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保证企业健康、稳定长远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显得十分重要。文章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构建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风险机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现状;改进措施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确保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在企业中的贯彻实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有效降低各种经营风险,及时发现并纠正缺陷和错误,对于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实现稳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1. 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机制不够健全,内控制度未得到有效实施。有的企业虽有内控制度,但也只是“停留在纸上”、“走过场”状态,仅用于应付有关部门检查和审计,遇到具体问题处理时随意性很强,形同虚设,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目前,很多企業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一人多岗的现象严重,比如存在董事长兼总经理、发票印章一人管、出纳会计一人兼的现象。企业制度不完善,没有针对各个部门、各环节等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各部门费用报销审批权限制度、采购部门付款制度、仓库物资进出保管制度、固定资产、消耗品保管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失。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也不够完善,关系户员工过多,没有经过严格的招聘、选拔、培训、进行素质教育等。近几年,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许多经济犯罪案例,如携巨款潜逃、挪用公款、借买卖股票等产权变动的机会中饱私囊。纠其因,企业内控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凸显。
2. 缺乏内部审计及其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普遍较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一些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最高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部分企业负责人不重视内控工作,内控机构人员往往受控于企业负责人,使得审计监督流于形式;或者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企业未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进行独立的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
3. 缺乏高水平的内控专业化人才
总的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中负责内部控制的人员,专业、学历、实操水平都偏低,有的是从不相关岗位上换岗而至,有的是管理者的亲属直接上任,内控知识缺乏,难以发挥相互制约的作用,达不到内控预期的目标,最终导致内控执行力度不足而失去效力。
4. 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够消除的,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市场主体,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广泛,程度越来越深,有效的风险评估是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大部分家族式的企业中,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完全由企业负责人一人决定,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不能及时发现风险,造成在没有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随意做出决策,使内控得不到有效实施,不能为企业风险决策提供正确支持。
另外,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也会受到外部环境和一些相关的风险影响。企业在运行内部控制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对企业运营和发展风险的防控工作。
5. 信息化建设存在缺陷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避免主观因素造成的错误风险。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体系还没明确的标准,许多企业为了更快捷处理相关业务或者集成相关信息,而忽视风险的控制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设置不同的控制节点,而避免因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但在在实际经营中,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把握,信息技术的使用一直处在摸索中。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1.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发展需要,建立适合现代企业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实施。进一步防范风险、化解风险,使之通过规范化企业业务流程、控岗、控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具体而言,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很多私营企业中往往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会计兼出纳,两岗合并为一岗。针对并岗问题,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审计账册、凭证,清查盘点,并对审计出的问题及时汇报纠正;发票印章依据内部牵制、职务分离原则进行分人分开保管;依据职位职责对审批权限按金额进行授权,比如:20万元以下由财务总监审批,20万元以上由总经理审批等类似审批制度;建立资产保管制度,实行定期清查盘点,比如按月、季、年进行账物盘点,并对盘点出的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内控培训,通过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内控意识,加强宣传力度,落实责任,全体员工群策群力全力配合,共同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2. 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
强化企业负责人内控审计意识,企业负责人应重视内控审计制度,在企业内部设置审计机构,选用专业的审计人员并授权,建立健全并完善内控审计制度,保证内控审计实施的独立性和执行力度。比如:月、季、半年、年度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定期通报审计结果。对于未设置审计机构的企业,也可请第三方即会计师事务所专业的审计人员,对内部进行独立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或者组织内审人员与外部审计各自分工相结合,共同完成审计工作,对审计结果在企业内部及时进行通报,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 3. 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和实际需要,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企业通过公开招聘、竞争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并建立长期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员工职业发展的文化氛围,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4. 加強风险机制建设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做好风险评估。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竞争相当激烈,这就需要专业的人才对市场风险进行预警、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就需要专业的人才因地制宜的制定与企为业相适应的内控制度,在做决策时,不仅要有企业领导者做决策更需要专业人才来做决策支持。
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贯穿着企业发展的始终,企业应该分析自身的优劣,考虑自身的生存机遇,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做到事前预防(防住风险),事中控制(控制事故),事后总结(保住安全),努力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之内。企业还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紧急情况的应急机制,明确标准,预警重大风险的可能性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责任,规范处理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真正将各种经营风险事件防范于未然。
5.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信息技术不仅运用于最初的财务核算中,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业务模块中(比如:许多企业自行组织专业技术开发人员开发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ERP系统,提高各部门各节点员工工作效率)。因此在遵循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在手工环境中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以使风险控制与工作效率达到有效平衡,力争实现风险控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四、结语
内部控制体系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企业应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完善企业内外监督机制,进一步公开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内部控制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任龙伟.浅议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总会计师网,2018(07).
[2]陈建华.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8(17).
[3]梁明芳.论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3(18).
[4]罗汉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改进[J].经管空间,2016(09).
[5]王静.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外资,2013(03).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鑫园财务记账服务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20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