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州市适度住房保障水平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永生 侯 亮
摘要:文章在借鉴穆怀中教授适度社会保障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扩充住房保障支出系数,构建广州市适度住房保障水平模型。计算得出广州市适度住房保障水平范围在1.9%-3.1%,这与目前广州市住房保障投入不足0.5%的真实情况相差较大。因此,广州市需要加大住房保障的投入力度,特别是着力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住房保障水平;测定方法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提速,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局面,这在满足中高收入家庭的多样化住房需求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最近一个时期,城镇住房价格出现了急剧上涨的态势,大大超出了城市普通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致使广大中低收入家庭难以依靠自身力量通过市场途径解决住房困难的状况。为此急需政府通过住房保障的形式,给予必要的救助和扶持,以达到刺激住房消费、尽可能使中低收入家庭能够居有其所、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然而,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为住房困难群众提供住房保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反映在现实政策中,就是我国的住房保障水平应该有一个“度”的界定标准,否则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率,同时也会造成现实人群之间的不公平性,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广州市适度住房保障水平而展开。
二、适度住房保障水平的测定方法
住房保障水平到底多少合适,有很多的测量标准,按照褚超孚博士的观点,“住房保障水平”指的是政府住房保障支出占GDP比重的大小。由于这一指标与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因素GDP联系在一起,故具有其内在合理性。我们知道,住房保障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因此,社会保障的相关理论同样适用于住房保障。在此,我们借鉴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数理模型来研究适度住房保障水平。
我国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辽宁大学穆怀中教授的适度社会保障模型。穆怀中指出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可以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来衡量。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并不取决于水平的高低,而是要取决于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是否相适应。他依据人口结构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归纳提炼出了社会保障负担系数模型和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系数模型,进而提出了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
其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又称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
在设定了5个假设条件之后,他具体计算和分析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比重系数的“度”的界限,其模型和公式有:
O=Oa・C
公式中,O代表养老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Oa代表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代表养老金的替代率。
Q=O+Z+E+J+H
公式中,Z代表失业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E为医疗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J为工伤、生育保障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为社会福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上述模型和公式,是为测定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比重的适度系数而设计的,它既可以测定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比重的“度”的界限,评价社会保障水平即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度”的界限,也可以用于评价现今或过去某一国家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
在这里我们借鉴穆怀中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的思路,按照李娜等人的方法,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个住房保障支出系数,即住房保障支出占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则住房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用住房保障支出系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和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比例系数三者的乘积来测定。由此得到我国适度住房保障水平的测定模型:
其中,F代表住房保障水平;Fa代表住房保障支出总额;Sa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D代表住房保障支出总额占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的比重,又称住房保障支出系数;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比例系数。
这里我们只要通过相应的指标来确定D、Q、H取值的范围,就可以估算出F的取值区间,然后通过考察住房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关系,就可以得出F的具体值。
三、广州市适度住房保障水平的测定
(一)对住房保障系数D的估算,这里主要是对D的下限与上限的计算
下限值的估算:按照目前广州市的情况,我们认为人均住房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从统计中会发现消费性支出主要是满足人们群众基本日常生存需求,这与社会保障的目的与内容完全相符。另外,住房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将住房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作为D的下限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理论意义。通过近年来广州市住房支出/消费性支出的情况,可以估算出住房支出/消费性支出的平均值为9.4%,也即D的下限值为9.4%。上限值的估算:上限值则主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80年代的经验,这里主要借鉴英国社会保障和住房投入情况。通过相关数据的比较,得出英国在20世纪70-80年代社会保障投入占GDP的比重约为24.8%,住房投入占GDP的比重约为3.07%,因此得出D的上限值为12.38%。
(二)对社会保障负担系数Q值的计算,这里主要是对养老金替代率的估算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发现,用养老金平均替代率水平来衡量养老金替代率具有其长期合理性,其公式为:平均替代率=平均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这一结果可以作为广州市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的下限。根据广州市近年数据可得到养老金平均替代率C约为45.2%,也即理想的养老金替代率为45.2%。
另外,根据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其公共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平均水平为53.2%。通过上面数据可得到C的合理范围为45.2%-53.2%。由O=Oa・C知需要估算出Oa的值。通常,人们把人口零增长视为稳定人口的一种特殊形态。而如果假设人口在本世纪能够实现85岁的平均寿命,分为少年阶段(0-14岁)、劳动力阶段(15-60岁)、老年阶段(60岁以上),则依据人口零增长假设有:
老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总人口=25/85=29.4%
在这里,我们取老年人口的适度比重为30%。显然,这是在零人口增长假设条件下的理想状态。因此,O约为13.56%-15.96%。另外,根据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美国(2000年)这些中等失业保护水平国家的经验看,纯失业津贴替代率占平均工资的23%(新西兰)至58%(加拿大、美国)。同时,自然失业率一般保持在3%-5%。因此,可以得到失业金占工资收入的比重约为0.65%-2.5%,根据国内外经验和社会保障法规,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10%-12%,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1.5%,社会福利和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1.5%,为适度保障水平的限度。通过这些数据得出Q的范围为:27.21%-33.46%。
(三)对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H的计算,这里同样要借鉴国外的历史数据
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是指劳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如下:
对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数值的研究,重要理论依据是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原理,其具体公式为:
Y=ALαK(1-α)(0<α<1)
公式中,Y代表总产量,也即GDP;L代表劳动投入量;K代表资本投入量;A代表技术水平;α与1-α分别代表产出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弹性。按照历史的经验,推算得α=3/4,1-α=1/4。这个数值意味着,增加1个单位劳动投入量对增加总产值得作用将等于增加1个单位资本投入量的3倍。由此可得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3/4×100%=75%,这一推论曾被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等证实。因此,有如下表达式:
由F=D・Q・H可得出F的适度范围为1.919%-3.107%。因此,得出广州市适度住房保障合理水平为1.919%-3.107%。显然,这既与广州市现实经济条件相符,又符合国际惯例,其具有内在的合理性。
四、结论
通过第三部分的研究,我们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第一,目前广州市适度住房保障合理水平应该为政府住房保障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3%。这一结果对住房保障的投入规模具有参照意义。第二,目前广州市在住房保障上的投入规模不足30亿,不超过GDP的0.5%,显示出政府对住房保障投入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第三,未来一段时期内,在住房保障规模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广州市需要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力度,从而不断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穆怀中.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褚超孚.城镇住房保障模式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李娜.中国城镇适度住房保障水平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中国人民大学,2006.
4、时述花.广东人口发展报告[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8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