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大创新,把握互联网三大机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煜全
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时机和能力。
“生逢其时”说的是机遇问题。机遇的把握能力往往直接关乎事业的生死,过早过晚都可能是致命的。嘉丰资本的简江,一位我尊敬的互联网领域的年轻思考者,曾经打过一个比方:雨季之前的旱季很长,有些人坚信雨季一定会来,早早地播种。但雨季迟迟未到,那颗种子为了存活,长成了一株仙人掌;最后雨季终于来了,仙人掌受不了这么多水,直接被泡死了。
把握机遇首先要了解潮流。在高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相关领域创业,无线互联、社会化和开放是这个时代三个最大的机会。这三大机会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改变在未来还会迅速深化扩、大。
10年前中国移动就推出了移动梦网,造就了一大批海外上市的SP公司。然而一个非运营商主导的、以联机服务为特色的无线互联时代才刚刚来临。由于手机的私密性和随身性,由于广泛覆盖的无线网络的带宽增大,由于Android系统带来的应用软件开发能力提升,无线互联的潮流代表的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个性化的联机服务能力。
SP时代中国有了所谓“三低用户”的说法,这使得SP们陷入了尴尬境地:主流用户没有消费能力。其实,没有消费能力的人未必没有影响力。日本东京涩谷的女中学生造就了日本电信业务的时尚,美国城市中间的穷孩子带来了运动鞋的流行……由于FaceBook和Twitter的带动,以新浪微博、开心网和摩尔庄园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在中国发展迅猛,形成了便利的好友推荐和影响力传播的平台。未来的成功业务必然要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以利用社交网络和影响力传播的巨大威力迅速占领市场。
过去十年在互联网上的争夺是平台的争夺,各家都想做大做全、一家通吃,创新者似乎失去了成长空间。但是这一情况在今年突然转变,新浪微博、百度搜索、阿里巴巴支付宝等功能纷纷向第三方开放。我们今年成立的、以开放API的标准化和市场推广为目标的开放应用联盟也发展迅猛,现已有新浪、百度、卓望、高德、维旺明、贝多、千尺下载等三十余家公司加入并提交了开放API。11月中,开放应用联盟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开会讨论了加强开放API的标准制订等议题。开放正在逐渐成为创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或者提供强大的开放功能,或者利用别人的开放功能迅速做大做强!
在企业自身能力提升方面,最近“微创新”成了一个时髦词汇。但我在各个场合都在不断强调,微创新其实是大公司的专利,创业者必须追求和大公司的业务有足够区隔的大创新才能生存。不然,你的产品刚上市,就被大公司用微创新的办法PK掉了。
对大创新的质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大创新需要以雄厚的财力做保障,大公司才有能力搞大创新;二是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小公司的大创新容易被大公司抄袭、难以保护自己利益。
其实,第一,创新不是财力决定的,而是思维决定的。大公司里做微创新的人会受嘉奖,而真正有大创新思维的人反倒难以容身。比如曾经是腾讯产品经理的摩尔庄园的创始人汪海兵;比如曾经是全聚德烤鸭冠军的鸭王创始人刘恩来……因此,不要害怕大企业,创业企业越创新就越不会和大企业冲突。大企业最创新的部门只能是投资部。谷歌可以说是大企业里最创新的之一了,其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领军产品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仍然是收购来的。
第二,也不要害怕被大企业抄袭。如果你做的是大创新,大公司往往会无动于衷,因为他们内部根本就没有相应的部门。如果你的应用刚刚推出就被大企业抄袭了,那多半是因为你不够创新,而且“挡了巨人的路”,别人早就要做这样的产品,你的经验教训正好被人家以微创新的办法吸收。而如果你的应用是在已经被市场证明之后才被大企业抄袭,这恰恰证明你的路走对了,大企业成了你的创新力的最好的背书者,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在既定的道路上向前跑。
当然,追求大创新不等于上来就做平台、做复杂无比的应用。大创新指的是离现有的产品距离远、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法新、业务设计的思路独特、和时代潮流结合紧。做大创新的人追求的不是在细节上复制竞争对手,而是在模式上超越竞争对手,就像思科对传统电信设备商、戴尔对传统电脑制造商、谷歌对传统搜索提供商、FaceBook对传统社交网站……
追求大创新也不等于不重视细节。真正伟大的创新者恰恰是能够兼顾战略和执行的人。诺基亚本来已经是手机世界的王者,却被苹果公司以一款没有手机思维的手机击败了,而这款手机的细节同样令人称道。同样的,当谷歌替代了先于自己的搜索引擎时,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谷歌搜索的简洁到没有一丝多余的页面。但,关键的问题是,执行好只是必要条件,而好的战略、大的创新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大时代,时代呼唤伟大的创新者和巨大的创新应用。做体力劳动的只会低头拉车的IT民工不可能是伟大的创业者。未来的王者必然是在战略上积极把握上述三大机会、在执行上以极简化设计最大限度贴近用户需求的人。作为大创新的倡导者和支持者,我们寻找的是胸怀伟大梦想、希望改变世界的人,你是吗?
移动电子商务的三大模式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逐步进入了成熟期,发展前景喜人。在各种业务模式领域都有表现不俗的公司,从传统的B2C公司当当、京东,到B2B的阿里巴巴和C2C的淘宝,到行业服务的携程,再到B2C领域迅速成长起来的品类杀手(Category Killer)凡客、乐淘,直至近期迅速窜红的团购网站拉手网、美团网等,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相比之下,移动电子商务则仍处于起步阶段;手机屏幕较小,操作不方便;手机支付发展不完善,用户尚未建立在手机上大额支付的习惯;位置明确、身份唯一等手机的优势并未被充分利用到移动电子商务之中……
面向未来,移动电子商务的扩展必须要突出移动优势,扬长避短,并与电子商务特征充分结合,才能做出特色业务,形成规模市场。我们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一、发挥手机的精准优势:从广告到植入式产品销售渠道
手机广告给人的印象一直是群发的骚扰短信,手机广告的价格也因此比互联网广告还便宜。
从广告的角度来说,其价值是由对目标用户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决定的。传统媒体覆盖面广,但因为缺乏对目标受众的全面跟踪,很难做到精准投放。因此广告界的鼻祖、奥美公司创始人大卫・奥格威曾经说过:“我们都知道广告费里有一半会打水漂,但不知道是哪一半。”因此传统广告的决定权在广告主手里,由他们来决定要往哪个渠道投放。
而手机应用一旦形成了一定的覆盖面,由于其良好的互动性和对用户行为可跟踪的特性,自然可以对其目标用户形成深入了解。因此在未来,有一定规模、有明确的目标用户的应用,很容易在业务内部植入其目标用户群需要的产品的广告和促销,也就很容易形成对某些对口产品的效率很高的销售渠道。
二、发挥手机的实时操作优势:从位置相关信息到行为触发的许可营销
很多销售行为的发生是和具体的时间、地点和行为相关联的,比如中午要吃饭、到旅游景点要买纪念品、搜索某个关键词的时候很可能要购买相关产品等。
传统的产品宣传很难和用户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行为产生关联,因此宣传都是侧重在用户头脑中留下印象,希望当用户此同时产生购买意向时,这种印象能够起作用。
手机的特色就是具有实时、随身、定位等功能,未来的手机会植入更多的体感设备。未来的手机电子商务企业如果能深入分析用户购买行为与时间、地点和购买相关行为的关系,巧妙地将用户行为和产品购买相结合,必然能形成很大的市场。
三、发挥手机的聚群优势:基于影响力和好友关系的团购和C2C
团购是互联网领域最近的一大热点,但现有团购企业更多是利用热点来吸引足够多的用户,将来向传统电子商务转型。因为在同一时间点以相对小量的可选商品吸引足够的销售量,必须要有足够大的用户群和足够有诱惑力的折扣。利用团购本身来吸引足够大的有粘性的用户群难度很大,因此团购企业不向传统电子商务转型,结果必然是低价竞争。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会观察到,同类人群的购买相似性很强,所以当当网才专门有一个栏目叫“购买了这本书的用户也购买了如下书籍”。随着SNS和微博的兴起,以影响力高端的号召力凝聚有相同需求的人群,和利用SNS的好友关系过滤出共性的需求,都能够很好地解决有相同需求的用户群的规模问题,都会成为新型团购的基础;更进一步,因为大家需求相同,以共同需求为基础、以好友关系为信用的相互交易的C2C业务也有很大的空间。
由于手机的身份唯一性和随身性优势、以及手机的显示量少的劣势,这样的以好友过滤的方法针对性地帮助用户缩小选择范围的业务,在手机上就格外有市场。
无线互联的三大陷阱
前一阵子因为参与了微博里对创新工厂产品的评论,险些被卷进了一场口水仗里。其实不能怪别人有质疑,至少从已有的项目来看,不光创新成分不够,而且未来有相当的风险。
当然,这个问题不光是对创新工厂,而是对整个无线互联产业界的。我近两年一边在做产业协调和推动新产业链的构建,一边在做无线互联领域的天使投资,看过的产品还算不少,但坦白讲,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少之又少,多数是跟风的产品。FourSquare火了,国内就冒出几十个基于位置的SNS应用软件;Android Market火了,国内就冒出上百家软件商店……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担心这些在红海里挣扎的企业能走多远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产品选错了,管理再好,企业的未来也会出问题的。
其实无线互联企业在产品选择上面临的问题还远不止缺乏创新。总结起来,现阶段的无线互联企业在企业方向和产品选择上面临三大陷阱:
一、面向过去的产品开发:
被誉为“苏联红军骑兵战神”的布琼尼在苏联国内战争的神话,但到了二战,因为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的兴起,则迅速变得不堪一击。曾经是其最大的优势的东西在新技术面前反而变成了最大的劣势。无线互联也是如此。市场变化十分迅速,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不能面向未来开发,任何产品都是没有持久生命力的。而面向今天的技术难题开发的产品之所以被淘汰,不是因为技术过时了,而是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过去的难题不再是瓶颈。
过去的技术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带宽不够,以及由此带来的流量费过高;二是运营商的支撑平台功能不能交叉调用,造成各个平台上的功能单调,同时运营商不向合作伙伴提供相关必要功能;三是不能直接访问互联网。因此很多免费WAP网站其实是起了一个将互联网内容转移到无线互联上来的作用,一旦手机能够直接访问互联网,他们将毫无优势可言。至于今天的以省流量为核心诉求的应用,和基于一个简单平台自己开发所有功能的应用,在未来都有可能受到很大的冲击。
解决办法,当然是面向未来。未来,WiFi手机有望在明年普及,流量将以包月套餐为主,因此大带宽应用将不再不可能,新的技术障碍将是如何协调WiFi的高带宽和无线的流量拥挤带来的低带宽。未来,不依赖运营商的新的无线互联产业链将会成型,大量公司将会提供开放的功能接口供第三方开发者调用,例如新浪微博和百度的开放平台计划。这些,都有可能是某些创业公司的机会。
二、挡了巨人的路:
这一轮的无线互联革命是以iPhone和Android为代表引爆的。其优秀的操作系统给了开发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因而很多创业者都在找Android里还没能提供的功能或者还没能做好的应用加以开发,希望借着大家对Android的热烈欢迎顺便提升自己的人气。然而,这样做同时也是相当危险的,因为谷歌既然下决心开发操作系统,未来必然会长期投入重兵,Android里今天的缺陷,明天必然会被重点改进。除非创业者有打败谷歌的决心和能力,不然绝不要贸然侵入人家的地盘。
例如,手机浏览器是现在无线互联最火的应用之一,但Symbian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浏览器,iPhone也支持自己的浏览器,我相信Android的未来版本里也很快会自带浏览器。就像微软捆绑Internet Explorer打败了Netscape一样,这个故事也将在无线互联领域重演,因为浏览器本来就只是手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那些智能手机的使用帮助类的软件如“91助手”或“豌豆夹”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像在电脑上独立的文档管理软件做不大一样,文件夹这样的东西一定是微软必做的。
因此,作为创业者,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不是挡了哪个大家伙的路?我们是不是在搞城市暴动?要记住,对创业者来说,农村包围城市、从敌人最薄弱的地方入手永远是最聪明的策略。
三、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我们前面曾经介绍过,无线互联应用开发已经进入了骑士时代,这意味着一两个人或两三个人就可以独立开发应用。同时,这也意味着,任何创造力不够的应用都会被很多人想到,被很多人开发,进而在市场上出现大量相似版本的应用。这会使其中任何一个版本都难以脱颖而出。这就是当创新成本降低时出现的创新压力增大的现象。
要解决创新压力增大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更加创新。要知道,英特公司前总裁安迪格鲁夫提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就是因为硅谷的开放降低了创新的门槛,进而造成整个美国IT界的创新压力增大。这绝不是安迪格鲁夫自动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而确确实实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当然,找到创新机会也不只是靠拍脑门,最重要的是了解市场和技术趋势,善于捕捉未来机会。例如,在无线互联领域,当大家一窝蜂地开发应用的时候,怎么系统性地把应用针对性地推介到每个用户那里就成了商机;当SNS和微博方兴未艾的时候,更多的基于人际传播和影响力传播的应用就有了生命力;当运营商的控制力逐渐减弱的时候,P2P的应用形式就有了空间……
最后说一说“微创新”,这个概念一夜之间被广为传诵,并被很多创业者奉为圭臬。其实这个概念对创业者具有很大的误导,甚至会有伤害。因为是微创新,所以不能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因而很容易被更大的竞争对手抄袭,对弱小的创业者来说,这种抄袭往往是致命的。其实所谓的微创新的例子,要么是在市场中尚无强大的同类型竞争对手的时候,要么本身就是大企业在做,而作为初创期的创业企业,光靠微创新不光很难做大,同时风险极大。
那么,无线互联的创业者们有哪些机会可以把握呢,我们下次详细介绍。
(作者系Frost & Sullivan首席顾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3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