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荆林波 李 蕊

  “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和体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思路和对策建议,以期为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参考。
  一、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改革滞后,公益性与经营性界定不清,资源配置机制混乱
  首先,国有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配套政策不完善,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缺乏动力,改革难度大,导致民营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文化经济的平稳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
  其次,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界定不够清晰,集中表现为传媒文化产业集团“事业体制、产业化运营”的二元体制结构缺乏法律依据,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战略与事业性质的体质特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和电台、电视台的制播分离改革在实践中常常因为纠缠于公益性与经营性的似是而非的属性界定问题而裹足不前。
  第三,文化产业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资源配置机制混乱、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困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文化市场与全国统一的产品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尚未全面接轨,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
  (二) 政府定位偏差,职能交叉关系未理顺
  目前,党政关系仍未理顺,职能交叉依然存在。一些地方以党代政,对文化市场微观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政府职能方面的“缺位”和“越位”并存,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能交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不仅导致了市场微观主体的交易成本过高,而且依靠以行政资金为主要手段和行政推进为主要方式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配置资源的传统体制,导致了管办不分、资助覆盖面窄、监管缺失等一系列弊端。
  (三)经营机构多,集约化程度低,总体规模偏小
  随着社会资本进入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格局开始形成。文化产业的门类众多,细分行业多达14个,尽管经营机构数量多,但集约化程度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由于起步较晚和条块分割、市场壁垒等原因,我国的文化企业规模小、分散、实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规模普遍偏小,缺少战略投资者和骨干企业。以演艺产品为例,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还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
  (四)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整
  由于受传统体制束缚,我国文化企事业单位普遍对文化市场的重视和调研不够,市场开拓意识不强,营销能力普遍较低,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营销模式,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即使是优质产品也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以动漫为例,动漫产业链包含了动漫作品的创意、制作、发行以及衍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我国动漫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环节企业间尚未建立起良好的共赢经营模式,导致上下游诸多环节不能默契配合,由于主盈利模式不清,导致全国曾批准设立的20多家动漫基地中只有1家是完整运作的动漫基地,其他20多家由于各种原因,要么做房地产,要么做其他类型的产业园,即使仍有动漫企业留守,也只是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五)技术含量低,缺乏创意,自主知识产权匮乏
  以动漫产业为例,国产动漫一直走不出缺乏创意的瓶颈。创意环节位于动漫产业链的源头,是所有下游环节的基础,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创意环节依然薄弱。除“喜羊羊”外,近年国内动漫企业塑造的新形象乏善可陈。在题材方面,中国特色类作品依然是广为人知的古典名著和历史故事,奇幻类产品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难与国外作品抗衡。此外,动漫衍生品的开发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诸多问题也是阻碍动漫产业发展的因素。
  (六)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缺乏体制保障
  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一定障碍,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缺乏体制保障,投资主体单一,各级政府财政紧张,加之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筹资渠道单一,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目前国内90%以上的动漫企业都是小规模的民营企业,这些小企业往往无力承担自主开发动漫产品,80%以上的中小动漫企业生存都比较艰难,资金不足是导致动漫企业难以为继的首要原因。
  (七)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现象普遍
  各地相继上马大型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纷纷亮相,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盲目发展、资源浪费、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已经出现,需要引起重视。全国有几十个城市已开工或准备建设大型动漫主题公园或文化主题公园,不少风景区都拟上马大型实景演出,还有的文化产业项目以文化之名搞房地产开发,不仅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还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八)立法滞后,现有制度效力等级低
  文化立法比较薄弱,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一方面,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现有文化产业法规的数量、层次已远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立法进程远远落后于实践需要,现行法规数量少,涵盖面不够。一些文化产业和高新科技的发展孕育产生的新的业态,如手机短信息、网络视听点播等,立法空白点较多。另一方面,立法层次低,现有制度效力等级不高,电影法、广播电视法、演出法等这些文化产业的基本法律在我国目前仍停留在行政法规或者是部门规章的层次,直接影响了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一些管理规范尚停留在政策文件管理层次上,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尚未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
  (九)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基础统计数据
  由于文化产业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多头管理,分属宣传、文化、出版、广电、体育、旅游等部门,缺乏文化产业统计协调机构,导致文化主管部门与统计部门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重视文化事业统计、轻视文化产业统计的问题,文化产业统计涉及部门较多,统计内容和统计标准不统一,统计范围不全面,缺乏基础统计数据的支撑,各部门的统计指标之间不衔接、不配套、不可比,总体上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统计指标体系。
  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改变文化企业规模小、分散、竞争力弱的局面,就应该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产业的微观活力。以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为中心环节,通过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规范的文化企业,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微观基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着力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
  (二)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有关部门应根据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研究产业“短腿”,加强上下游产业配套和人才配套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吸引文化产业集聚。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和结构调整功能,打通并构建文化全产业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放宽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限制,减轻民营企业的资金短缺压力。以动漫产业为例,除了着重加强创意环节的提升,还应全力打造动漫衍生品的产业集群,构建专业性的动漫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完整的动漫产业链。

  (三)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
  针对已经出现的盲目发展的苗头,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设。对符合规划的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都要给予支持。要有选择地建立和完善若干个集创意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示范园区,为文化企业提供交易、展示平台,为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
  (四)建立完整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将文化产业统计纳入国家统计系统的工作重心,尽早完善我国的文化统计指标体系。将文化服务统计、文化商品统计都纳入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早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网上文化产品交易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为弥补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不足,可以由统计部门牵头开展文化产业统计专项调查,以便提供较为全面的文化产业规模、结构、效益等基础数据,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五)加快文化产业立法进程
  有关部门应加快文化产业立法进程,着手起草文化产业促进法、推动尽快出台电影产业促进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除了加快立法,还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要整合行政和执法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提高管理能力,依法查处和制裁破坏文化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维护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六)推进技术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立足自主创新,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型文化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对原创性强、技术先进、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良好的文化企业,应给予重点支持。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鼓励和支持原创,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整合各种资源,拓宽融资渠道
  探索建立适应文化产业投资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加大文化产业的投资规模。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立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整合各种资源,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文化企业的融资规模。可以探索采取由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和信息、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的模式,也可以探索发挥产权交易所的投融资服务功能,为文化企业充分利用手中的无形资本进行融资创造条件,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八)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既懂经济又精通文化产业特点的复合型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加快制定文化产业各类人才的培养计划,特别是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阶段性专项支持国家稀缺人才――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立足现有高校资源,积极支持各高校根据市场需要创新开设文化产业类高教专业。重点扶持与文化产业实践结合紧密的民办高校承担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任务。要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海外留学人员中各类文化产业方面的专才,同时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合作。■
  (荆林波,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研究员。李蕊,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博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5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