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春艳
【摘要】 自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逐步在全企业实体范围内执行后,我国对企业会计的管理更加规范。新基本准则与旧准则系统比较,也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从目前执行效果来看,其管理细则更加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实际需求,是一种制度与管理的进步,需要企业实体本着积极的态度,更准确地去理解和把握新的基本准则。本文仅从几个变化较突出的业务领域去探讨新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 新准则 趋同 变化
一、新会计准则相比旧准则的重大变化
新企业会计准则不仅仅意味着制度的重新颁布,更重要的是新准则在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计量属性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是对旧准则的继承与发展。
1、修正了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的修正使会计准则的指导方向发生了变化。旧准则强调企业从事的会计活动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旧准则倡导的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已不能满足企业会计核算要求,所以呼吁能够提供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充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使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的会计核算活动。于是新准则就以此为背景修正了会计目标,它将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要求会计活动得出的企业财务报告必须为报告使用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相关、真实、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
2、会计要素的规定更切合实际需求
新准则按照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并吸收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合理内容,以“经济利益的流动”为主线,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将所有会计要素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得整个会计要素体系的界定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我国国情。而且对每个会计要素的定义、特征、确认标准的详细解释,给企业在业务处理中明确并准确地识别各种会计要素,顺利进行相关且恰当的会计核算提供了便利,使会计准则更加具有指导性。
3、会计基本原则强调与总体目标相协调
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基本原则上做到了对旧准则的继承与发展,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基本原则,同时更突出可比性、可靠性、一致性以及明晰性。最大的区别是剔除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计量。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与发展,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追求更多地体现为公允,而且会计目标也已修订为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信息需求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所以基本准则也应该关注公允价值。这种调整既符合我国市场发展现状,又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是一种实质性的创新与进步,但同时必然给企业以及相关实务操作者带来巨大的挑战,需要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引入“财务报告”术语
为了增强我国制度体系的统一性,新准则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采用了“财务会计报告”这一术语。这是又一个创新点。此项规定涉及到的核心部分仍沿用“会计报表及其附注”,“财务报告”规定的内容也是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所列报的信息。但这仍然是我国制度体制的一种进步,从目前来看,我国现阶段基本准则的实质内容,已完整地体现了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即:基本假设与目标(总则)+会计信息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财务报告。体现了我国为达到国际趋同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而这些改变必将有利于我国企业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5、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修订
新准则包括了很多具体的业务处理新规定,包括:无形资产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条件成立,允许进行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范围也给予扩大;“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无形资产跌价淮备”等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得转回,已提取未核销的金额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债务重组方法以及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等都相应发生变革。一切修订与完善都是出于一个目的:使我国的会计准则更加具有指导性,为企业会计实务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新准则的重大变更在企业中的应用
新准则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不仅包括概念的完善与补充,更重要的是在很多实务处理方法上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所以企业研究新准则,逐渐适用新方法还是需要一定的努力的。本文仅探讨在一些重大变化方面的实际应用。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进
公允价值自产生以来,引起的争议就比较多。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市场的冲击使公允价值提供的信息有效性降低,更引发了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适用性的质疑。但综合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我们仍然相信该计量方式是与时俱进的,必然有其成长的空间和价值。在我国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还存在很多的障碍:因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公司结构体制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市场信息尚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同时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总体较低,无法胜任公允价值计量工作。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可行性也较低,优越性也受到限制。所以企业如果想更合理地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1)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合理确定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与旧准则的历史成本等计量方式有根本性的区别,它要求的市场信息更具有时效性,且数据的获取需要更专业的分析技巧来完成。这一目标的实现最主要的是依靠会计人员。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不具备分析市场数据的能力,得不出足量的数据,那么企业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是无稽之谈。所以企业应该从整体上控制和把握会计队伍专业素质。在人才的聘用阶段就应严格把关,要求其熟悉新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人才引进后,关注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在职教育,为其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使其知识体系跟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更新。
(2)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学习,完善科学的计量方案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实践是有限的,需要在摸索中前进。但不乏有些先进企业已经积累了一些可取的经验。所以企业应该放开眼光,站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虚心向先进企业请教、学习,相互交流、借鉴成功的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改进、完善计量方案的不足之处,节约新准则的运行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应对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变化的思考
现在市场环境下的企业成长很多都不再是单纯地自我发展与积累,适当地进行股权投资,依靠对外投资的经济利益充实企业自身的主营业务是很多企业发展壮大的决策选择。而新准则对长期股票投资的细则也做出了很多的变动。
首先,在范围的界定上更加严谨。新准则限制了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适用范围,不包括企业合并、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以外的,有公开报价或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并将短期投资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规范,将长期债权投资界定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其次,增加了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方法,消除了该种方式下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处理的盲目性。再次,核算方法的转换处理也有变化。新准则规定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采用未来适用法。这就省去了繁琐的追溯工作,减少了会计操作的失误,有效地规避了财务风险。
企业应对此种程度的变化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认真解读新准则的每一项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在整个调整与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企业领导发挥领袖职能,承担起制度调整与方法修订的主要责任,引导会计人员积极主动学习,改变旧的处理程序和调整方法,形成正确的业务处理思路,并与其他准则的具体变化相结合,相互渗透,准确核实长期股权投资,为不同的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
3、新准则下税收筹划方案的优化
新会计准则同时对职工薪酬的核算也做出了调整,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经营活动承担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人力资源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的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所以企业有必要认真研究新准则中职工薪酬的核算变化,优化企业的纳税方案,尽可能地在合法的前提下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常用的调整手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用于激励职工的薪酬支付
虽然我国的个税征收方案也在不断地调整,包括即将实施的新个税征收条例,但是工资薪金所得的超额累进税率,仍然会使高收入者承担较重的税负。从企业角度考虑,如果想减少职工对个税代缴的不满,保证其工作的积极性,可以适当调整薪金发放方式,合理地分散税基,避免在业务较好、企业经营利润较高的月份职工出现高收入。这样既有利于企业顺利完成代缴义务,又可以减少职工按月缴纳的个税,维护了他们的利益,获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服务。
(2)提供相关服务费用的纳税筹划
很多企业为了留住和吸引优秀员工和人才,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苦下功夫。主要表现是为员工提供各种服务项目:提供集体住房、培训进修机会、公费度假旅游及其他各种福利设施等。但不同的服务费用有不同的纳税方式和条件,为更好地为员工提供这些福利项目,又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企业通常需要研究各种福利费用适用的具体纳税条款,制定合理的经费支出限额,将其尽可能地控制在可税前抵扣的范围内,并避免因现金支付方式被纳入员工薪酬范围。
以上都是企业在高效运用新准则时可以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但企业毕竟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实际业务情况,有效的调整措施还需要企业根据实践情况不断地探索与调整。
【参考文献】
[1] 崔文勇:企业财务管理如何顺应新会计准则实行刍议[J].现代企业文化,2009(9).
[2] 康颖: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理性思考[J].经济师,2010(6).
[3] 高艳、朱秀萍:小议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会计核算的几点差异[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15).
[4] 孙艳萍:论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及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2010(7).
[5] 张玉华: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6746.htm