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慧型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互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的推动下,智慧旅游迅速发展。基于智慧型旅游内涵,总结宜昌市生态文化旅游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智能化建设、创新旅游活動和旅游产品、引进项目和人才、提高智慧服务和营销水平等举措,以构造智慧型“生态文化+旅游”的新模式,为智慧型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宜昌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3-0083-02
  引言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旅游[1],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关于旅游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方向,因此,提出依靠互联网与各行业的完美融合,协调智慧手段、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三者的关系,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近年来,宜昌市大力开发旅游产业,为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以宜昌市为例,基于智慧型旅游内涵,结合生态文化旅游现状,构建智慧型“生态文化+旅游”机制,探索促进其发展的新路径,为宜昌市生态文化旅游的智慧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智慧型生态文化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由Ceballos提出[2],指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维护当地居民生活的旅游行为,强调的是保护性旅游,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的科学理念。在我国,“文化旅游”名词最早由学者魏小安于1987年提出,是指将人文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核心,使旅游者感知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旅游活动的综合。“生态文化旅游”是以旅游为载体,融合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以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和谐高效发展的旅游模式,是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智慧旅游的概念起源于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行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游客数量激增,自助体验旅游模式深受大家喜爱,从而智慧旅游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焦点。智慧型旅游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将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依托便携的终端设备,将旅游者自助体验作为核心,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新式旅游形态。
  二、宜昌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宜昌市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依长江而建,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关键枢纽。“宜昌之美,贵在山水”,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宜昌市提供了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秀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向世界展示无限魅力。宜昌市是嫘祖、屈原、王昭君等历史名人的故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3],使宜昌市沉浸在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旅游的吸引力,丰富了游客的情感体验。
  根据2019年《宜昌市A级旅游景区名录》统计,宜昌市主题旅游景区多种多样,共有46个A级旅游景区,其中3A景区和4A景区众多,表明宜昌市在生态文化旅游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宜昌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智能化建设不完善
  一方面表现为旅游平台建设。目前,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已经将智慧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但旅游智能化平台还没有真正投入到实际中,开展的“5G+赋能 云游宜昌”直播活动仍在试用阶段,距离活动常年连续进行还有一定的差距。游客可选的旅游路线较少,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向往的景区体验制定个性化旅游线路,固定的旅游模式导致游客对生态文化旅游失去兴趣,满意度不高。
  另一方面表现为景区服务建设。虽然多数景区设立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但是存在服务中心数量少、服务人员不够、不能及时解决游客顾虑等问题,各景区缺少能够缓解工作人员不足、提高工作效率的智能化服务设施。
  (二)旅游资源挖掘力度不足,缺乏特色创意活动
  宜昌市绝大多数景区仍采用传统的旅游模式,即以观光休闲旅游为主,总体上看生态旅游更受游客欢迎,红色旅游项目的发展情况远远落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传承方式。潘家湾土家民俗文化博物馆、枝江博物馆、三峡湿地·杨守敬书院等文化旅游区挖掘文化深度不足,缺少传统文化、不可移文物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该市自然风光景区众多,区域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协调度差,信息特色不鲜明,降低游客二次观光的可能性。
  (三)推广不充分,营销效果不佳
  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微博粉丝量较少,为31万人,仅为武汉市的20%,不足青岛市的10%。2019年国庆假期期间,宜昌市的游客接待人数是929.94万人次,旅游收入为62.31亿元。尽管与去年相比,已经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位于全国游客接待量排名前三的重庆、武汉、成都三市差距依然很大,说明推广不充分,人们对宜昌市旅游业的关注度较低。
  宜昌市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单一,网络营销有待进步。各宣传平台景区推广信息没有做到语言多样化,提取景区信息对外国游客造成一定的难度,宣传语较为生硬,传播形式化,未能对旅游景点形成分享意识,同时旅游宣传重心明显,主要集中在三峡风光等自身名气较大的景区,各景区推广机会不均衡。
  四、宜昌市智慧型生态文化旅游创新路径
  (一)优化资金筹集渠道,大力投资智能化建设
  长期开展“5G+赋能 云游宜昌”类似活动,缩小淡旺季旅游收入差距,利用互联网、智能数据等技术为相关企业提供商机,实现筹集资金多元化,摆脱经济困难对旅游发展造成的制约。
  健全的网络基础建设是实现智慧旅游的前提条件。各景区需要增加无线网络的投资,使网络全面覆盖,确保游客在旅途中可以随时使用智能化功能,给游客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景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向游客介绍景区特色、交通信息。同时,要在景区内设立多处智能化设备,引导游客自助查询,既方便游客获取信息,又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二)开发具有独特创意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
  宜昌市地理位置优越,土壤、气候条件良好,为多种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自然环境,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该地森林资源丰富[4],可以打造适合游客居住的休闲文化生活区,融入民间故事、民族歌舞、文人诗词歌赋等艺术文化,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方式形成互补,使游客身心放松,艺术文化也得到进一步传播。在有空闲区域的景区建设采摘园,集观光旅游、农产品采摘、休闲垂钓等活动于一体,增加旅游参与感、体验感。深度挖掘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寻找产品机会缺口,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以“资源+创意”提高游客满意度。
  (三)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引进项目和人才
  政府既要重点关注智慧型旅游平台的运行和优化,起到监察管理职能,还要及时更新统计数据,保证官网公开的数据“新、准、实”。政府可以将数据提供给旅游相关产业,与相关公司合作;同时,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积极引进项目和资本。政府不具备研发创新的能力,因此应该重视队伍建设,引进专门化人才,合理分工数据统计、景区管理、平台设计、特色产品研发等各项工作。
  (四)提升智慧服务与营销水平
  在智能化建设健全的基础上,制定规范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体系[5],在微信、美团、携程等多种APP平台设立在线购票功能并发布多样化语言宣传广告。同时,公开游客评论,以利于管理部门收集游客意见,及时弥补不足之处;开发虚拟游体验网站,便于游客提前了解旅游区周边环境。各旅游区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电视剧、电影、短视频、线上直播等网络宣传手段的利用,扩大景区宣传途径,保证各景区获得的宣传机会均衡,提高市场竞争力。管理部门要健全管理制度,抵制发布与景区无关的广告,避免恶意营销行为。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旅游业不断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智慧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我国智慧旅游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以生态文化为基础、以智慧旅游为目标”是宜昌市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宜昌市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提倡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上,抓住智慧旅游的发展机遇,找到合适的智慧型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189(27):68-75.
  [2]  万绪才.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刘克梁.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调查报告——以湖北宜昌市为例[J].中国科技投资,2013,(8):7-8.
  [4]  覃少吾,陈紫钢.宜昌森林旅游可持续發展战略浅析[J].绿色科技,2013,(1):117-120.
  [5]  李云鹏,胡中州,黄超,段莉琼.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J].旅游学刊,2014,(5):106-113.
  收稿日期:2020-06-12
  作者简介:李晶晶(1999-),辽宁铁岭人,学生,从事地理科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10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