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色工业的驱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晶

  绿色工业将在各相关部门的综合驱动下,变成现实。
  
  工业高速发展是把双刃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毋庸置疑,对资源的破坏不容小觑,尤其近年来传统工业生产对经济造成的能源消耗与GDP贡献率之比越来越大。有数据表明,我国工业对GDP贡献率超过44%,而能源消耗却占总能源消耗70%以上,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4.4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
  政府将如何指导工业降低能耗?科研部门如何通过技术改变现状?企业作为主体又该发挥哪些作用?这些都是摆在中国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专题论坛”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职能部门联动引导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第十二界高交会部长论坛上表示,在未来“十二五”规划中,工信部将把实施工业信息业转型作为总体目标,将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服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并将鼓励三网融合、物联网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同时将继续支持对家电回收等节能减排项目推广。促进工业绿色化发展的意图与方向十分明显。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则从具体的政策层面给予更加详细的解答:目前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正在致力于强化规划的指导,其中在做的规划包括“两型工业的规划”、“工业节能的规划”、“固体废用的规划”、“环保技术装备的规划”等。这些规划构成两型工业的规划体系,也将成为指导工业绿色化的指导性文件。
  节能减排无论是管理的创新,还是结构的升级,最根本的要依靠科技力量。高东升透露,工信部会加强与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交流和合作,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对成熟的技术采取政府财政补贴。
  
  科研部门集体发力
  
  作为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与中科院并称“两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我国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成为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绿色过程工程研究领域主要开拓者之一张懿认为,要解决人类经济系统无限的需求和生态系统有限的供给之间的矛盾,需要依靠循环经济。张懿透露,他们很快就会联手一家汽车企业,共同研究怎样把锂电池进行循环再制造。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认为,资源再利用是一个节能降耗非常有利的手段,利用技术手段,对废铜和废铝等有色金属的回收再利用效益可观。据估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再生资源利用量达到6.53亿吨,节约标煤7.3亿吨,再生资源就节约1.3吨的煤,实现产值1900多亿,产能2000多万标煤,使用一吨废钢就可减少3吨的矿石。
  此外,工程院为餐厨垃圾降解提供了市场化解决方案,即将泔水上层油的部分提炼出来做生物柴油,而下层的水部分,就可以拿来做沼气制肥。
  中科院的秦伟在具体技术层面进一步解析了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卓越贡献。他单拿动力机械节能举例说,在我国相对来说,在这方面技术比较落后,如果利用一些现代化高技术,一般可以提高20%-30%的效率。
  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无论是在节能还是在减排方面,先进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显而易见。
  
  企业主体快马加鞭
  
  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固然是工业绿色发展的有利条件,而在这条绿色之路上起到主体作用的还是企业自身。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作为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该公司副总经理赵友安谈到,近年来公司各项业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每日水处理能力600万吨,污水处理量达到20万吨,废弃物处理能够达到1万吨,年处理固体废弃物320万吨。在十二五期间,公司将在传统工业制造业的重要领域内推广节能服务。
  高东升对企业的积极参与表示肯定:新技术的研发要以企业为主,而银行、金融、信贷资金可以积极参与。为保证社会资金正当投入,工信部与银监会、证监会、财政部正在研究和酝酿一些新的办法,努力开创靠市场的力度推动节能减排的康庄大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3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