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 宁
摘要: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面对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及时调整传统意义上的收集、整理和提供使用文献资料的发展定位,积极拓宽服务功能,运用有效的实现途径进行管理创新。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才能搞得更好,图书馆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172-03
进入21世纪,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高等院校都在纷纷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校图书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怎样才能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呢?树立创新理念,提高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学校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校图书馆资源也正从图书文献向信息、网络转化,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虽以馆内为主,但已向馆外延伸,读者的阅读需求由一般纸质文献向电子文献发展[1]。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教育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面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必须重新定位,管理途径必须有效创新。
一、高校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及其发展的局限性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对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的专门机构[2]。1978年出版的《美国百科全书》“图书馆”词条中谈到:“图书馆出现以来,经历了许多世纪,一直担负着三项主要职能:收集、保存和提供资料。”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收集、整理和提供使用文献资料。我国高等学校的图书馆也大都沿用这种发展定位,即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形式是:读者利用图书馆藏书,以借阅文献自学的方式来丰富知识,逐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虽然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特殊服务,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方法都应反映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图书馆历来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收藏保管图书文献,它提供的服务是封闭静止的。读者是图书馆活动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读者的存在和需求,体现了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在传统思维模式中,图书馆的服务着重以管理者的角度、专业的角度为读者服务,忽视读者的作用,以书为中心,不是以人为中心。这在信息时代已越来越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难以适应新型读者群和知识创新体系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必须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相适应。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明显存在着制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做法: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得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得学生学术视野不宽;过重的功利主义教育使得学生畸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得学生个性发展不足[3]。必须看到,学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发展滞后性是形成高校人才培养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高校推崇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必须重新认识高校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新培养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角色转变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l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现代图书馆功能是时代的产物,其功能的发挥必须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相适应。高校图书馆除应继续肩负起收集、整理和提供使用文献资料,并为广大师生教学与科研服务之外,还应在信息资源产品加工、思想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发挥自身应有的优势。
(一)高校图书馆应该是信息资源产品的加工厂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产品。搜集、整理人类文明的信息资源,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任务。21世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将向各种文明记录及其载体延伸,除目前以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为主外,还有实物载体的非书资料,如缩微制品、磁带、磁盘、光盘等。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上资源的增多,图书馆藏除正式出版的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电子文献外,还应有非正式出版的政府报告、研究报告、会议记录等电子资源及经济、商业等动态信息。为此,高校图书馆必须站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高度,积极收集、整理各种有用信息资源,借鉴现有网络检索手段,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为师生提供各种优质信息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应该是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智力资源并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是图书馆固有的文化功能。为强化对学生的文化陶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高校图书馆应在构建思想文化教育阵地上发挥新的重要作用。图书馆作为知识文化的集散地,具有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提供文化教育的功能。其所收集的文献信息中既有学术期刊,又有严肃或通俗的读物,既可以供人们学习和研究,也可用来消遣和享受。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电子软件读物等,更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提高读者的文化修养和情趣,培养高尚的生活情操。同时,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浓厚的文化氛围及其独特的建筑形式等优势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中心,成为人们参观旅游的一个景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休闲功能已日渐凸显,并将成为地区多功能的社会文化中心,为读者提供高品位的影视欣赏、音乐欣赏、各类展览,乃至组织形式多样的艺术表演,使图书馆不仅是读者研究学习的知识圣殿,也成为人们获取健康高雅休闲娱乐的上佳场所。
(三)高校图书馆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场所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一生中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的教育活动。自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论终身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以来,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按照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等院校要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高校图书馆以其丰富的现实馆藏和数量巨大的虚拟馆藏以及为读者提供高度现代化服务的方式、手段,将成为读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最理想场所。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实现途径
(一)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新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应以读者的需求为依据来开展,以读者的满意度来衡量图书馆的服务质量[4]。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员要充分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认识到图书馆要生存发展,必须在服务领域领先一步。为此,服务人员首先要加强和改善与读者的关系,尤其是流通、阅览、咨询部门的管理人员,和读者面对面接触的机会较多,通过自己热情真诚的服务,与读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同时,高校图书馆还要改变传统的闭塞僵化、等客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走出“馆藏资源”的局限,主动走向社会,围绕读者的需求,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市场定位。
特别需要指出,针对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图书馆应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所接受的主要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甚至遭受扼杀,学生们缺乏丰富的想象,甚至于想象枯竭。他们在课堂上接受老师“填鸭式”的知识灌输,缺乏动手能力、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的训练[5]。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合和贴近社会,更能发挥其自身潜能的真才。图书馆作为学校重要的教育教学机构,应发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机制,直接支持大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知识创新,积极配合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
(二)施行开放办馆,为师生创造宽舒的学习环境
21世纪的教育将是一种终身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从而促使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学习环境形成。高等学校实行弹性学分制后,学生受教育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延伸,学习的分散性和灵活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大为提高。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为图书馆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而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又使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高校图书馆必须走馆际联合的发展道路,不断开拓合作领域。在开放办馆的前提下,一个图书馆的现实馆藏同时又可成为其他图书馆的虚拟馆藏,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虚拟馆藏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弥补现实馆藏的不足,同时有效地开发组织虚拟馆藏信息资源为师生服务。这种共建、共享,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面向全社会的、提供内容丰富且信息量巨大的、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先进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迅速检索并获取信息的服务[6]。坚持图书馆的开放制度还应充分考虑到施行学分制后学生在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时间和范围方面的新要求,要延长开放时间,扩大服务领域,并为学生网上选课提供必要指导和信息咨询服务。
(三)统借统还,构建校、院(系)图书信息网络一体化
所谓统借统还,即在一个由学校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组成的大的图书馆系统里,读者凭一张借书证就可以在其中任何一个图书馆或资料室借阅图书,同时,可以在任何一个图书馆或资料室还他在别的馆(室)借的书。这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得到了普及。在我国,随着高校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也逐步实现统借统还。学校图书馆与各院(系)之间通过校园网络可在任何一家馆(室)查阅有关文献,借阅图书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校园网络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既方便学生读者借阅,又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更加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四)营造和谐、文明、高雅的图书馆环境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化信息的中心,面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对图书馆的文化信息依赖越来越强。因此,图书馆也肩负着思想教育和文化消遣的重要使命。高校图书馆应该成为学校的文化教育中心,要通过图书馆的建筑、装饰、馆藏和各项服务内容营造和谐、文明的学习环境和舒适、高雅的休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建立自己的文献信息数据库,包括专题数据库、电子读物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报刊数据库等,尽可能把馆藏印刷型文献转化为电子型文献,把馆藏的电子型文献加工成可下载的数据,以供读者通过阅读器进行浏览阅读,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芳.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2006,26,(8):65-67.
[2] 袁慧.论当代高校图书馆功能之转变[J].图书馆学研究,2000,(8):18-19.
[3] 李永忠.大学图书馆与素质教育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2,(2):14-15.
[4] 王宏菊.以人为本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与管理[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1):41-42.
[5] 杨波.论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情报,2002,(7):145-146.
[6] 柴喜慧.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新模式[J].河北科技图苑,2005,18,(5):53-55.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Innovation for New Talented Person Cultivation Model
DU Ning
(Tour Management College,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base of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talented people with creative mind. Facing the requirement of new talented people cultivation model, university library must reorganize its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collecting, sorting out and providing literature documents.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broaden its service functions and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proper ways. With these efforts,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library will become energetic and prosperous.
Key words: talented person cultivation model;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innovation
[责任编辑张宇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