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中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丽琴
摘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提倡绿色,作为能够反映环境成本,披露环境状况的环境会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会计目前在中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要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还需要一个过程。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环境;会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082-02
一、环境会计概述
1.研究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达成《哥本哈根协定》,该协定称:全球应当在2050年前将排放量减半,富国应当在这个时间内减少至少80%排放量。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当比“通常情况下”低15%~30%,即要考虑能源消耗与经济产出的比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节能减排的压力非常大,在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企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不仅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环境信息,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使命问题上,也需要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
2.环境会计的内涵。环境会计是环境学科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性学科,又被称为“绿色会计”,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平衡人工资本和自然资本,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是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它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效益和损失进行计量、报告与控制,以期达到改善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的双赢效果。因此,环境会计无论对于企业、社会,还是对会计本身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中国发展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界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对环境会计框架构建、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核算、环境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环境审计、环境管理会计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每位学者所研究的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对环境会计的理解和认识,某些研究也相对比较完善,但是整体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并不像财务会计一样完整,而且设置环境会计的企业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加之部分企业对环境会计认识不够,所以虽然环境会计在理论界研究成果已经比较多,但是应用于实际的并不多,故而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有助于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有效实施。
2.环境会计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在中国有比较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也有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但现阶段中国却缺乏与环境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没有把企业的污染纳入会计核算,使得虽然企业总体的环境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有一些企业视法律制度而不顾,肆意的排放污水和废气,使环境问题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所以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与环境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例如中国对资源环境的征税条件等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现阶段中国只对部分级差收入差异较大,资源较为普遍且易于征收管理的矿产品和盐征收一定额度的资源税,而对其他的资源利用及环境破坏还没有进行征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将越来越重要,所以使得完善与环境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3.环保立法和社会监督缺乏力度,缺少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尽管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企业不会自觉地转化为行动,即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去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以及社会监督,大多数企业目前仍然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破坏而自觉地增加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大多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不愿意主动向社会披露这方面的信息,怕损害企业的环保形象。
4.科技发展水平难以支撑环境会计发展。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会或多或少的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何使现有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处理好企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的关系,是我们现阶段要解决好的问题。科技是发展的助推器,西方国家的快速发展依靠的正是科技的力量,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则是更多的积于高投入成本之上的,科技含量相比还较低,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缺少了科技的力量,这个转变是无法实现的。和西方国家正比,中国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我们需要大力提高科研水平,提高企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促进经济快速向集约型转变,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发展环境会计的意义所在,同时也是促进中国环境会计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三、促进中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对策
促进中国环境会计实施,不仅是会计问题,也是环境和社会问题。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国外办法,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推行环境会计实施,发展节约经济、循环经济,努力做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组建专门机构,加大理论研究力度与深度。着手实施环境会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务之急是成立专门机构,研究理论,确定准则。环境会计涉及多门学科交叉。因此需要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对环境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企业行为规律、产品市场规律、价格体系变动、会计核算项目、法律体系变动等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深入研究宏观环境会计与企业环境会计的协调。建议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尽快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与国际同类研究接轨,并形成统一的环境会计计量标准,开创中国环境会计研究的新局面。
2.建立和健全环境会计制度、准则体系。环境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含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企业到社会,从资源到环境,从宣传到立法等,方方面面都要系统研究。环境会计制度体系的核心是要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建立环境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规范成配套。环境会计制度依据环境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对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计量方法、信息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实行统一规范,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建设环境会计制度,就要建设与环境会计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体系。因为,一旦全面推行环境会计制度,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强制性规定企业对环境资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考虑到企业的运行模式差异,建议可将上市公司列为环境会计实施的先行者和主体。通过试点解剖,在完善环境会计制度之时,摸索其他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至少有环保审核制度、传统会计信息与环境会计信息的融合与协调制度、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环境会计人员在岗教育制度、环境会计奖惩制度等等需要建设。
3.加强环境会计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将环境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加强对环境会计的宣传教育,从最基础的社会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建立并实施环境会计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跨世纪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建议国家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在培养公民的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时,加强环境意识教育。除了对全民进行环境意识宣传外,更应该对现有的企业的决策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环境会计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对企业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培训。
参考文献:
[1]许家林,王昌锐.论环境会计核算中的环境资产确认问题[J].会计研究,2006,(1):25-29.
[2]郭晓梅.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张英.构建中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理论框架[J].学术交流,2005,(3):132-135.
[4]高山.环境成本核算与应用问题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6):44-48.
[5]杨靖,杨书臣.日本环境会计的新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5,(3):46-49.
[责任编辑 陈丽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3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