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革新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 妍

  摘要:几十年来英语教学终于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普及。在英语教学遍地开花之时,大学英语教学也步入了它的繁盛期。纵观大学英语教学历经了几十载的浮沉现状后,从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地分析了其存在问题的成因,并且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革新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革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320-02
  
  历经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校园英语教育终于在今天达到普及,上至莘莘学子下至入学儿童,每一个人都在“英语热”的氛围中追逐着“二外”,感受异国语言的独特魅力。中国加入世贸,英语这一官方语言在民众中的流动性也随之加速。作为时代先锋的高等院校将英语教育列入日程,将其纳入公共科目,可谓是调剂大学课程“术业有专攻”单一性的润滑剂。英语的加入不但适合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使得大学生在掌握一门外语时也拥有一个进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通行证。高校的英语教育有了深度,广度的深层完善,给在校学生寻找到一个英语学习的基地,它提高了中国高等人才的综合水平,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
  一、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可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在英语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它内在的不适之处也渐渐浮出水面。多数高校公共英语在一、二年级开课,而这正是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型期,也是被压抑的精神最为放松的时期。因此,大学生们很难用中学时代那样的精力去学习英语,这就出现了公共课程英语教育的“华而不实”,所谓“华”是指作为学生的第二种语言,它有一层神秘而美丽的光环;“不实” 则是说纵然如此,但学生并不会倾其所能去学习这门和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所以,英语教育很难“名副其实”。这不难理解。在大学生临近毕业进行双向选择时,无论就读学校的英语课质量如何,无论学生付出多少,都要面临英语水平过关这一考核,即CET。这已经是当代大学生择业时“几家欢乐几家愁”的重要因素。我们说,这不无道理。可如果细加分析,我们会发现,大学英语教育很难在短时期内编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去挖掘学生内在的语言能力,作为公共课,它自身无法摆脱学生学习情绪带来的种种束缚,CET考查的目的是衡量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因此它以汉语言的测试方式出现。可再看看学子们的应试策略,我们将感到困惑,那是词汇的累加,句型、句法的罗列,而全然没有“一通百通”。这种困惑来自测试者和应试者,也给我们的英语教育敲响警钟。
  由此不难看出,我们的高等学府里,作为公共课的外语教育存在着瑕疵,这种瑕疵不利于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现有高校英语教育的改革创新开展十分必要,可如果按此前进,将很难在短时期实现预定的目标,这就需要变革。这种变革不是单方面的,它要求整个英语教育量体裁衣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成因
  改革实现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必须主动接受英语教育,这是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艰巨任务。习惯了背诵诗文辞赋,被丰富词藻陶醉,有着深厚汉语底蕴的中国学生,从ABC开始就难免感觉到英语的枯燥。固然,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完美系统。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其渊源、背景,也就难以产生青睐它的情愫。小学、中学的英语学习都是在一种压力下,如同完成一项任务被动进行。加上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师偏重于学生成绩的笔试能力,而忽略了语言最大的作用――交流。所以,中学的英语也被称为“无声的英语”,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带着这种对英语的认识,在有所选择,可以降低认真度的情况下,多数大学生如释重负的忽略英语学习。学习主体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英语教育是其在高校难以取得成果的根本原因。
  另外的原因就是我们英语教育者自身了。每一个高校英语教育者都有良好完备的英语教学技能,这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大学课堂不可能以初高中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方式授课,它更重视师生间的互动,这正是英语教育中所需要的、必备的方式。但教师在台上以流利的英语讲述,而下面有些学生却如同“鸭子听雷”,课堂时间是短暂的,其结果是师与生、教与学不能完美结合。这种现象近期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还是存在的,如此下去,往往是学生怕上英语课。因为没看到成效,学生学习英语的情绪难以高涨,最终形成高校公共课英语教育的“滞胀”现状。究其是非会发现,除却产生因素,还有教育的方法问题,即应重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三、大学英语教学革新之我见
  如何在“快乐学习”成为时尚的时代里做到“快乐英语”,这是每个从事高校英语教育的教育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教学主体由施动与受动构成,当二者不能融合为一时,这种活动将不能顺利开展。高校英语教育也存在这种现象。要将公共英语教育变革得尽善尽美,首先应改变师生间的“长幼”关系。其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度,增强教师教学的亲和力。我们的教育让学生已习惯于一种被动学习,总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强迫自己,而失去了隐含的内在兴趣,语言不是依靠死记硬背便可以掌握的,英语有其形式上的优点,内容上的丰富,这些特点学生只有在仔细,认真变换常规学习态度后才可能认识到。这就需要最初的自制力,当这种自制力的量累积达到质变后,学生便可以从中获得审美感受。尤其是大学生,经历十几年“固定学习”后有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可以很容易走入自主学习。在大学里,学习氛围相对轻松,这更增加了“自主学习”形成的可能性,只要略加变换思维,改换学习方法,应能较容易渗透语言学科的内在引力,英语就真的会成为一个美丽的光环。仅有学生的自主努力是单一的,它需要不断点播,学习语言的路程是先坎后平,教师应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唯有如此,教与学很难完美结合的现状才能销声匿迹。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我们不能苛求英语教学实施“一对一”,但教师可以尽其所能营造一种能被学生欣然接受的“语境”,这不排除在英语课堂适当运用汉语或其他表达方式。我们的英语教育以英汉混用为大忌,认为它是不伦不类,其实不然。适当、风趣的母语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悟力,并且能够增加学生参与的自信心,能够给学习者带来容易感和成就感才是教师真正的教育技法。而且教师的成就不在于他有多大的内在含金量,而是通过他有多少人增加了多少含金量。如果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学生参与进来,教师的教学才算取得成功。英语的本质特点决定了掌握它不能仅仅靠耳朵,还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去配合,才可能将其融为系统,植根大脑。
  学习一种语言需要语境的营造,它包括来自学习者思维中迅速闪烁的语感,更重要的是指学习环境。在大学中,专业间被划分得十分清楚,因此想在某一学科领域渗入其他“流派”甚为困难,但也正是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让科学文化能够更好地铺展开来,包括英语教育。我们所拥有的英语语境现状不是非常理想,除了师生因素外,还离不开现有不完善的英语教学设施的建造。这种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需要一系列“投资”,它应包含物质,还不可缺少人文精神。文化氛围浓厚与否衡量着这个地域的文化基底,在多数高校里都会出现有关英语的各种竞赛,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想推广英语带动学生的英语学习,但我们还应正视它的效果,这毕竟只是少数人提高英语水平的平台,多数学生对此仍是“兴趣索然”与之“失之交臂”。因此,这种活动很难深入人心,其责任当然不能单纯归属于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其中看出它的不足,从而改变方法。在大学中,多数学生虽然不是专修英语,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所以,尽可能利用一些人力、物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余,以英语为花边镶嵌在大家的周围,既让学生感到新鲜,又让他们从中得到乐趣,从而渴望学习,这是快乐学习的基本原则,“大背景会让人感觉压抑,而点缀品则会使人记忆犹深”。学习英语的道理也正在于此。
  每一种事物的发展进程都有一个主导因素,高校英语教育的前行除了主观条件不断优化外,还有客观条件的推动和制约。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在世界逐步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其重要性愈加锋芒毕露。我们的社会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文化领域,都要求与世界同步。语言是交流的基底,同时也是这个星球上最美丽的符号,因此英语的重要性可谓“日趋走上巅峰”。中国并非每个角落都处在飞速前进的洪流中,所以对英语的认识也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东重西轻,南高北低。高等学府走在科学文化的最前沿,它在为社会输入这个时代的开拓者。如此重要的领域圣地,它有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态度,除了要自我认识外还需要政府或统筹者的外力施加。这是不可或缺的宏观调控。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有超越意识的认知力,学习一样如此。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大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这在为学生留有创造空间的同时也容易滋生安逸和惰性,所以必须通过宣传手段提升学子们的就业能力,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英语学习。据调查,在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加速了校内“无政府主义”的蔓延,这是在每一项改革中都不可能避免的弊端,只有“政府”加大力度才能得以制止其继续扩散。这样的“无政府主义”虽然仅仅是指学生圈中的某种散漫、厌学现象,却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会给整个社会带来难以预知的不良影响。既然,英语教育已提上高校的日程,并且是种必备的能力,那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层级都不可放松。
  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召唤着我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长足的进步,高校的英语教育无疑也要在这个充满考验的时代里接受冲击。“万事变则立”,这是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当我们的教育与我们的实际难以接壤时,只能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而不可以阻挡现实的前进步伐。只有高校英语教育不断改革完善,我们才能够让学生以轻松、快乐的学习方式感受英语的美妙,领略英语的独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6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