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我国庞大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管好规模日益庞大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仍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仅给国有资产的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而且使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加大了政府运行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位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只重视抓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而忽视了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导致这部分资产在利用和管理上出现漏洞。
  (二)国有资产产权模糊,资产配置不合理
  原则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应该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但实际上,目前仍实行的是分散管理体制。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不完善,没有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相关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和配置资产时,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造成配置标准不统一,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资产管理与配置管理脱节,管配置的不掌握资产的存量情况,管资产的不了解资产的配置情况,导致“出口”管理与“入口”互相脱节,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投资,由于投资和占用的无偿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无计划或计划性不强,盲目攀比,使资产配置不合理,造成单位间办公条件和福利的苦乐不均。由于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管理部门优化配置、调剂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管理,对使用情况又疏于考核,所以,不仅设备重复购置严重,还造成资产闲置,利用率底,损失浪费严重。
  (四)管理体制不完善,资产流失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统一而又有权威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缺乏普遍强有力的约束制度、手段与规范。从宏观上讲,财政等部门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管,但实际工作中存在资产管理的真空地带。管理权和使用权分散在相应的各职能部门中,管理标准、口径、方法不统一,管理责权难以划分,部门之间不易协调,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脱节。“非转经”行为引发国有资产流失,存在着盲目投资、产权不清、管理混乱、收益分配向个人倾斜等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门单位为了多给职工发奖金、搞福利,总是将尽可能多的剩余国有资产对外经营,形成经营收益,但由于“非转经”后产权归属不清,使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容易造成流失。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投资收益均被单位视为集体所有,甚至作为福利,进入单位的“小金库”,背离了“非转经”以弥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初衷。
  (五)国有资产帐实不符
  在传统管理体制之下,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不记提折旧,导致资产账面原值与现值存在很大差距。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实行会计集中代理核算的地方,由于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脱节,加之人员素质、责任心以及核算软件的缺陷,有些连资产明细账(台账、卡片)也不设,更谈不上资产账账、账实、账卡核对,造成国有资产所反映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定期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帐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造成帐实不符。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单位领导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
  各单位应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
  (二)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庞大,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不可避免的要通过层层委托代理进行管理,伴随着这种委托代理关系而来的即委托方与代理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要在现有的体制下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只能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而信息化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信息化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用标准化的数据和业务操作流程,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国有资产的管理状况。首先,信息化有助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更合理的配置。通过国有资产的信息化,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各单位资产占有和使用情况、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情况,简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杜绝随意购建资产的行为,使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其次,信息化有助于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是加强财务监管,堵塞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通过管理审计和跟踪监督等,能有效降低或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非客观因素影响,保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规范化,有效防止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流失。再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闲置浪费。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国资监管部门可以随时了解资产的变动情况,对资产进行适时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闲置或浪费国有资产的情况,加强国有资产的调剂或调配,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分布,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和保值增值。
  (三)制定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有关部门应尽快对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以形成比较系统和完备的管理法律体系。1、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分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切实做好各项资产管理工作。2、建立干部职工工作调动国有资产交接制度。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调动的,财政部门要监督其个人经管的国有资产进行交接工作。建议单位领导人上任时与离任领导人之间在财务部门与资产使用管理部门的配合和财政部门的监督下必须对单位的资产进行盘点,验证帐面各项资产是否真实存在,以及资产的存放地点和使用状况等情况,使现任主要领导人对单位的国有资产有一个大概了解,从而为现任单位领导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考核离任领导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3、建立国有资产购置、报废、处置及“非转经”的审批制度。特别是对国有资产的处置,包括投资转出、报废、出售等,均要报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处置。4、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清查盘点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盘点工作一年至少进行一次,及时清理账外资产,收回被私人无偿占用的财产,从而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5、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外部监督机制。在财政部门主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同时,强化以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为主的的各种形式的监督,审计部门每年必须递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专题报告。
  总之,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以及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在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一定能逐步走向正规化和规范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4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