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反贫困与建设小康社会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孝胜
摘要:三峡库区是中国连片贫困地区,有近百万农村移民,由于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人力资源素质低下,依靠传统的经营模式很难致富。三峡库区应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快速发展,赶上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在揭示三峡库区贫困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三峡库区小康社会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三峡库区;反贫困;小康社会;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115-03
一、三峡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三峡库区地理位置。 三峡地区地处长江上游,西迄重庆,东止宜昌,北靠大巴山脉,南临川鄂山地,在北纬29°~30°,东经106°~112°区间之内,总面积约为5.79万平方公里,96%以上都是丘陵和山地。全区地域横跨重庆市的巴南区、渝北区、江津区、长寿区、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万州区 、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和石柱县,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巴东县、宜昌市的秭归县、宜昌县、兴山县和西陵区,共涉及20余个区县。三峡大坝兴建后,这些区、县已不同程度地遭受长江水的淹没。同时该区域形成一个横跨重庆、湖北两省市长达662公里,面积达1 084平方公里的巨型水库,因此,该区域通常被称为“三峡库区”。
2.具有良好的自然和社会发展基础。三峡库区北接陕西、四川,东临湖北、湖南,南界贵州、西倚重庆,历来是渝东、陕南、鄂西、湘西、黔东北的物资集散地和水陆交通枢纽。三峡库区是长江中上游开发潜力巨大的自然资源富集区。据查明,三峡库区有各类植物资源4 000多种,各种动物800多种,栽培植物近千种,珍稀动物数十种,柑橘、中药材及草食牲畜资源在全国有明显优势。长江干流自西南向东北穿越,分布长江支流40余条,水利、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较大,尤以天然气、岩盐最为丰富,其中,已探明天然气储量3 700亿立方米,年产气40亿立方米,是全国四大天然气田之一。库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在内的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多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 300多个景点。三峡库区成库后,原有的多数景观不会淹没,还新增一些景点,库区山川更加秀美,高峡平湖的壮观景色已展示在世人面前。
3.该区域是国家移民资金的重点集中和国家政策关注的热点地区。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工程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向长江经济区纵深地带的推进,地处中国东西部结合地带的三峡库区的区位优势已十分明显。该区域也愈来愈受到国家、政府和世人的关注。国家开发性移民方针确定之后,国家通过移民,建设一个文明、富饶、可持续发展的三峡库区已成既定目标。因此,国家已将整个三峡库区列为开放地区,全国各地的对口支援项目源源不断地进入库区落户,达万(达川―万州)铁路、万宜(万州―宜昌)铁路、五桥(万州区)民用机场、万宜(万州―宜昌)、渝万(重庆市―万州)高速公路已相继投入建设和使用,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在三峡库区设立分支机构。城市(镇)迁建规模巨大,已成为一片投资建设的热土。
4.该区域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和古代巴楚文化积淀区的重要部分。根据世界各国修建大型水库的经验,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非常重要,三峡工程久议不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库区生态及环境保护。三峡工程完工后,库区的生态及环境保护始终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实现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问题。同时,该区域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古人类文化遗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沿长江三峡库区段,顺水而下,有丰都鬼城、涪陵石鱼、忠县石宝寨、万州太白岩、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巫山神女峰、巫溪宁厂古盐址、悬棺,长江三峡,秭归屈原祠、昭君故里等胜景;从近年的考古发掘看,该区域内各县区均有重大考古发现,是古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因而,为这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
1.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散居地。三峡库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重庆库区15个区县中,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10个,市扶贫开发重点县两个,绝对贫困人口64万,占全市总量的 70%,相对贫困人口193万,占全市总量的70%。2008年,重庆库区中部和腹心10个区县(自治县、市)GDP为795亿元,仅占全市总量的15.60%,人均GDP1 1 661元,仅为全市人均水平(18 025元)的64.7%。三峡库区有少数民族近65万人,共有除汉族外的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整个三峡库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和分散地之一。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有土家族、苗族等,如重庆市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有少数民族35.02万人;湖北省巴东县少数民族21.37万人。此外,少数民族在1万人以上的有:万州区有少数民族2.06万人;丰都县有少数民族1.18万人;忠县有少数民族1.33万人;奉节县有少数民族1.27万人。 三峡库区由于深居中国内陆腹地,被称为“边、远、山、穷、库”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状态比较突出,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活水平不高。
2.三峡工程的主要淹没区。三峡库区应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涉及搬迁,淹没面积大,动迁人口多,工矿企业、事业单位搬迁任务繁重。三峡成库后,库区地域主要在重庆市,将淹没或基本淹没县城5座;部分淹没城市和县城4座、集镇113个;库区静态移民71.49万人,动态移民107万人;淹没耕地33.3万亩、房屋2 276万平方米,直接受淹人口57.31万,其中城镇人口 32.33万,农村人口 24.98万;工矿企业1 392个、水电站96座,变电所7处,以及公路597公里,桥梁53座,高压输电线1 169杆公里,通讯线3 381杆公里,文物古迹184处。
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三峡库区土地总面积为57 916平方公里,库区总人口为1 774万,平均每平方公里308人,其中长江沿岸是人口密集区,每平方公里在600人以上。万州区、涪陵区及十多个县市都分布在沿江的狭长地带上,作为一个山区这样高密度的人口,早已超过其环境容量的承受能力。 库区耕地肥力不均,产出率不高,土质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加之水库淹没耕地损失,人地矛盾紧张状况将进一步加剧。仅近几年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就达0.66万公顷,水土流失量达974.12万吨。更可怕的是,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水土流失,进而加快水库淤积,缩短三峡工程的使用寿命。
4.区域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支撑不足。三峡库区正处于由温饱向基本小康的转型期,多数县财政困难,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0美元~550美元左右。库区产业发展基础差,结构矛盾突出。三产业结构为23∶39∶38,多数区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在移民迁建过程中,大量工矿企业关停并转,重庆库区淹没工矿企业1 397户中关破重组减少1 008户,占72%,仅保留389户。除主城7区外,库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总产值,仅占全市的30%左右;库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城镇化水平仅为20%,比全国低20个百分点,比全市低16个百分点。
5.库区基础设施条件差,瓶颈制约依然存在。三峡工程在长期的论证决策过程中,国家没有在三峡库区布局大中型建设项目。库区基础设施条件差,现有公路等级低,对外出境通道、县际之间、县城与乡镇之间交通不畅,缺乏骨干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34.2%,还有324万农村人口和部分城镇人口饮水十分困难。农村电网薄弱,供电质量可靠性差,网损大,电价高,人均用电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 左右。市政、环保设施基础差,功能不健全。电话普及率低,广播电视尚未完全覆盖,信息不灵。三峡库区受淹没的基础设施复建按“三原”标准补偿,标准普遍偏低,半淹城镇的功能恢复问题突出。
6.社会就业矛盾突出,移民安稳致富面临困难。由于三峡库区产业“支撑不足”,导致地方财政收入更加困难,位失业率增大,库区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需要拓展;搬迁企业实行关破重组或效益低下造成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城镇建设占地形成的失地移民,多数缺乏技能,就业和生计问题突出。据了解,三峡库区区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一般都在5%左右,有的高达8%以上。目前,已安置移民的住房条件普遍改善,绝大多数移民的生产条件得到落实,能够安居乐业,库区移民基本稳定。但是,由于移民安置环境容量不足,安置条件较差,还存在安置不稳的隐患或面临生计的困难。
三、建设三峡库区全面小康的对策思考
1.加快发展,消除贫困。抓住和用好三峡移民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促进三峡库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加快实施《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坚持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使三峡库区区域经济水平跟上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努力实现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经济振兴。从三峡库区区域的特殊性和长远利益考虑,重庆市已制定“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可采纳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设立三峡库区经济特区的建议。
2.转变库区经济增长方式。要实施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用现代化企业制度优化库区经济所有制结构,以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来吸引外来资金和投资者,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其次,重视投资效果。经济增长主要因素是投资效果,没有投资效果经济增长就无从说起,更谈不上持续发展。要产生经济投资效果,就是要有一个规划,合理使用资金。库区的投资来源是多渠道的,主要有国家投入和移民资金、项目资金、外来资金、民间资金等。因此要充分组织和使用各类资金,使之持续性。最后,合理配置资源,改变其增长方式,就能产生极大的经济效果,使该区域人均产量和产值都有所提,重视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就是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思路。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库区走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确立符合当地特点有前瞻性的产业发展战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牵引,以人才资源为依托,确保经济发展不断上新台阶。库区农业要立足于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结合库区的地区特点来发展特色农业,突出产业的比较优势。库区的工业必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加大对现有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制药等优势行业,进行技术改造,优化资源组合,使库区工业的地区结构和产品结构在调整中得以优化。库区发展第三产业所具有的自身优势,以旅游业为龙头,充分利用旅游优势,带动交通、邮电通讯业、金融、房地产业、教育卫生等,促进库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库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一是城市为空气污染严重区域,要完善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推广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试行大气致酸物质的总量制和单项排污收费制度,加强规划,逐步将城市内污染严企业单位关停或搬迁,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二是保护水境,防止水污染。库区是江河水域重要区域,应以城市为心,实施区域河流式河段的综合整治,减少污染物质的排量,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基础设建设投入,有效地保护区域水环境。三是加强城市环境化。对城市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管理,开展固废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的产业工作,运用经济和行政手严格控制固体废物的排放,推进城市环卫的科学管理。
5.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进程,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三峡库区劳动人口科技文化水平低是落后贫穷的原因之一。因此,农村扶贫开发必须与控制人口、发展科技和发展农村教育相结合。一是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鼓励少生优生,禁止痴、呆、傻人生育,彻底改变“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二是要重视人才、保护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三峡库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脱贫致富的前提,三峡库区的经济开发归根结底是人的智力开发。因此,反贫困行动实质是对人力的一种投资。其主要途径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开展专业技术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由于三峡库区本身贫困,依靠自我投资很不现实,也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应广开融资渠道,形成政府投资、吸纳外资、民间投资和私人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主体格局。
6.加强城镇化建设,促进库区全面小康。对于像三峡库区这种农业比重大、人力资源素质低、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对于提高库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至关重要,也是促进库区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根据三峡库区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我们认为发展地域文化主导型城镇,是三峡库区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因为三峡库区具有浓郁、厚重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以及悠远、闻名的三国文化、巴楚文化等历史文化渊源,地域文化十分突出。而这种模式的特征正是以一种得天独厚、底蕴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基础,经过充分发掘,增强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扩大城市的文化内涵,形成不断升值的、开发回报无限的文化资源产业,由这种产业吸引大批文化人的聚集,形成完整和谐的富有地区或民族文化特色的小城镇。通过这种地域文化主导型城镇的建设,提高库区人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通过城镇化建设,提高库区劳动者素质,带动库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库区达到全面小康。
参考文献:
[1]陈孝胜.三峡库区反贫困与人力资源开发对策[J].生态经济,2010,(10):62-74.
[2]刘秀光.导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政策性因素[J].生态经济,2007,(8):126-128.
[3]韩春.中国农村贫困的新特征及反贫困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0,(3):165-167.
[4]花永兰.中国反贫困制度创新与实现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220-221.
[5]刘志文.重庆市三峡库区贫困现状与反贫困的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7,(11):100-104.
[6]廖富洲.中国特色反贫困的基本特点及完善思路[J].学习论坛,2011,(2):37-41.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Countermeasures Well
CHEN Xiao-sheng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ollege,Wanzhou 404000,China)
Abstract: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s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s of China,there are nearly one million rural migrants,because people will be less,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weak economic base,low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relying on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is difficult to get rich.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should seize the historic opportunity to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building a well to catch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country.Using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reveal the basi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poverty proposed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anti-poverty;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strategy
[责任编辑 吴明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3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