引以为自豪的企业没有做大,甚至消失了,令人扼腕叹息。如今,江西省制造业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属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技术型产业比重低,与横向比缺乏竞争力,江西省制造工业中存在大量传统产业,包括造纸、机械、钢铁、化学、建材、纺织、食品制造与加工等产业,这些产业技术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在加工制造业方面,缺乏完整产业链,深加工水平薄弱,如该省的优势农业产业南丰蜜桔和赣南脐橙,其加工制造领域几乎还是空白,产品价值难以放大。
  江西省作为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之一,江西省制造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弱,发展质量不高。存在企业规模小、体量不大、层次偏低、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缺少特大型、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对行业具有龙头作用的企业。在2018年度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江西只有11家。江西省制造业质量水平也较低,2017年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1.72分,比全国平均分84.47分低2.75分。
  三、江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在满足特定的市场条件下由简单粗放型向提高质量和效率转变。黄群慧、贺俊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说明国家认识到提高制造业生产能力、完善制造业发展环境的重要性,但是该战略没有从根本上解答我国制造业“往何处去”和“怎么去”的问题。为全面了解江西省制造企业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相关情况,以及江西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制造业的质量需求视角针对该问题设计了问卷,并实际走访了南昌市、赣州市、九江市等地调研,问卷调查以制造企业为主体,主要针对江西省制造企业的基本信息、研发现状、质量品牌、“触网”情况、人才培养、群集发展等情况开展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制造企业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有关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调查问卷结合江西省制造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系统性,为本论文提供依据。本调查一共向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发出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0份,符合统计调查的要求。
  (一)传统制造业发展动力不足
  传统制造业通常被定义为以劳动力密集或资本规模化为主要表现的,以传统、常用的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制造加工行业。江西传统制造产业占江西省工業比重约70%,主要以有色、食品、石化、家具、钢铁、建材、纺织、船舶等八个产业为重点。就产业而论,有些产业已停止了快速增长,甚至跌为负增长,如全国纺织全行业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仅为5.0%,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虽然自动化率不断普及,但行业黄金年代已行远,现在中国的纺织公司很多在走出去,如江西的企业“中国华坚集团”于2015年启动埃塞-中国东莞华坚国际轻工业园的投资建设;2018年江西钢铁产量延续下降态势,同比下降2.2%;船舶工业继续惨淡经营,江西省造船业还要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整合做强是造船业唯一的出路。
  (二)制造业总体研发能力弱
  在制造业研发上,江西省部分高校开展了积极研究,如南昌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共同合作设有机器人研发中心,江西理工大学建立了智能制造装备与机器人实验室等等。而一些成果目前还是实验室阶段,离应用研发及量化生产较远。根据江西省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江西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41.96亿元,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99%,装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07.7亿元,投入强度为1.18%,远低于全国高技术制造业经费投入强度的2%和装备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的1.65%。   从调查问卷分析情况看,有一半以上企业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小于5%,2018年度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15%以上的仅占3.82%,尚未获得任何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实验室或工作站的企业占65.61%;二是拥有的研发成果较少,有73.25%的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小于5件(含0件);企业的主要技术来源为自主开发和人才引进,分别占比53.5%和42.04%,产学研合作仅为26.11%。
  (三)“触网”融合不深
  《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助推中国制造业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在互联网+的时代,江西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低,比较优势弱, 不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调研情况看,企业与互联网融合不深不广,融合形式比较单一,最主要表现为产品销售渠道网络化,占52.23%;在研發方面有建立双创服务平台的占12.74%;在生产方面实施了智能化生产的占19.75%;而调查企业中没有“涉网”的企业达到24.20%。
  (四)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不尽人意
  目前,江西省制造企业有竞争力的本土制造品牌不多,国内知名品牌少之又少,截止2018年上半年,江西省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63件,相比浙江400多件相差甚远,质量管理及品牌建设方面有待加强。问卷显示,有40.13%企业没有任何生产质量管理办法;在质量控制措施方面具有质量在线监测与在线控制的企业都在20%以下;产品和服务执行标准为国际标准的不到17%,大部分企业执行行业标准,达47.13%。在商标数量方面,没有省级以上著名商标的企业占比为52.23%,而企业2018年度自主品牌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50%以上的有42.68%,说明企业拥有的省级以上著名商标数量严重不足,但自主品牌带来的利益比重大,可以看出企业急需加强品牌建设。
  (五)人才不足短板突出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核心工程都要求有人才支撑。对于江西省而言,首先缺少985等重点高校以及国家直属的院所,省内院校自身培养制造业高端人才的能力缺乏,有些制造企业已经采用技术“5.0”版,可江西很多大中专学校还围着“1.0”版教育方案转圈圈。其次,与中部六省相比,2018年江西省的生产总值名列仅第五位,经济发展落后,间接导致省内人才流失严重,外省人才吸引动力又不足,从而导致制造行业高尖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企业向智能化迈进举步维艰。第三,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的现象依然严峻。初级工招工容易、高级工一员难求,传统型技工数量多、现代型技工数量少,单一型技工偏多、复合型技工偏少。第四,那些没选择留在江西省发展的制造业专业性人才普遍反映,江西省人才环境缺乏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专业的行业 “人才生态圈”。
  (六)制造企业尚未集群发展
  在新的竞争态势下,制造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大致为一是制造业集群的成长壮大将促进区域内制造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提高区域内制造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二是制造业集群的成长将有助于市场形成多样化的区域创新链,提升区域的整体创新研发能力;三是制造业集群的扩张将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提高整体经济的成长能力。江西省制造业区域空间分布分散,各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均低于0.55,都处于相对分散或高度分散的状态,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空间分散特征。江西省产业联盟或创业协会寥寥无几,企业间共享技术和品牌承接能力弱。根据问卷反映,在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方面,采取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的企业仅为11.46%,开放企业技术平台的企业为24.84%,联合组建产业联盟的企业为23.57%。
  四、推动江西省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策略
  (一)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技术创新、运营创新、业态创新最为活跃高效的领域,将互联网和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为江西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新动能。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个性化、智能化、定制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江西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还处于“需求遵从供给”的单向方式发展阶段,互联网的不同在于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交互对生产产品进行优化。因此江西制造业应吸纳互联网思维,把终端消费者与设计生产系统紧密连接,赋予终端消费者参与个性化产品设计与制造的能力。通过大数据驱动的研产销互动机制持续完善、精准定量生产和“低库存经济”是推动制造业结构改革的一个绝佳入口,没有一个制造业强省是一蹶而就的,当前江西省制造业正处在“少而未强”之际,最需要通过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通过二者相互交融借力、良性互动,达到合生共荣,这恐怕才是江西制造业弯道超车的变革创新之道。
  (二)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制造业
  江西省制造业发展能力不足,根本仍缘于人才不强。首先要从源头上提升制造业人才的素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要与制造业发展需求更加契合,才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人才支撑。要重新审视相关培养方案是否与时俱进,要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实习等环节,焊接上院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鸿沟。其次是完善政府主导技术人才引进和转移机制,从政策层面,注重招才引智,把引进人才和引进项目、成果、资金结合起来,要特别重视吸引赣籍人才回归,做细做实江西“三请三回”政策文章,培养壮大中部地区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第三是加大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培训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思维;大力推广职业技术类人员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保障企业原有的职业技术性人才保持持续的技能水平。
  (三)建立先进制造业联盟
  通过建立先进制造业联盟,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优秀解决方案,构建标准化体系,推动江西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联盟不仅仅在生产环节,它涉及制造业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从设计、制造、管理、销售、服务、报废处理等过程,涉及多产业参与,建立以项目、行业、产品、技术创新或服务为核心的动态联盟。一是要大力发挥政府招商引资功能,在补齐产业链的短板上下功夫,通过产业链助推企业价值链的升值。二是要鼓励省内现有龙头企业对同行业兼并重组,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动业内分散的制造企业组建“联邦制”。三是要重视发挥工商联行业商会作用,行业商会内企业共享技术、生产能力和品牌实力承接行业大客户大型订单,形成合作为先、兼顾竞争的联合生产模式,达到经济寒冬下江西制造业“抱团取暖”的目的。   (四)加强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
  要推动江西制造业走向高端,必须支持省内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发展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品牌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升级的必然趋势。一是发挥龙头企业的积极带头的作用,每个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要发挥标杆作用,引领同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一起改造技术和优化模式,提升质量。二是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江西省制造业运行监管,围绕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积极培育,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规模提升,培育地区标志性龙头企业。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引导,鼓励企业“创品牌”、“做品牌”,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充分理解品牌的重要性,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同时要推进商标资产运作,帮助有实力、有潜力的制造企业走出本省甚至走出中国。四是发挥政策效用,落实好江西《加快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十二条措施》政策,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壮大;要紧密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2018年4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措施》文件,实施制造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
  (五)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放眼世界,如今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机不可失。2019年江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创新支撑引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江西制造辉煌。”一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推动江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和上规模高新技术企业广泛建设研发机构,引导企业研发机构加大创新投入,清除有研发机构“零”研发活动的现象,提高专利、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等产出。二要按照资源基础和经济技术条件,注重引进市场已有技术,并不断提高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通过模仿创新实现自主创新。三要鼓励企业充分发挥工匠精神,打造高质量精细化产品,大型企业要主导构建江西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与上下游和横向行业企业以“协同创新体模式”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并将研发成果产业化发展。
  (六)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精准于机制设计和长效于机制运行。一是从江西区域企业的产业基础和有效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修订地区、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制造產业布局,避免出现发展雷同和无序竞争,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接产业发展转移的能力水平。二是依托现有的制造业体系,为新兴产业成长提供技术、装备、人才、品牌和市场等沃土。三是培育多个省级重点制造业集群和省级新兴制造业集聚区,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对接,继续深化光伏、新能源、电子信息、纺织等产业集群建设。四是全面推进《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在周边省份乃至全国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万、千亿级集群和产业品牌。
  江西的最大劣势也是最大的优势,就是制造业总量和基数低,基础薄弱。这种情况下只要看清机会,战略得当,就足够呈现出好的效果。江西自身人口、生态和交通区位的条件实属中上,江西制造业虽不大可能短期内追平或超越几个沿海的经济大省,但是很可能在中部几个省脱颖而出,这需要江西在研究上下足功夫,在战略上足够清晰。江西应该透彻研究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制造业创新和优质产业的结构特点,尤其是研究透彻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局限和困境。江西不能被动地做这些省份传统制造业的产业转移承接地,应该主动去对接优质制造业,做好这些制造业的研发转化、产业化、后台支持等部分的落地配套支持。制造业研究要深刻,支持政策和配套要精准到位,仅仅这些做好了可能还不够,决定性的因素可能是“工夫在诗外”,比如,江西应有针对性地做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江西有针对性地解决落户产业的人才子女就学问题等,多找这些优质制造业链条的痛点、难点问题,用心研究解决方案,坚决抓好执行,江西实现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冬明.从热议“重塑‘江西制造’辉煌”说起[N].江西日报,2018-01-28.
  [2]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中国工业经济,2015(06).
  [3]陶永,王田苗,李秋实,赵罡.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全生命周期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J].科技导报2016(04).
  [4]唐露园.鄂湘赣三省制造业发展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叶国良、黄虞,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余永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98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