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低碳经济的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佘传奇 刘 洁

  摘要: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使得全球各国不得不将眼光投向新的技术革命,以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低碳经济,作为高效率、高能效、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经济发展形式的代名词正日益吸引着人类的眼球。文章通过对低碳经济相关内容的简单介绍,以说明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所在。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CDM;碳排放权交易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日俱增的物质文化需求与人类的生产能力和自然资源存量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人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业革命虽然提高了人类生产的规模和效率,但是也带来了工业污染,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破坏等不利因素。
  人类利用各种碳基能源,不但维持了人类的正常生活,还在此基础上促进了人类对周边环境的进一步认识。正是这些认识,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地球升温了。人类在使用碳基能源时排出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大量增加,已经超过了周边环境的自我循环和进化的能力,自然界的碳循环平衡被打破了。全球普遍升温的趋势开始不断加速。
  人类对碳基能源的大量使用还直接地导致了碳基能源濒临枯竭的后果,各种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也印证了资源的日益稀缺。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低碳经济”。低碳经济,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濒临枯竭的新型的绿色的经济发展形式,它是指尽可能少地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体,其核心内容就是节能减排。节能一方面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两个方面都是为了达到减排的目的。低碳经济的目标就是力求在生产方面,达到高效率的生产和资源使用效率,并更多地使用新能源,在消费方面,使用更多的节能减排的生活设施和产品。归根结底,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率、高能效、低排放和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形式。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纷纷把他们的视线放在了“低碳经济”之上。人类从此进入了低碳经济时代。
  二、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开始了激烈的低碳竞争。
  2009年2月,奥巴马宣布实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开发新能源为其核心,在该领域的投资额超过400亿美元,并制定了在2012年前,可再生能源产量翻一番等目标。同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这项法案也将斥巨资投向新能源领域。
  2008年12月,欧盟通过了能源气候一揽子政策,政策中要求2020年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能效提高20%,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20%。2009年3月,欧盟宣布在2013年前在绿色经济建设方面投入1050亿欧元。
  2009年4月,日本投资1.6万亿日元用于发展低碳经济,其目标是到2020年太阳能利用达世界第一,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日本还提出了低碳社会的概念,倡导在低碳排放和气候安定的条件下要建设富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韩国将在2030年前投资1030亿美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其目标是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1%。
  2008年12月,印度通过了新的能源安全政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我国一方面在能源和资源方面大量地消耗,另一方面又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们逐渐意识到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指出,谁先发展了低碳经济,谁就可能拥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此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政府已经一步一步地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性发展形式。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要求,到“十一五”期末,万元国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98吨标准煤,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平均年节能比率为4.4%。
  “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要求到201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0%。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50%。
  2008年10月10日开始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要求,到2009年底,全国新建建筑物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也在2009年3月公布,对采购新能源汽车实行了优惠政策。该计划要求,到2011年,全国将出现50万辆新能源车。
  政府还倡导发展可再生能源,并且推进核电建设,相关文件中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的15%左右。
  三、构建碳金融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低碳经济的日益发展,与之配套的相关的经济和政治构架也日渐壮大。高盛集团董事经理说:“低碳经济为一条三条腿的板凳,低碳经济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政策、技术和资本这个三位一体的支撑框架。如果缺少任何一条腿,都将导致板凳的不稳。在这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金融”。碳金融,是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基于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新型的金融形式,它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
  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它使得碳排放量成为了稀缺资源,由此便产生了碳排放权交易。关于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包括以项目为基础的交易市场和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市场。在项目市场中,以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行机制(JI)为主。CDM是指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而通过合作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可用于抵消发达国家所需实现的减排量的相应单位。CDM机制使得发达国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己的最低减排成本。JI是指发达国家之间通过合作而产生的减排量(ERU)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在基于配额的市场中,主要包括自愿碳交易市场(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和强制碳交易市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国际上的碳交易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的发展,并已初具规模。据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排放权交易量为17.45亿吨,2007年交易量较2006年增加了71%,2008年的交易量较2007年增长了61%。专家预测,到2012年,世界排放权交易值将突破1500亿美元,并有可能成为超越石油市场的全球第一大市场。世界银行也专门成立了碳金融业务部门(Carbon Finance Business Unit),并设立了总额达10亿美元的8只碳基金。
  作为《京都议定书》签约国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担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虽然在议定书规定的第一阶段(2008-2012年)不承诺具体的减排量,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级CER供给国,政府还是认识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在新的一轮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要想占据合适的位置,就必须发展好低碳经济,发展好碳金融。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之中,在面对世界性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时,不但要保持目前的生活方式和水准,还要打破原有的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之间的高度相关的关系,建立新的低碳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因此,在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相当多的问题:

  第一,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模糊地理解着低碳经济的内涵,认为其是高效率、高能效、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形式,就必然是与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行业对立的。
  第二,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能源结构问题。在我国的生产过程中,以煤炭的消耗量居于首位,占能源消耗总量的45%。这一传统的能源结构必然会减缓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
  第三,虽然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已经产生了一定量的基于CDM机制的排放权交易,但是人们对CDM机制的认识仍然是相对不足的。“CDM”和“碳金融”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国内的企业已经日益认识到其中的巨大商机,但是由于认识不足,且开发CDM项目又涉及更多的风险,所以也就进一步地加大了企业在碳金融市场内的交易风险。
  第四,我国是以制造业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在生产的过程中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构成主要的发展框架。而正是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使得我国具有相当大的减排空间。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碳排放资源占全球市场的1/3。虽然中国拥有如此大的碳排放资源,但是却没有与资源量相当的定价权,我国仍处于低碳经济价值链的低端。
  第五,碳金融的发展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但是世界各国仍是各自为营,国际碳交易绝大多数还是集中在国家或是区域内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碳交易价格的稳定性,并增加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
  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当前,为了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并为本国在低碳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赢取更多的话语权,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低碳经济相关概念的宣传力度。要认识到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之中,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行业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会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短时间之内也必然还是会有所增长的。
  第二,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政策,确立强制性的碳排放指标,并集中力量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炭等碳基能源的使用,改变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
  第三,积极吸取国内外的发展经验,鼓励各金融机构设立碳金融相关业务部门,开展交易权业务,并积极开发各种衍生环境金融工具。
  第四,制定相关的政策,为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第五,加强企业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解,使其认识到CDM机制和碳金融市场的巨大价值,通过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和开发商更多地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第六,在碳金融市场中,我国本土的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面对大量的项目时常会显得有心无力。中介市场是发展碳金融市场的关键,所以,政府应该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到金融市场之中。
  参考文献:
  1、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吴宗鑫等.以煤为主多元化的清洁能源战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曾刚等.碳金融交易面临新发展机遇[N].中国证券报,2009(8).
  4、钱志新.低碳化:第四次浪潮[N].新华日报,2009(7).
  5、中国的清洁革命2:低碳商机[J].气候组织,2009(8).
  6、柳田.碳交易:低碳经济下的全新课题[N].解放日报,2009(11).
  7、戴新翼.哥本哈根会议与低碳经济革命[N].文汇报,2009(10).
  *本文属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AHSK07-08D31)。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8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