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可持续发展呼唤生态伦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磊

  摘要:可持续发展伦理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此基础上,更强调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责任以及对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进行研究。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其他各种社会力量的协调配合之外,还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持和推动,尤其需要有新的道德观即生态伦理观来支持,对于解决人类的困境和危机,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
  
  人类进入21世纪,这不仅仅是世纪转折点,更是一个对人类自身命运如何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也愈向纵深方向发展。人的欲望膨胀,人们向自然界的索取,也愈来愈无止境:无限制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追求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过于重视在最短的时期内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通过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远远比不上被破坏的环境和资源的代价。环境的问题,已经从资源的破坏、水和空气的污染,发展到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
  环境只有一个,资源极其有限,人类在为了生存发展而对大自然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大自然也能够更好地发展。《老子》中有句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前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应当成为我们重视生态环境的一个契机和动力。因为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使人和自然能共生共荣。因此,除了从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上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外,还必须从伦理道德上关心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问题,强调整个社会对保护环境所应担负的道德义务,形成强大的道德舆论,从而有助于环境保护这一基本要求的贯彻执行,有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
  生态伦理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帮助人们在价值观上确立了新的自然观,使生态伦理思想在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而且以实现生态伦理思想为直接宗旨的各类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这些组织对推进环境保护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生态伦理学有效激发了人类感性思维的作用,尤其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具有浓厚的感性色彩。它通过塑造自然人格,要求人们对自然尊重和关爱,采用了具象思维,带有一定的童话甚至神性的色彩。并且,并非所有的人都习惯或者能够用理性的方式去认识世界,感性的东西对实践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生态伦理学的现状也充分说明了这点,充分利用感性直观来培育人们良善的行为也是非常有效的。
  与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才有资格获得伦理关怀伦理观念不同,生态伦理观是建立在对工业文明反思的基础上,是对长期统治人类主导价值观的反叛,它主张人应该善待环境,人对自然环境负有道德责任,第一次把伦理道德的范围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以崭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拓宽了人类行为的道德评价范围,把人类行为的道德评价置于社会大系统的发展中。它提醒我们,只有从社会伦理的视角以人为唯一目的和尺度,将人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必须认识到人以自然环境的存在作为自己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前提,确立自然界的道德价值的概念,明确当一个事物对保护生命共同体和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有利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善的,具有价值的;而当它破坏生命共同体和生态系统的和谐运行的时候,就是恶的、负价值的,应当否定和谴责的。生态伦理不仅承认人的价值和权利,而且承认自然的价值和权利,人类只有在承认并尊重自然的价值和权利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生态伦理学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和生态系统的责任、义务的关系。我们之所以要保护自然,并非是因为自然物有存在的权力,也非人对自然物有义务,而是由于保护自然生态的稳定和平衡对于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具有价值。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给子孙后代保留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力,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自然环境。这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利益所做的明智选择。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的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核心与本质是充分认识和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协调一致,求得一种互动平衡,强调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整个人类发展控制在确保生态平衡的范围之内。这样在发展上,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危害。
  历史和现实进一步告诉我们:生态系统遭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只有以伦理信念为基础,以伦理机制为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才能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肤浅走向深沉。那么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人们在不断探索,但有一点是坚信的:除了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其他各种社会力量的协调配合之外,还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持和推动,尤其需要有新的道德观即生态伦理道德观来支持。
  可持续发展伦理思想是一个富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学科,在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方面与生态伦理思想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更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的责任以及对一定社会中人类行为的环境道德规范的研究。而且,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传统伦理思想和生态伦理学说采取了科学的整合态度。一方面,它汲取了生态伦理思想中关于自然具有“内在价值”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整体价值观的基础上,承认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承认隐藏在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与人关系的改善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大意义。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既纠正了传统伦理思想对自然价值和权利的忽视,又避免了生态伦理思想在实践中所带来的困难,使之更具有适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包括“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个方面。可持续发展伦理观要求人们在发展中兼顾自然、后代和不同域际主体的利益,自觉树立人类意识和全球意识,每个群体在追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同时,都应自觉维护人类整体的利益,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在整体意义上实现“人-自然-社会”系统的高度整合与协调。
  可持续发展呼唤着生态伦理,而生态伦理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加强生态伦理的建设成了人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是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破除“人类中心主义”,摒弃传统的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重新构建一种尊重他人、关照后人、公平对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进、统一发展的全新的文明观和价值观,以此来调整传统的生态观念、发展观念和消费观念。其次是增强对科学技术的生态伦理调控。强调“绿色科技观”,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务必增强对科学技术的生态伦理调控,把科学技术置于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下,减轻科技对环境和生态的消极影响,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再次就是要提高生态伦理素质。生态伦理是人对自然关系的伦理学认识,是当下人类素质及人类高层次能力的一种发展,是人类科学素养、精神价值和道德水平提高的体现。实行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有赖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道德的“自律”和法律的“他律”是相辅相成的,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观念决定着人们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道德水平的提高会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会使法律的实施有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支持,会使法律的作用更强大、更有效。
  一个道德行为高尚的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都应具有崇高的德行。可持续发展观要求我们把当前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好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生态伦理是人类对待自然所特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的价值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和内在驱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伦理,而生态伦理又推动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责任与生态环境[J].道德与文明,2000(1).
  2、.刘湘溶.生态伦理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周兰珍.生态伦理学三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2).
  4、赵玲.论生态伦理学的伦理基础[J].东北师大学报,2000(4).
  5、罗亚玲.环境伦理作为责任伦理[J].道德与文明,2005(1).
  (作者单位:浙江省行政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6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