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瑞宝 曹红卫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不断提高。在深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结构、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地域投向和产业投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化。中国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生产结构和生产关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伴随着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带的沿海开放经济大省――山东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深入分析和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在山东省的发展趋势、积极调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对促进山东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一、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1.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独资企业成为外商直接投资青睐的方式。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山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1979-2006年期间,山东省累计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4754个,合同金额1334.7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652.5亿美元,1992年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省利用外资总量中的比重均保持在90%以上,成为我省利用外资的最主要渠道。2006年全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030个,实际到位资金突破100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26.5%,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经历了一个合资和合作企业比重逐渐下降、独资企业比重逐步上升的演变过程。1979-1998年我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是中外合作企业。从1999年开始,外商独资企业取代中外合资企业成为外商来鲁投资的主要形式,在利用外资总量中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2006年山东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4030个,其中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分别占26.1%、2.0%、71.8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高达78.2%,成为越来越多外商青睐的投资方式。
  2.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来源的地域结构相对集中。随着山东省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外企业与我省进行经济合作的愿望不断增强。2006年全球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山东省进行投资。实际投资额前10位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是韩国、香港、美国、日本、维尔京群岛、台湾省、新加坡、加拿大、德国和澳大利亚。这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投资资金总额占外商来鲁投资总量的90.6%,其中韩国和香港实际直接投资总额达到57.9亿美元,占山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近六成。我省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于亚洲国家和地区,来自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相对较少,资金来源比较集中。
  3.半岛沿海经济区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首要选择。外商直接投资在我省的地域选择更倾向于沿海地区。目前,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虽已遍布全省17个地市,但是在青岛、烟台、济南、威海、潍坊等城市相对比较集中。1998――2006年期间,半岛城市群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5958个,占全省总量的84.0%,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59.53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85.7%,其中2006年半岛沿海经济区共批准合同项目3478个,占全省总量的86.3%,实际利用外资86.7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86.7%。山东省17地市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沿济青高速公路和胶济线从半岛沿海经济区向内陆经济区逐渐递减。半岛经济区成为我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
  
  二、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1.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将呈现出膨胀型的波动性。从省内情况看,外商直接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06年江苏和广东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分别为174.3亿美元、145.11亿美元,是我省的1.74倍和1.45倍,我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江苏和广东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山东经济总量中所占得比重较低一直在6%以下,山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及宽广的投资领域、东北地区提供的产业支撑、江苏、广东等外资企业的的累积示范效应都会对我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未来10-20年内,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膨胀型波动性将更加明显。
  2.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将趋于稳定,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规模将不断扩大。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最先到鲁投资的大都是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磨合,山东省对韩国、香港、日本、台湾等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替代和互补作用将逐渐减弱,周边国家在鲁投资将平稳发展。从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规律可以看出,全球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告一段落,国际直接投资热点将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3.投资主体将进一步优化,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20世纪90年代中期,山东省调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以后,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规模和效益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2000年我省规模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企业只有1740个,跨国公司为了尽快占领我省资源和市场,加快了向我省投资的步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到2006年规模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企业的数量达到5227个,是2000年的3倍。
  4.外商独资方式的比例将不断增大。1979―1998年期间,我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是中外合作企业。随政策透明度的逐步增加和国民待遇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对其投资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从1999年起,外商独资企业取代中外合资企业成为我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并且所占比重不断上升。1999-2006年期间,山东省共与外商签订直接投资合同项目33197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4.1亿美元,中外合资企业所占比例下降为24.1%,而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上升到了68.8%。五年过渡期后,外商投资战略的调整更加明显。
   5.在地域投向结构中,外商直接投资将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化趋势。半岛城市群是黄河经济带与环黄海经济区的日韩等发达国家经济交流的主要门户,山东半岛的区位优势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地域选择方面重新进行调整,外商投资企业向半岛城市群集投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1998年,半岛沿海经济区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是鲁西内陆经济区的4.9倍,到2006年这一差距扩大到了6.3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推进,半岛城市群除了承接日韩产业转移以外,还将承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半岛制造业基地假设必将对外资企业的地域选择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多的外资会投向这一地区的相关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集中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6.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投向将进一步高度化。加入WTO后,我省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在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加大。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将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将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在我省的产业投向呈现出进一步高度化的趋势。2000年我省共批准合同项目2728个,在三大产业的比例为3.9:85.6:10.5,而2006年这一比例调整为1.4:81.4:17.2,第一、第二产业分别下降了3.5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非物质消耗型的第三产业上升了7.7个百分点,投资于我省第三产业的企业不断增多,三大产业投向呈现高度化的趋势。
  
  三、山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性建议
  
  1.加强引进外资的政府规制,实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第一,强化政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的组织、协调、引导各地市的招商引资工作,避免地方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过度、无序竞争会对内资产生挤出效应。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必须坚持制定和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相关市场结构的分析标准、经济安全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依法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我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安全。第三,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针,改变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错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让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解决招商引资中的细节问题。
  2.优化资金来源的地域结构和主体结构,减小外商直接投资的波动性。根据我省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的趋势,在资金来源的地域结构上我们应该实施“巩固周边、扩大欧美”的招商引资战略。利用我省“鲁日韩环黄海经济区”这一特殊地缘优势确保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在鲁投资平稳发展。加大对欧美国家企业的宣传力度,吸引欧美地区的大型跨国公司前来投资,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实现经济技术的合作及优势互补,分散资金来源过渡集中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风险,减小外资来源的波动性。
  3.积极引导外资产业投向和地区投向,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是今后利用外资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政府应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努力营造适合于外商直接投资的体制环境,在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合理、有序地引导外商的产业投向和地区投向,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社科部
  
  参考文献
  [1]乔翠霞.外资与山东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和对策建议[J].山东社会科学,2006,5:107-110.
  [2]黄瑞宝.山东省工业化进程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5-79.
  [3]于建霞.外商直接投资与山东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山东经济,2006,4:105-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4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