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动态监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2006年甘肃省泾川县劳务输出有新举措
泾川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街道办事处,215个行政村,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34.31万人。2005年劳务输出5.01万人,劳务收入1.9 亿元,今年计划输出7.4万人,到2月份全县已输出4.4万人。
一是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和服务。今年县委、县政府对劳务输出工作高度重视,年初定计划,年终进行考核,使此项工作列入了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充实了县、乡劳务工作办公室力量,抽调专职工作人员,全力抓好全县的劳务输出工作,使劳务机构更好地发挥组织管理和服务职能。
二是完善劳务输出培训体系。县劳务工作办公室密切与县农广校、县职中和乡镇劳务站配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用具,充实师资力量,深入乡镇、村设点集中培训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实现劳动力从苦力型向技术型转变。今年计划培训10200人。
三是规范劳务输出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县、乡劳务工作机构,规范管理,及时提供用工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搞好跟踪服务。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在用工量大的地方建立农民工服务中心,制定和实施城乡劳动力开发就业计划,创建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符合用工市场需求的劳务基地,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
四是加快网络建设步伐。积极与各类农村劳动服务组织、中介组织、经纪人进行衔接,互通用工信息,加强劳务信息搜集和发布,及时调整服务重点和方向,扩大服务范围,由单一的劳务输出服务向劳动力就业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延伸,逐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
五是强化舆论宣传氛围。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各级政府转移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帮助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民树立依靠外出务工增收的意识。
六是进一步拓宽劳务基地。今年泾川县紧密结合劳动力现状和各地市场需求,着力打造建筑、家政服务、保安、缝纫等四个劳务品牌,计划在北京、银川、上海、兰州、新疆等地建立劳务基地175个,进一步拓宽输出渠道。
“中国苹果之都”栖霞全力培育壮大苹果经济
栖霞地处胶东屋脊,境内六山一水三分田,是烟台市惟一的内陆县市。没有沿海县市区发展海洋水产业的优势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栖霞市充分发挥丘陵山区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广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生产模式,把苹果产业作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精心培育,走出了一条山区农民致富的成功之路。
一、着力打造苹果品牌,拓宽苹果销售渠道
栖霞市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打造苹果品牌,拓宽苹果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从2002年起每年财政拿出2000多万元连续4年在中央电视台做苹果广告,并举办了四届苹果艺术节,提高了栖霞苹果的知名度。与此同时,他们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市场开发,拓展市场空间。栖霞还拥有北方最大的果品交易市场―蛇窝泊果品交易市场。市场总面积达到1200亩,2005年市场果品批发量10亿公斤,交易额20亿元。先后被山东省确定为“省级菜篮子工程”,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定点市场。目前,全市果品经销单位达250多家,人员5万多人,并在北京、上海等4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直销点,建立批发网点100多个。在国外市场开拓方面,他们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有8个企业办理了自营进出口权。
二、拉长苹果经济链条,促进产业循环增值
65万亩果园,每年修剪下的枝条达20多万吨。这些废弃枝条摆放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当柴烧,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村容村貌。为此,他们探索以苹果枝条为原料,发展食用菌养殖。由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发放4.7亿元专项小额贷款,支持农户发展食用菌养殖。市里还与省内外客商签订销售合同,并在桃村镇、观里镇建起了食用菌加工厂。目前,全市已发展起食用菌养殖专业村110多个,培育食用菌1500万余棒,年可为农民增收1亿多元。
栖霞市还积极发展苹果深加工业,培育起苹果加工企业36家。其中,源通果汁有限公司年可加工苹果32万吨,年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带动农民增收3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供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0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