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大连软件外包产业:机遇与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琛琛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大连这样一个沿海城市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软件外包作为大连重点扶持的产业近些年来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大连现代服务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软件产业整体增速放缓,但对于像大连这样已经具备了相当基础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中心城市而言,危机所形成的产业资源更加集中的态势反而成为了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连软件外包;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047-03
一、大连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大连软件产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并以飞快的发展速度呈现出市场、企业、人才国际化的显著特色,软件产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今,大连市软件产业已经从十年前的年销售收入2亿元发展到超过300亿元,创造出68.2%的年均增长率,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探索出一条具有大连特点的软件发展道路。2008年,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销售收入实现306亿元,出口额实现10.5亿美元,增幅均在40%以上,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2009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30.5%,出口实现6.68亿美元,同比增长26.3%。
(一)大连的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共轭渤海湾,素有“京津门户”之称;北面背依东北大陆,腹地辽阔,堪称“东北之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大连位于环渤海湾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区两大经济区交汇点,产业资源和市场极为丰富。同时,大连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中心位置,与日本、韩国、俄罗斯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相邻,使大连很容易成为三大基地的“办公后台”。
2.气候及环境
大连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而且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中国北方环境保护最好、绿化最优的城市,素有“北方明珠――小香港”之称。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大连先后荣获了“联合国人居奖”、全球环境500佳等国家级有影响的荣誉。
3.交通条件
大连的交通体系发达完善,大连连接腹地的公路、铁路、海运系统相当健全。大连港与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和航运,是欧亚“路桥”运输的理想中转港;沈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爱大(大连至黑龙江省爱辉县)、鹤大(大连至黑龙江省鹤岗市)、庄林(庄河市至内蒙古林西县)等4条国家级公路以及各级公路联通,构成密集的铁路、公路网,沟通东北三疆及内蒙古东域;大连国际机场开通了119条航线,其中76条国内航线,国际和特别行政区航线43条。大连与15个国家、90个国内外城市通航,与36个国际和特别行政区的城市通航。大连市已成为海、陆、空联运的枢纽。
(二) 大连软件产业内部结构变化
1.产业模式
随着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大连软件产业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大连已经成为东北亚软件外包中心。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大连软件产业已经具备产业集聚效应,并运用这一集聚效应优势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
产业集聚和基地建设是某类或某些产业集中布局在相连的地带或某一轴线上的产业集聚现象,它既有产业的内涵,又有区域的内涵,是产业和区域的复合体。一般认为,产业集聚和基地建设最先是出现在19 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铁路和运河沿线,其后在欧洲西北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也出现了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是由若干规模较大的各种类型的高新园区和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连成一片所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地带。它可能是一个比较大规模的高新区与其周围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组成的集合体,也可能是由若干个高科技园共同组成的集合体,往往没有具体的边界和区域界线,一般表现为较广阔和狭长的地带[1]。
目前,大连市拥有两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大连开发区和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区。近年来,开发区和大连高新园区高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拉动大连市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位于大连市西南部星海湾畔的高教科研文化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内的大连软件园吸纳了大连几乎所有的软件企业。大连软件园先后被国家部委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及“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2006年大连被国家商务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大连软件园被授予国内首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称号。2009年荣获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颁发的“2009年第二届优秀产业园区”奖项、荣获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颁发的“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杰出园区”奖项;2009年10月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享有绿色奥斯卡称号的“联合国全球最适宜居住社区国际大赛金奖”。截至2009年年底,大连软件园入园企业507家, 外资企业比例为41%,其中日资企业所占比例为25%。包括Genpact、IBM、HP、埃森哲、松下、索尼、日立、NTT、TARADATA、Oracle、NEC、Fidelity、BT、瑞穗银行等在内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8家。大连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具备了相当的产业基础,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全市已有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近700家,其中外资企业近300家,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大连设立了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中心,使大连市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软件和服务外包最为集中的城市。2009年大连软件产业销售收入 400亿元,出口值 14亿美元;2009年大连软件园销售收入 202亿元,出口值8.6亿美元。
2.人力资源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几乎都是以人的发展作为基础和原动力,大连的软件产业也不例外。软件产业以人为本的特点决定了产业与人才紧密的依赖性,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才集聚,是大连软件产业能够迅速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连市是全国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比较集中的城市之一。现有全日制大学24所,包括全国知名大学如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在校学生21.8万人。有中科院化学物理研究所等中省直科研机构9所,其他各类科研机构200多个,有两院院士22人,科技人员27万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设有硕士学位授予点299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36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多年来,这些高等学府为东北三省乃至全国的各项事业建设输送了大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自身的大学城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
大连市成立了5所软件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和东软信息学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独立软件学院;全市高等院校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生已达5万人,与此同时,全市有100多家软件人才社会培训机构,年培训能力近1万人次。针对软件人才实际经验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大连市政府先后认定了一批软件人才实训基地,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创建了国内第一所软件高级经理人学院,并专门设立了IT教师培训资金,加强IT师资培训。在人才引进和稳定环节上,自1998年起,就对软件相关专业人才落户放开限制;2004年,制定了软件高级人才奖励政策,连续4年累计发放奖励资金达1.6亿元;2005年开始,连续4年组织软件人才国际巡回招聘活动,带领企业在国内外20多个城市、60多所高校进行人才招聘,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并收到良好成效。最近三年,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每年增长1万人以上。
二、经济危机对大连软件外包的影响与挑战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在不断扩展过程中导致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跨国企业为降低成本迫切需要加大外包业务转移内容。这要求离岸外包基地不仅能够完成数据录入、程序编码、后台服务等工作,还要参与技术研发、数据分析、战略咨询以及产品设计――这些被称为外包业务中最具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知识流程外包”(KPO)。如果把从事ITO比做是软件生产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那么,做BPO就是操作整条流水线,而做KPO,则是设计、建造流水线。
由于分包的产品不同,外包企业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并不相同。譬如一些以图文、设计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受到的冲击会更严重一些,因为这些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大连有中国服务外包基地之称,2009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连市软件外包业销售收入增长25.9%,出口增长25.5%。虽然从数字来看增速很高,但这是大连历史上增长的最低水平,所以金融危机对软件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软件外包作为大连重点扶持的产业近些年来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大连现代服务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但由于该行业对外部需求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全球金融危机给该行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008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大连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但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该行业已出现复苏的迹象。业内分析,金融危机下,为有效减少成本、规避风险,发达国家和企业有望将更多、更复杂、更高层次的业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交给交付能力和认证体系更完善的合作伙伴。而大连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瞄准高端技术、大项目甚至软件产业的研发中心项目,以此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在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更多的企业还将加大对国内市场的拓展,进而促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的诞生,使大连不仅成为全球交付中心,还将成为软件和服务外包的技术中心。对于在产业规模、企业数量、从业人数等方面都占有优势的大连来说,无疑是机遇大于挑战。
三、经济危机下大连软件外包的机遇与对策
全球金融危机给大连软件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影响,这一影响对大连软件产业既是冲击,也是机遇。随着金融海啸来临,原来未使用外包方式的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会转向选择外包这种形式,这样会扩大整个外包行业的规模。金融危机为我国软件出口企业通过资本并购的方式推进国际化发展带来机遇;也为中国软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对中国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了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传导的过程中,也必然引起全球分工体系以及产业和生产要素大规模跨国转移,同时,国内“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相关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都为大连软件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大连应积极把握软件产业的这一发展机遇。
支持软件业的整合和发展,提高大连软件外包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为经济复苏时的软件业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大连软件外包行业中大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缺乏独立的系统开发能力,因此,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面临暂时的困难。但危机也为该行业提供了低成本整合的机会,地方政府应支持大连软件业的整合,加大对服务领域研发资金的财政投入,鼓励私营企业进行高科技的投资,从而提高企业独立开发能力,并因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企业本身必须要加大研发投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来获得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有能力承接科技含量高的外包服务,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升级。政府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全面优化软件产业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贸易的便利程度,营造更有利于软件外包投资的大环境。
孙子提到,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大连软件产业也要在“经营策略(道)”、“经济环境(天)”、“竞争态势(地)”、“管理人员(将)”、“规章制度(法)”五个方面占据主动,加快向产业链高端转移,承接新一轮的软件外包转移。
参考文献:
[1] 关伟.产业集聚理论视角下的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