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多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静波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是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处理技术、瓦联网通讯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己深入影响到了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影响更大,其一,因职业教育本身要求受教育对象动手能力强;其二,当前职业教育对象文化基础普遍较低。这就使得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更适合他们。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优秀传统教育的国家,教育的先驱们在长期的育人过程中为我们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而知新”等等,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珍贵财寓。但是,随着时代的跨越,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己无法适应当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无法适应教育对象的需要。诚然,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在给我们传统职业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给我们传统职业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相互促进
对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的认识,即使在教育界,很多人还是一知半解。甚至不少人认为,发展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等干砸了现在老师的饭碗,以致担心将来会不会失业。其实不发展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可能也不免有教师失业,教师失业并不和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直接产生关系。发展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只会升华传统教育的效果,使传统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教帅如能更多适应她的话.很可能还会缓解教师因其他原因失业的几率。
1.教学资料组织,媒介多样艺术化,交互灵活性
其实,任何教学,不论是否通过互联网,永远要有老师。只是老师组织教学材料的方法、采川媒介物的门类的适当程度,在互联网多媒体教育过程可以不受教室空间大小、上课时间长短的限制。而且,联网多媒体教育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充分交流的可能。有问题,学生可以不担心面对真实人的教师时的恐惧,可以直接向计算机里的教师发问。信息传到老师这里,可以即即时回答,也可以缓时用E―mail回答。各种媒体展现知识的产生,演示物质文化的经历,远比传统教育丰富许多。与其担心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取代传统教育,不如说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使教师摆脱了传统教育在组织教学资料上的束缚,升华了教师备课表达知识的想象力。各种知识信息、各种时空感受、各种逻辑结构的展现过去只能用嘴说,现在多了许多的表现方法,有了过去无法想象的表现手段。
2.学科体系市场化,优化教学资源
传统教育学科体系受计划控制,常常使计划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学校培养的人才要么是市场不需要的,要么市场上急需的又没有。有些专业市场急需,学校也有,但是教师不够,小能满足市场需要,等到招进老师,需求又过去了。教学资源的配置总也跟不上市场的需要。互联网多蝶体教育可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紧迫市场,发现急缺的专业可以紧急组织本校甚至社会上的师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一当十,满足市场需求。
3.社会影响积极
传统教育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用一生积累了很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学术造诣。然而,在传统教育环境中他们年过他花甲,风烛残年,身体体力不允许他们再像年轻时那样,长时间从事教学活动,似乎已经没有太大的社会价值了。但是,在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环境中他们可以大展身手,用数字光盘可以把他们的身姿教态固化下来,永远留存下去,发挥作用。互联网可以把他们的教学继续传送到己数个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睹他们的风采,领略大师们的智慧。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不仅不会让老年教师提早退出讲台,恐怕还要不断地请他们帮助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的经营者解决各种教学难题。只不过必须要有相应n的机制,以保证:即使教师不接触学生,只要有他的参与就要有他的相应权益;老年教师可能对计算机特种软件不熟悉,需要与课件制作部门合作,使这些老教师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劳有所得,知识得到应有的尊重。
2001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连续下滑,分别从1998年的24,13、24位。下滑到29、28、31位。说明:不是我们的老师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或教师的水平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冲击
我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后,除了各种企业要受到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技术的冲击外,教育业业不可避免地将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发答国家在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方面已日趋成熟,乘此机会可能会大举进入我国。互联网在实现教育功能方向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本身具备的优点,比如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实践方面,都是我们传统教学办法和手段无法比拟的。而我们中等职业教育义更往重教育对象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传统教学方法和于段受到很大局限。又比如,我们现在职业教育中培养一个技术人员,可能需1.2年时间,甚至更长,而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可能只需几个月,几十天,甚至更短。这体现出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的高效性。
那么互联网能为职业教育做些什么,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又应如何面对逐步成熟与完善的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导致职业教育革命
单地说,互联网就是通过因特网进行学习。但是,它绝不仅仅是将传统意义上的课本和习题进行电子化后搬上因特网,或者仪仪是通过互联网向远方传送讲课的录像。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的对象从小学生、初高中生、中专生到大学生和研究生不等,教育形式也有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式的业余培训,其大致可分为3大类:普通学校学习,高等大学教育及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事实上,远程教育已有多年历史,如我们熟悉的广播电视课程和函授学校等。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和这些远程教育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互联网的互动性,可以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面对互联刚多媒体教育的产生,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办法必须在概念、方法、管理以至整个体制上进行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是自学校教育产生以来,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
这一优势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尤为有利。现在职业学校而对的教育对象文化基础普遍较低,普遍存在厌学的情绪,只有这种互动性互联网教学方法,对他们才有更大的吸引力。我们采用黑板和粉笔进行传统教学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当某学生往某一环节上听不懂时,他可能会放弃继续听下去,但传统教学只是老师一人讲,全体学生一起被动听,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听懂,老师根本不知道,即使知道,这时老师也不能一个一个学生地指导,因为时间不允许。可见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将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有很多学生因学校规模、经济
方面等诸多因素而无法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的山区。另外还有许多人需要扫盲,利用卫星、光缆、电视及各种双向式电子通信技术建立的现代远程互联网多媒体教育,有利于构建终身学习以及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体系。据悉,教育部和中国电信总局在推动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上正展开全面合作。而今年,几所著名国内人学已在网上开办了网上学历班,各种职业培训更是在网上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各类学校计算机也在不断增加和更新,并向互联网化、多媒体方向发展。今年我国对“文盲”又有新的定义,即除过去所定义的文盲外,将21世纪不懂电脑和英文的人也视为新世纪的文盲,可见今后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将越来越重要。那么,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更应注最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期今后他们能适应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可以继续学习和发展。
3.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突破了时问和空间限制
我们现行的职业教育,依然采用的是传统课堂教育,是由学校和教师根据经验定制,向学习者传授一套预定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并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而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不用为工作或其它原因暂时脱不开身影响学习进度而烦恼;即使生活在交通不发达的偏僻地,也可以接受到最好的教育,通过互联网,可以向最优秀的教师请教。
在许多行业和公司,互联网培圳实际已实现,一些公司内早已布满互联网线路,而因特网更是越来越深入到家庭中,互联网大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而高速的工作效率意味着从职人员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掌握新信息。而这些新信息的获得,不是向身边的同事讨教,也不是我们耗时耗力的传统职业培训,而是随时随地在网上寻求的。
这对我们现在的职校的学生更适合。现在的中专生,往往是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而且精力过剩,玩计算机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会出现不想学的时候,而且他们可能不喜欢黑板和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喜欢通过计算机的趣味横生的互联网教学。
重要的是,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的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以跟上社会进步的速度,同时.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不仅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个人学习的费用。这可能对我们目前的中职教育冲击最夫。我们很多中职教师总在以他们一成不变的模式,知识向学生灌输,而且传统教育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教育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诚然,互联网多蝶体教育确实有它的长处,对传统教育产生不小的冲击,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心灰意懒。更应认清形势,大胆改革,不断学习,中职教育也有光明的前途。作为一种新型事物,互联网多媒体教育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它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靠受教育者自己来掌握,如果教育者自身能力或素质不足时,往往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另外,传统教学方式可以营造出强烈的学习氛围,而互联网上学习多数是在孤独的环境中进行,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自律性。再就是,目前网上教育良莠不齐,而最多的是各类型考试资讯和试题库,有违教育和考试的根本目的;并且互联网硬件还不够完善,网速太慢,影响效果,如像视频播放在网上还难以实现,在线答疑有待改进和完善。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保持清醒。互联网多媒体教育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其前景将会越来越好。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我们职校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5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