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超越技术性:智慧社区建设的人文向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社区由传统社区向智慧社区快速发展,其信任机制也由地域性的信任转为脱域性的信任。但当前社区的“智慧建设”大多停留在硬件的拼凑,单一依赖于技术门槛,缺乏顶层设计与居民参与。文章基于网络化治理理论,从“微观”的共同体意识视角出发,借鉴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智慧社区治理的经验,分析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及原因,突出“线上智能”与“线下人文”结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智慧社区;社区治理;社会网络理论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4.059
  1 基于网络化治理理论的研究分析框架
  1.1 网络化治理理论
  美国学者史蒂芬·戈德史密斯认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政府仅通过纵向途径难以解决愈加复杂化的横向问题,需要多元公共主体的协同行动,基于此现象,其于2008年提出了网络化治理理论。社区网络化治理是指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主体间的通力合作,实现公共资源最优化配置,从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在此过程中,行动者们形成密切的网络关系,彼此交换资源和信息。伴随社区智慧化发展,先进技术进一步强化网络连接,并使得先前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居民拥有更多的主动表达权。
  1.2 智慧社区网络化治理的人文困境
  一方面,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提高了社区治理体系运作效率、降低了治理成本;另一方面,技术负面效应不断凸显。智慧社区在为居民提供足不出户的便利性的同时,缺乏对构建社区“精神共同体”的关注,使得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逐渐消逝。
  2 以人为本——重庆市石油路街道智慧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2015年年初,重庆市渝中区被纳入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区县;通过“移动端App和线下专员定期巡查”相结合,确保居民反馈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特殊群众的生活需求能够得到保障。重庆市石油路街道“以人为本”的智慧社区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2.1 智慧终端平台:后台数据支撑前台服务
  石油路街道通过运用大数据、GIS系统等先进技术搭建终端平台,实现社区精细化管理。首先,通过实景拍摄建模制作GIS地图,覆盖下辖七个社区的所有门店、楼栋、市政等基础设施,整合社区地、物、人、事、形,形成街道-社区-网络-楼栋五级信息化管理机制,最终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次利用”。其次,在经过后台的数据集中处理后,前台工作人员可以在线查看辖区内常住人口的详细信息,尤其是残疾、孤寡、失业等十余类特殊群体的分布位置及个人情况,当发现弱势群体处于异常状况时,前台会及时派出巡查专员前往查看。因此,石油路街道打造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智慧终端平台,在利用先进技术确保社区安全的同时,兼顾到各类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需求。
  2.2 居民积极参与:线上智能结合线下人文
  在智慧终端平台的基础上,石油路街道积极引入外部科技企业,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服务模式。对外发布的“社区E家”微信公众号上包括“智慧石油路、车位共享和在线对话”三大板块,囊括政务办理、政策咨询、问题反馈、衣食住行等各项便民服务,实现社区办事由“居民跑腿”向“数据跑腿”转变。与此同时,在“在线对话”设有交流和咨询等互动选项,居民可以随时在线反映各类大小问题:从日常生活中的垃圾乱倒、占道经营到社区工作人员投诉、基础设施建设等。
  2.3 网格管理体系:智慧安防保障居民安全
  当前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经验借鉴和相关制度的引导,很多地区片面追求最新技术的投入,缺乏顶层设计,导致社区管理混乱、政出多门的现象,既没有达到便民的效果,也无法利用智能化确保社区安全。石油路街道利用三维化数据地图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其一,在社区出入口处设立“人脸识别”电子门闸,并依托物联网技术将实时视频传输到后端平台,与社区保卫处、辖区公安实行信息联动,方便居民快速出行的同时,确保出入安全。其二,将原先多个各自为政的网格系统统一整合划分为28个子网格,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指挥平台。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配置视频探头,通过指挥平台整合接入重点区域视频图像,工作人员便可实时监控。其三,除了线上指挥与监控之外,辖区每个子网格设立网格专员,管理其范围内的事务。每周,网格管理专业会定期巡查走访,排除安全隐患。社区志愿者和居民发现问题后,可以通过移动端App或微信公众号向平台及时反馈,后续平台会发布问题解决情况,其办理效率和质量均纳入工作人员的考核指标。
  3 超越技术——人本导向智慧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制度供给
  顶层设计是智慧社区建设的蓝图方针。首先,在建设之前要做好方案规划和可行性论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的运营模式。其次,在建设过程中审慎引入新技术,明确技术应用是服务于社区治理的,而不能盲目投入、追求过度的智能化。最后,智慧社区的建设不仅有赖于先进技术的支撑,更依托于有效制度的保障。智慧社区信息化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和驱动,只有实现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因此,一方面要打破现有政府不同部门和层次之间的科层藩篱,加强社区数据终端与民政、公安、工商等部门数据库之间相互效用,建立联动共享、高效合作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居民广泛参与的数据共享体系。居民可以通过移动端表达诉求、传输信息,后台经过分析后及时反馈,做到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升现代社区。
  3.2 引入外部机构,创新管理模式
  智慧社区的建设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和先进技术支撑,以政府包干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必然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治理需求。因此要创新管理模式,形成協同共治的多元社区管理体系:一是适度放宽投资条件、引入民间资本参与,从而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二是政府要积极转变治理观念,明确自己智慧社区建设协调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定位,引进社会专业机构从事技术开发与运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例如石油路街道借助重庆市勘测局建立社区智慧平台,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效率的同时节约了政府支出。
  3.3 调动多方参与,增强社区活力
  “社区精神没落”和“居民交往缺失”是现代社区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尤其在智慧社区兴起后,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弱化了居民之间的交往。发明技术的是人,智慧社区中运用技术的也是人,要明确技术服务于人,而非人被技术支配,如何使人获得技术所带来的最佳感受,才是智慧社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智慧社区的具体实践中,不单单是考虑如何利用技术使得居民“足不出户”办理各类事务,更重要的是引导居民“走出来”,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重构社区精神。以石油路街道的治理措施为例,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上途径手机居民反馈的各类意见和信息,通过后台终端分析提供前台服务人员相关建议,从而开展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线上技术调动居民的线下积极性,如石油路街道开发社区服务移动端App,居民可以在线注册并通过参与社区举办的公益性活动获得积分奖励,不仅促进居民与技术的良性互动,同时发挥多方力量,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宋煜.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智慧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电子政务,2015(6).
  [2]姜明月.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典型问题探究[J].智库时代,2017(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29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