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及改革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德蓉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中心任务,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保证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关系商业银行基本业务操作平台和基础管理系统的会计管理体系,也必然面临着按照全行发展战略和总体改革规划,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的迫切任务。
一、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一)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银行所有者(投资者),其核算依据是《会计法》,《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度。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内容)是以货币表现的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
按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应建立由预算会计、成本会计和费用会计构成的,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在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必须遵循一般会计原则,特别是真实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和配比原则。其二,分清三个界限:一是成本支出与非成本支出;二是按比例控制支出与按比例计提支出;三是本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用。
(二)结算会计。结算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居民个人。其核算依据是《支付结算会计制度》、《现金管理条例》、《账户管理规定》、《联行制度》和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结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以货币表现的各项资金结算和往来业务。
按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应建立由门市业务会计、资金清算会计和联行会计组成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结算会计核算体系。
在结算会计的核算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两点:―是必须搞好风险防范,加强内控机制,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始终贯彻。规范操作、授权分责,监督制约、账务核对、安垒谨慎”五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为客户提供各种结算服务的同时,确保银行营运资金安垒。二是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逐步实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推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可以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形象,增强业务竞争力,可以规避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违规、虚假行为,防范和化解行为风险。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各级行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业务管理人员。目前这方面虽无统一的法规和制度,但应依据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特定的技术、方法。
管理会计的核算内容主要是控制、预测、决策等经营管理活动。银行内部应灵活运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等各种科学方法,对货币信息和非货币信息进行核算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按照银行经营活动特点,可以将管理会计划分为预测会计、决策会计和责任会计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管理会计体系。
推行管理会计应注意以下三点:―是应贯彻“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对管理会计还比较陌生。为此。一是可选择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会计力量较强的行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在各级行内部全面推开;二是应明确管理会计的核算主体为各级经营行和管理行,其中责任会计的核算主体为备级行内开展业务经营活动的各职能部门。三是管理会计既要利用大量的账内数据,又要采用大量的账外信息资料,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运作,才能保证管理会计这一科学管理方法顺利运行。
(四)会计中心。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中心是财务会计、结算会计和管理会计三大系统的管理、指挥、协调和监控中心。其主要职责:一是会计制度管理;二是会计机构和人员管理;三是会计工作目标管理,四是会计报表信息管理l五是网络中心的运行:六是会计检查、监督和辅导。会计中心应设总会计,对垒行的会计反映质量和核算监督过程负总责。
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在管理职能上,调整优化会计管理职责
按照会计处理和会计管理专业化的要求,必须要重新界定会计部门的管理职责,具体来说,就是要强化会计的基本职能,努力构筑以会计信息全过程反映、控制、披露为核心,严密规范的会计管理体系,努力为内部经营管理,外部监管和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充分履行会计反映、监督及控制职能。
(二)在管理架构上,压缩管理层级,建立集中式会计架构
随着会计核算从基层网点的后撤和上移,以及集中式的核心业务处理系统的建成,为会计管理架构的变化创造了条件。现阶段,会计管理架构的变革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纵向架构上,压缩管理层级,实现会计集中管理。另一条主线是适应商业银业务单元制的管理要求,逐步建立在未来垂直化的业务条线和现在分支行制之间的矩阵式管理架构。
(三)在处理模式上,建立业务处理后台,推行前后台分离
推行会计处理的集中化,支持营业网点的转型,建立规范高效的前后台分离的业务处理模式是关键。按照这一要求,重点在于:一是要划分会计处理类型,合理确定前后台业务处理范围。应根据业务处理的实时性、业务处理的批量性,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进行科学划分,最大限度分离网点的核算,移交后台集约处理。二是要建立功能强大的后台处理中心,配备数量足够、业务熟练、能力突出的专业人员,能够高效地集中处理会计事项,三是要建立前、后台业务处理的标准流程,使整个核算过程严密组织、有效监控。
(四)核算体系上,全面丰富会计信息,满足内外管理和外部市场的双重需要
为满足国际公众银行的外部信息披露要求和内部管理要求,必须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体系进行重大变革,着重抓好如下工作:一是重新设置科目体系,按照对外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和内部管理决策信息需要,重新设计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大力补充管理会计所需要的核算科目,垒面细化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内涵价值,二是重新设计账表体系,除了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格式编制、披露财务会计信息外,还要建立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能够灵活地按照管理决策需要生成管理会计报表,三是把不同会计准则要求纳入到核算及报表管理体系,降低从国内准则财务报告到国际准则财务报告的转换成本。四是改造会计信息生成管理机制,实现全行财务报告统一编制,并形成统一生成,集中发布,分级查阅的运作格局,避免信息处理过程失真。
(五)信息系统上,建立完备的会计处理系统,实现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会计监控等会计行为的自动化
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管理进步的核心动力,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优化业务处理系统和健全会计信息系统,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上可以突出如下重点:一是进一步优化核心业务系统,通过优化交易码设置,整合系统交易界面等工作,提高柜员操作系统办理交易的能力和服务效率,增加客户办理业务的满意度,二是通过优化业务系统,切实分离交易处理和业务核算,支持后台集中处理相关会计事务;三是建立符合多重准则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针对不同的披露环境生成相应的财务会计信息,四是开发后台稽核和远程(非现场)监督系统,加强核算规范性监督和风险预警;五是在业务处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标准的建设,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提供基础。
总之,国有商业银行在精心做好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会计结算服务功能,同时将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会计管理实践,形成一个融核算与管理,反映与监督、经营与服务于一体的会计管理新模式,是改革和深化会计管理的现实选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5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