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证券业发展历程及与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30年的证券业的探索与发展,我国证券行业经历了辉煌与低谷,尽管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与困扰,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仍值得瞩目。
  关键词:证券业 证券公司 国债327事件
  
  1.新中国证券业的起源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中国证券市场上主要是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中国的证券行业也陷入了停滞阶段。
  直到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中国内地证券行业以及证券公司才开始了真正地发展。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2. 中国证券行业发展
  随着1993年一1998年,中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管体系初步确立,从早期的区域市场迅速走向全国性统一市场。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陆续出台。市场得到较快发展。
  但是在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中出现过很多问题,甚至是严重的事故,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偶然和必然的原因,正如95年的国债327事件正是我国在证券业发展中发生过的一起较为严重的事故。
  1990年以前,当时我国国债发行极难,国库券一直是靠行政分配的方式发行的。国家为了增强国债的流动性,效仿国外的经验,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了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但是当时的期货合约的设计存在着一定问题,每一张期货合约对应一份国债,而且在期货合约到期时,是不允许空方进行方向交易来对冲头寸,只允许以现货交割,但是当时的国债发行规模并不大,因此如果期货合约的头寸过大时,有着一定的到期无法交割的风险。这正是国债327事件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1995年时,国内通货膨胀率极高,因此国债的收益率不足以弥补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因此万国证券联合辽国发,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而另外一边,当时的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经开),隶属于财政部,有理由认为,它当时已经知道财政部将上调保值贴息率。因此,中经开成为了多头主力。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当日,中经开率领多方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管金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收盘前八分钟时,做出避免巨额亏损的疯狂举措: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做空国债。1995年2月23日16时22分13秒,310327从151.30跌到147.50,16时22分13秒到收盘的交易量为2112亿元,是现券247亿的8.6倍。最终中经开亏损40亿,万国证券大赚,但是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最终以万国证券亏损60亿告终,万国证券破产。
  这场事件直接导致了国债期货的交易试点的暂停,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这场事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没有市场真正需求的时候国家推行国债期货的发行,而且在期货合约的设计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造成了中经开“多逼空”行为,从而造成了中国金融期货试点的失败。这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尚不成熟,还有待发展。
  3. 国内外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从市场规模来看,美国股票市场规模是我国的7倍,证券化率(股市市值/GDP)是我国的2倍,上市公司家数是我国的3.7倍,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存在较打差距。
  同时,从一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也可以看到一国证券行业发展的状况,美国投资银行采用集团化模式,业务多元化,利润来源多样化。在美国投行的利润来源中,经纪、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成为主体,基于资产证券化的衍生产品业务规模占一定比重。而中国证券公司因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业务种类少,核心利润来源于经纪和自营业务,资管、投行等中介性业务比重很低。在产品品种方面也存在结构失衡,股票、债券、基金发展不协调,衍生产品匮乏,缺少风险对冲产品。在分业经营体制下,大型券商并未形成像美国五大投行那样在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
  在监管方面,中美两国存在显著的差异。美国采用的是双重多头金融监管体制,即伞式监管与功能监管并行的模式;监管主体包括财政部在内的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各州的金融监管机构、交易所等,构成了复杂的多层次的监管体系。由于美国的双重多头金融监管体制中的监管主体较多,所以监管权力相对分散。而我国证券业则采用集中型分业监管体制,主要以国务院下属的央行、财政部和证监会为监管主体,并以强调资产流动性的净资本指标为核心进行监管,监管相对简单而且权利比较集中。
  总结:
  中国证券行业起源时间较短,发展相对于国外,尤其是美国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走过不少弯路,甚至造成过很多恶劣的事件,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行业从兴起到发展进而到繁荣必经的过。,未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开放,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也将逐步趋近国际水平,在这一个过程当中作为证券行业的中介部门的证券公司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及证券公司积极上市融资扩大规模,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拓展投行的业务范围,与国际接轨,从而能够产生几个较大的证券公司作为行业的巨头,将会对我国证券业发展和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美投资银行比较及未来发展趋势》周 晖
  2、《中国证券市场规范与发展历程》李清爱 科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2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