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心理咨询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淑英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各自遵循不同的规律,适用不同的方法,但二者也有共性。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借鉴引入心理咨询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创新,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234-01
  
  1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1 教育理念陈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把学生当做“社会人”,片面强调其政治教育功能,即把单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而忽视了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竞争意识、独立意识、自由观念进一步增强的社会发展趋势是相悖的。这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被物化并按一定标准来打造;在教育实践中偏向以管理为本、以知识为本。
  1.2 教育内容远离实际
  教育内容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变化。当今的大学生早已不是思想政治理论型塑的模子了:受市场经济冲击下复杂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大学生对传统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降低,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社会责任感、社会义务感淡漠,见利忘义行为增加,人际交往中功利性和实惠性的盛行,有的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现在的大学生一般从小就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养成了任性、依赖、骄横的心理,但自主、自立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又比较弱,自我控制能力、适应生活能力比较差,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存在压抑、自卑、孤独、逆反、焦虑、嫉妒、苦闷、恐惧、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以及各种神经症、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和行为问题等。
  1.3 教育方式机械、简单
  过于注重单向性灌输式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者看做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把受教育者仅仅视为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教育客体,片面地突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强制压服的现象,受教育者成为没有独立性、没有自主性、缺乏创造性的物质客体。
  
  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1 发展学生个性
  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共性又要注重个性。大学生由于先天基础和后天成长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性格态度、社会关系、社会阅历、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都不相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充分考虑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把学生当做有自由思想、有生命尊严的现实的人,因材施教,给大学生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
  2.2 塑造健全人格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此时思想不稳定、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同时自我意识与独立性逐步增强,又易于接受外界的影响,可塑性强。这是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格教育的顺利过渡,对个人或群体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是极其重要的。事实证明,此时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人格、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其人生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2.3 维护心理健康
  大学生处于成人初显期,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挫折承受力不强,许多人又离开了家庭,在自我意识方面有很大的冲突,包括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亲密与孤独的冲突等。他们还面临许多社会方面的冲突,如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经常陷入人际关系和情感的困惑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
  
  [作者简介]张淑英(1981―),女,浙江台州人,讲师,研究方向:礼仪文化、公关实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0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